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施工准备………………………………………………………2(一)作业条件……………………………………………………2(二)人员机具……………………………………………………2(三)技术准备……………………………………………………2四、施工工艺………………………………………………………3(一)平面控制网布设……………………………………………3(二)高程控制网…………………………………………………3(三)挖土测量……………………………………………………3(四)基础的测量…………………………………………………4(五)地上结构测量………………………………………………4(六)高程测量……………………………………………………6(七)装修测量……………………………………………………6(八)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6(九)沉降观测……………………………………………………7五、质量保证措施…………………………………………………7六、成品保护………………………………………………………8七、安全注意事项…………………………………………………81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甲方提供的图纸、建筑物定位点、水准点(6.174米)3、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二、工程概况联谊南苑C区一标段,本工程位于扬州市连运路南侧、渡江南路东侧。建设单位:扬州市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江苏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江苏仪征苏中建设有限公司本标段含3#地下车库,134~137#、139~142#楼(其中3#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135#、140~142#为2+9F;134#、139#楼为2+10F;136~137#楼为2+11F)。总建筑面积69839.44m2主要结构类型:3#地下车库为独立基础加止水板,其余住宅部分均为框剪结构。本工程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三、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工程现场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员基本到位,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轴线控制点标高等技术资料已移交和交底。2)认真校核图纸尺寸,了解工程总体布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控制建筑物的主轴线。(二)人员机具1、具有测放员上岗证的测量专业人员已到位。2、J6经纬仪、DS3光学水准仪、50m钢卷尺、5m塔尺已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符合本工程对测量器具的要求。3、钢管、小木桩、小铁钉、小锤、大锤、红油漆、圆头钢筋、砂石、2水泥等已准备齐全。(三)技术准备1、施测顺序: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合格→报验→合格→进入下道工序2、测量控制目标为:⑴、轴线位移:5mm内;⑵、标高:层高±5mm,全高±15mm;⑶、垂直度:每层5mm内,全高20mm内;3、用50m钢卷尺对各栋坐标点间的距离进行复测,其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放线部位及分工:测量部位实施人检查人工程定位测量技术负责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规划部门施工现场场地测量放线员工长、安全员、技术负责人基础工程测量放线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主体结构工程测量放线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装修阶段测量放线员技术员、质检负责人四、施工工艺(一)平面控制网布设1、利用已知坐标点为轴测点,分别测出建筑物的四条外围轴线。2、在轴线位置外侧加上基础筏板外挑尺寸、土方开挖的放坡系数和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外侧,用钢管打上龙门桩,并用J6经纬仪把轴线分别投测到各龙门桩上,并用红油漆标记。3、为防止龙门桩的扰动,用混凝土把钢管固定在土里。(二)高程控制网1、已知由业主提供的永久水准点为绝对标高16.83m,根据各栋建筑物水准高程定出其±0.00标高。2、在建筑物四角向外5m左右的适当地方,且相邻两点间能互相对视,3用钢筋砼和圆钢制成临时固定水准点,并经复测符合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三)挖土测量:1、根据施工图纸和挖土方案中所要求的放坡系数以及场地主控轴线,放出基槽开挖的灰线,并加密好主轴线,桩点埋设为投测方便一般距槽边1.5m至2.0m。桩点完成后及时做好围护。2、根据场地水准控制网,将±0.00标高引测到楼座附近,做好醒目标志,引测点不得少于3个,以供校核。3、开挖过程中的跟随测量。提前做好坡度尺,边开挖边配合人工用坡度尺进行跟踪测量和修坡。当基础开挖至距槽底约500mm时,应及时将标高返测到槽底做好埋设桩点,然后将水准仪架到槽底,进行跟随测量。(四)基础的测量: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⑴将J6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⑵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⑶基础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墙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⑷、抄测地下室控制标高线时,用DS3水准仪根据附近水准基点在竖向支撑(须垂直)上测出一水平标高(临时),再用钢尺沿着支撑竖向量取定出需测的标高控制点,涂上标记(临时),经多次复核无误后用水准仪进行地下室的散点施测。(五)地上结构测量4主体部分楼层放线采用经纬仪延长轴线外控法和吊线坠法进行作业,每次传递均以首层±0.000处楼层主轴线为准,施工至地面时将基础外控点,引测至首层楼面,层层传递。(3)测量精度要求①距离测量精度:1/5000;②测角允许偏差:20″;(4)垂直度控制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柱、梁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⑸竖向测量允许误差层间:2.5mm;全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六)高程测量楼的高程控制采用钢尺沿外墙面竖直向上量取,以首层50线为基准,每次量测必须进行尺长、温度改正,并以尺上端拉力为准(150N)以消除钢尺自重的影响,并用中间各层50线作校验。校差应小于3mm。每段施测时至少选三个高程控制点。传递至施工层时,用DS3水准仪检校,若三点较差不大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层的标高控制,否则应重新量测。在首层外围传递点处的50标高线,用水准仪往返检测,以确保控制精度。每层的水准测量须在检校控制点合格后,方可进行。采用水准仪一次定平散点测控。每层段放线后均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共同验线,每施工流水段向监理报验一次。利用全站仪进行高大建筑物高程基准传递测量方法与步骤1平面轴线投测将全站仪安置在室内±0.000楼面某一轴线控制点上,严格对中、整平,然后5装上90°弯管目镜;在欲测设轴线楼层的楼板的相应预留孔上放置30cm×30cm方形透明毛玻璃板作为标靶;将望远镜固定于竖直角为90°指向天顶,经过调焦,使天顶标靶板成像清晰;仪器操作人员指挥楼上的人员用记号笔将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在标靶板上画点标出,即得到要投测的点位。为了消除仪器视准轴与竖轴不一致的误差,要将仪器照准部依次旋转90°、80°,270°分别将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在标靶板上画点标定出来,取4个标点的圆心作为最终的投测点位,并用墨线将其引测出去,投测工作即告完毕。同法,可将所有需投测的轴线控制点投测完成。最后丈量相关的尺寸,检查其是否正确。2高程传递上述某轴线控制点投测完成后,仪器不动,精确量取仪器高i,并将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对准最终的投测点位,此时望远镜视准轴即为一条铅垂线。然后,用记号笔将透明毛玻璃板在楼板上的位置标定出;掀开玻璃板并量取其厚度d;量取反射棱镜中心至反射棱镜背面的厚度v;将反射棱镜的背面中心对准玻璃板上的投测点位,用透明胶带固定好(注意胶带不要覆盖反射棱镜的镜面)后,再将带有反射棱镜的玻璃板放回原处(反射棱镜在玻璃板的下面)。此时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应正对反射棱镜的中心。最后,按测量键进行测距,该距离L即为仪器横轴到反射棱镜中心的铅垂距离。由此可得轴线控制点到玻璃板上表面的高差:h=i+L+v+d,至此即完成该轴线控制点的高程传递。同法,在投测其它轴线控制点的同时,完成相应的高程传递。3高程传递的精度分析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全站仪传递高程的中误差为:6m2h=m2i+m2L+m2v+m2d式中:mi、mv、md分别为仪器高i、反射棱镜中心至反射棱镜背面的厚度v以及玻璃板厚度d的量取误差;mL为仪器横轴到反射棱镜中心铅垂距离L的测量误差。仪器高i、反射棱镜中心至反射棱镜背面的厚度以及玻璃板厚度d的量取误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之内。由以上传递高程的操作过程可知,仪器横轴到反射棱镜中心铅垂距离L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光电测距的误差和仪器竖轴的铅垂误差两个方面。仪器竖轴的铅垂误差,取决于仪器的整平误差,即[1]:m垂=m平=0.2τ式中:τ为全站仪照准部水准管的分划值,一般小于20.″。因此有:m垂=m平≤4″仪器竖轴倾斜带来的距离差将小于:Δ=L-Lcos4″=L(1-cos4″)目前,建筑物的高度都低于500m,即L≤500m,因此仪器竖轴倾斜带来的距离差.Δ≤1×10-4mm,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见,仪器横轴到反射棱镜中心铅垂距离L的测量误差仅取决于光电测距的误差。如选用测距标称精度为±(2mm+2ppm•D)的全站仪,当L≤500m时,仪器横轴到反射棱镜中心铅垂距离L的测量误差最大为±3mm。将上述各项误差值代入,可得全站仪传递高程的中误差为:mh=√m2i+m2L+m2v+m2d≤±2.5mm该误差小于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对建筑物施工放样的技术要求,即根据起始水准面在施工水准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3mm(高度15m以7下)、4mm(高度15~60m)、5mm(高度60~100m)、6mm(高度100~120m)的要求。(七)装修测量1、外装修的测控:在外装修时,竖向控制须分别放出大角控制线、窗户分中线、阳台栏板控制线等,可用经纬仪投测,两次投测结果较差应小于2mm。水平控制,每层的50线控制同前。2、内装修的测控内装修中后砌隔墙等以原砼平台上控制线量测,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投测,相对中误差控制在1/3000以内。主要的50线应用外控50线同内部50线相校核误差不能超过3mm方可使用,室内外水平线每3米两端高差控制在±1mm以内,同一水平线的标高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在不便于用水准仪的地方可用透明水管施测。(八)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1、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柱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柱角与下一层柱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8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
本文标题:测量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0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