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谈话导入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读读下列词语:洗漱(shù)惬(qiè)意享(xiǎng)受优惠(huì)一摞(luò)书一册(cè)书籍(jí)语塞(sè)解释(shì)反驳(bó)逻(luó)辑(jí)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那么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儿童的能力和,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的热爱。乌塔欧洲独立生活自立意识生活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反驳: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举出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的话不多,但逻辑严谨、观点鲜明,特别是14岁的孩子就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充分的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是这样的一个孩子⑴自理能力强。⑵生活经验丰富。⑶热情、活泼。⑷生存能力强。⑸有责任感。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探究合作:课文主要通过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课文第8、9自然段,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儿童图书和游乐场,但父母一般不放心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在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提出建议: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实践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小调查《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板书设计:1.打工挣乌塔周游欧洲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3.懂得自保、自救小练笔:•范文分析——从《乌塔》想到的•从《乌塔》想到的之一•从《乌塔》想到的之二•从《乌塔》想到的之三•从《乌塔》想到的之四
本文标题:27《乌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8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