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案(工商08级)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案2010/2011学年第2学期教研室名称工商管理教研室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代码15315446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教师江平职称副教授授课计划授课时间1—14周计划制定时间2011年2月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编号153154460总学时56学时讲课:56学时实验:0学时实习:0学时学分数3.5课型必修课(是)选修课()理论课(是)实验课()任课教师江平职称副教授授课对象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陈荣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企业运营管理李季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刘丽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教学进程第1、2次课第3、4次课第5、6次课第7、8次课第9、10次课第11、12次课第13、14次课第15次第16、17次课第18次课第19、20次课第21、22次课第23次课第24次课第25、26次课第27次课第28次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第三章预测分析方法第四章产品与服务设计第五章生产系统的布局第六章生产过程的组织第七章劳动组织设计第八章生产能力计划第九章生产总体计划第十章生产作业计划第十一章项目计划管理第十二章生产运作控制第十三章库存控制第十四章成本控制第十五章MRP,MRPⅡ与ERP第十六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第十七章准时化生产系统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2学时3学时3学时4学时2学时4学时2学时4学时2学时2学时备注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讲课教案第1次课(2学时)章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特征。重点难点生产与运作活动。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一节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学时)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是: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系统(1学时)1、生产系统的概念生产系统是生产产品的制造企业的一种组织体,它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提供服务的研究开发功能。生产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供应商、用户、输入、变换、产出和管理。本章思考题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2次课(2学时)章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特征。重点难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系统(1学时)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及任务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其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都是由输入、变换、产出、管理、供应商与用户六个部分组成的。第三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学时)1、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过程2、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3、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含义?2、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是什么?3、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与特征。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3次课(2学时)章节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特征。重点难点生产与运作战略体系。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第一节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1学时)1、战略问题概述战略是对全局发展的策划和谋略,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结果,以及组织将采取的重要行动方案。生产与运作战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生产与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它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环境的分析,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以及运作系统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的分析与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决策原则,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长期竞争谋略。2、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3、生产与运作战略体系与逻辑结构4、生产运作战略的构架基本构架由三部分组成:竞争力排序、竞争绩效目标、行动方案。第二节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1学时)1、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通常包括竞争、客户、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等。内部环境也可以在可用的资源、现存的企业文化、劳动力的技能和能力、现存设备的位置和使用年限、使用的控制系统类型等方面来影响生产战略。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含义?2、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是什么?3、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运行规律与特征。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4次课(2学时)章节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明确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含义,了解生产运作战略的构成要素,.明确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的关系,掌握生产运作战略的类型。重点难点生产运作战略的选择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二节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1学时)2、明确生产运作宗旨生产运作宗旨是指与公司战略相关的生产运作的目的,它应说明生产运作目标(成本、质量、灵活性、交货)的优先顺序。3、识别生产运作的特殊能力生产运作的特殊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领域中所拥有的,并且有竞争优势的特性或能力。4、树立生产运作目标生产运作目标就是用明确的数字和可以度量的文字来描述企业生产运作预期要达到的结果。5、生产运作策略的形成第三节生产运作战略的选择(1学时)1、生产运作战略的类型基于成本的战略是指通过发挥生产系统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实行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获取价格竞争优势并造成一种市场进入壁垒。基于质量的战略是指企业把质量因素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依靠顾客感知到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对质量的领先地位,赢得高市场的占有率和稳定的利润。基于时间的战略是指企业把时间转化成一种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通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制造周期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使企业具备提供众多的产品种类和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的能力。2、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生产运作战略?它有何特点?2、简述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3、生产运作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4、如何有效地制定生产运作战略?5、生产运作战略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在选择运作战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5次课(2学时)章节第三章预测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预测的基本含义,掌握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了解趋势外推法,熟悉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重点难点移动平均法、趋势外推法。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一节预测分析方法概述(0.5学时)1、预测科学的产生2、预测的概念及作用3、预测方法的分类根据预测期限的长短可将预测分为三种: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按照预测对客观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可将预测分为:主观预测法、定量分析法。第二节主观预测法(0.5学时)1、个人主观预测法2、群体讨论法3、主观概率预测法4、德尔斐法第三节趋势外推法(1学时)1、时间序列的概念2、时间序列的趋势3、几种确定性分析的经验预测方法(1)移动平均法(2)指数平滑法(3)趋势延伸法案例:1、对航空公司航线二的客运量进行预测时不妨可采用移动平均法。2、某公司1994~2005年的实际销售额如表3-3所示,据此资料预测2006和2007年企业销售额。3、设某市1993~2003年市场鸡蛋销售量如表3-4所示,试预测2004年该市鸡蛋销售量。本章思考题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6次课(2学时)章节第三章预测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预测的基本含义,掌握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了解趋势外推法,熟悉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重点难点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四节因果分析法(2学时)因果分析法主要是先找出可用于预测的有关原因和关系,然后据此原因和关系对变量加以预测。1、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回归可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回归预测即根据这种函数关系,以一个已知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所谓一元线性回归是指因变量是按线性关系依存于自变量,且该模型中自变量个数为1。(1)基本原理与预测步骤(2)预测步骤①确定预测目标和影响因素。②收集整理因变量和自变量观察样本资料③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模型④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⑤进行预测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3、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案例:1、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某企业研究广告支出费对销售额的影响。2、浦东新区固定投资GDP的预测及其相关性分析。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1、简述相关系数r的特性(用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回归分析予以说明)。2、简述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预测步骤。3、简述趋势外推预测法的假设前提条件。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7次课(2学时)章节第四章产品与服务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产品开发的含义,掌握产品开发的过程,了解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了解协同产品商务的基本涵义,熟悉如何进行服务设计。重点难点现代产品设计方法。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一节产品设计概述(0.5学时)1、产品开发的涵义产品开发是指从研究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始,到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设计,再到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系列决策过程。2、现代企业产品开发的主要趋势3、产品设计的主要方法:质量功能展开、稳健设计、TRIZ、模块化设计、并行工程。第二节产品开发过程(0.5学时)新产品想法和概念的产生可以有三种主要方式:市场拉动、技术推动和跨部门合作。典型的产品开发包括五个步骤:概念产生、产品选择、初步产品设计、原型试制和最终产品形成。第三节现代产品设计方法(0.5学时)1、面向顾客的设计方法——质量功能展开2、基于成本和质量平衡的设计方法——田口方法3、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法——TRIZ4、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已经成为大规模定制设计的核心技术。第四节产品开发新模式——协同产品商务(0.5学时)1、协同产品商务概念协同产品商务(CollaborativeProductCommerce,CP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的企业产品开发模式。它以产品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让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所有个体,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生产小组等能够跨地域协同工作。本章思考题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教案第8次课(2学时)章节第四章产品与服务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产品开发的含义,掌握产品开发的过程,了解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了解协同产品商务的基本涵义,熟悉如何进行服务设计。重点难点协同产品商务、服务设计。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第四节产品开发新模式——协同产品商务(1学时)2、CPC的发展历程CPC的形成有两条主线:一是由软件供应商所驱动的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到产品数据管理、第二代产品数据管理(虚拟产品开发管理)再到协同产品商务;二是由学术界和管理界所驱动的从并行工程到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IPD)再到协同产品开发(CollaborativeProductDevelopment,CPD)。3、CPC的三层构架4、实施CPC的意义第五节服务设计(1学时)1、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的区别2、服务运作生产服务的过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顾客、员工、服务战略
本文标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案(工商08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5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