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爱德华.萨丕尔(EdwardSapir,1884——1939)是和布龙菲尔德齐名的一位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1884年1月6日生于德国,父亲是一位正统的犹太教的拉比。萨丕尔15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任职期间受到著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博厄斯熏陶,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10年至1925年,萨丕尔任渥太华市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对人类文化学进行了切实的研究。1925年至1931年他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副教授、教授。从1931年起到逝世为止,萨丕尔在耶鲁大学执教,任语言学和人类学教授。1933年他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3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会长。1939年2月4日萨丕尔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去世。萨丕尔致力于美洲印第安和印第安文化的研究,发表过多种专著,并写过不少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文章。他的代表作是《语言论》和身后出版的《萨丕尔论语言、文化和个性》《语言论》是萨丕尔的代表作,在美国语言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两位先驱者,但是这两位美国语言学界的伟人影响反映在不完全相同的领域中。布龙菲尔德的学生后来形成所谓的后布龙菲尔德学派,也即是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学派,研究重点在方法论方面,并且贯彻了“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方针,不承认研究语言结构系统以外的学问是语言学。萨丕尔的学生可大不一样,他们始终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们的研究重点是所谓人类语言学或人种语言学,也就是结合操作这种语言的名族(一般是土著名族)的民俗、文化、社会心理等等去研究语言,或者通过语言去研究这些民族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所以一般认为萨丕尔和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关系不深,而应该说他是美国人类语言学或者文化语言学的奠基人。一、内容介绍全书除前言外共分为11章。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语言第二章语言的成分第三章语言的音第四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第五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第六章语言结构类型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第八章语言,历史的产物:语音规律第九章语言怎样交互影响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语言。萨丕尔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言语是一种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p3)。这里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是突出了”文化的“功能。同时他认为“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p4)。所以他下的语言定义是:“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p6)在后面萨丕尔又提到语言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p14)。这样,萨丕尔的语言定义全面的包括了前人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并且把两种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不过他的侧重点显然是在语言的社会性质这方面,“因为它纯然是一个集体的历史遗产,是长期相沿的社会习惯的产物。”(p3)在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萨丕尔在第一章里说得虽然不很明确,但是已经有语言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的倾向。他在谈到语言成分的时候说,语言成分是“一个‘概念’的符号;或者说,是一个可以顺手把思维包装起来的胶囊”(p9),又说语言“更像一条现成的路或是车辙”(p10)。他甚至暗示语言先于思维。他说:“正像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能进行一样,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p10)这些思想都预示着他后期语言制约着思维的极端观点。第二章、语言的成分萨丕尔认为语言成分大体上说来就是“词”。词可以分成表示基本概念或者主题概念的“根本成分”A和表示附加意义的(b)相当于构词形态或构型形态。可是他又认为不能从概念的角度来给词下定义。他认为“词只是一个形式,一个有一定模型的东西,按照本语言的特性所能容许的程度,把完整思维的概念质料包括得多一点或者是少一点”。(p20)他认为切分词的最好方法是“一个词是从句子分解成的,具有孤立‘意义’的,最小对的叫人完全满意的片断。不能把它切开而不打乱意义;切开之后,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或两部分,留在我们手上,像是无可奈何的孤儿。”(p21)萨丕尔也看到词还表示欲望、志趣、感情,但是他认为这些是个人色彩,是不那么重要的。第三章、语言的音他在这一章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语音模式或者语音系统的格局的概念。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有限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p33),表面系统的音可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甚至在它的语音内容久已改变了之后,它还能作为一个格局坚持下去,包括语音成分的数目、关系和作用。”(p33)例如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里原来有三个塞音p,t,k,后来清音变成了浊音,成了b,d,g,那么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变了,但是语音模式并没有变,任然是一个三分的子系统。他在1925年发表的《语言的语音模式》一文中进一步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萨丕尔提出这种观点当然是有一定的材料依据的,所以是有一定价值的,印欧语言辅音的对立规律,如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就很能说明具体的音变了,但是“语音模式”没有变。但是什么理论都不能绝对化,绝对化了就不符合事实。萨丕尔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我一点也不想暗示这格局是不能改变的。它可以伸缩或改变它的功能的面貌,但是它变得远不如语音本身那样快。”(p33)第四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这一章讲语法手段,萨丕尔认为语法手段有六种主要类型1、词序2、复合3、附加4、内部变化涉及元音或辅音的根本成分或语法成分的内部变化5、重叠6、重音分别动力(音势)上的或是声调(音高)上的。”(p37)在这里萨丕尔同样不区分构词手段和语法手段。在萨丕尔之前,斯威特在1891年出版的《新著英语语法》第一卷第三十页上已经提出有五种语法手段,即:“(a)词序,或位置,(b)重音,(c)语调,(d)使用虚词,和(e)曲折变化。”萨丕尔把构词法中使用的复合法和加法也算语法手段是和他不分构词和构形手段直接有关的。这也可以说是智者一失。第五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萨丕尔从不同类别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达方法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语法概念。这和传统语法区分语法范畴的方法很不相同。他区分四类语法概念:1、基本概念(如东西、动作、品质)2、派生概念(一般不及1具体,比3具体)3、具体关系概念(更抽象些,但是并非完全没有具体性)4、纯关系概念(完全抽象)“这四类概念的性质,就其具体性或表达造句关系的能力来说,可以这样标志出来:物质内容基本概念派生概念关系具体关系概念纯关系概念(p62)用通行的术语来解释,这四类语法概念是:1类基本具体概念是诗词或实词的词根表示的概念,如事物、动作、品质的概念;2类派生概念是派生词的词缀表示的概念;3类具体关系概念是像“性”、“数”这样一些比较具体的语法范畴;4类纯关系概念是像“格”这样纯粹表示句法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及词序、虚词等表示纯句法关系的语法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概念。第六章、语言结构类型萨丕尔在这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按形态分类行不通,因为没有一种语言是单纯的,往往可以分属几种形态类型;在语言类型问题上分先进和落后是荒谬的的。他认为“有很强的趋势把语言(正像把其他社会产物)推向稳定的格局,也就是说类型”(p75),所以可以区分语言类型。他根据他确定的四类语法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达方式来给语言区分类别。基本类型语言变化方法变化程度第一类汉语现代藏语孤立式粘着式(粘着溶合式)分析式分析式第二类波西尼西亚语柬埔寨语土耳其语雅纳语粘着孤立式溶合孤立式粘着式粘着式(有点象征式)分析式分析式综合式多式综合式第三类班图语法语粘着式溶合式综合式分析式(有点综合式)第四类努特卡语彻努克语阿尔冈昆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闪米特语粘着式(有点象征式)溶合粘着式溶合式溶合式溶合式(有点象征式)溶合式(有点象征式)象征溶合式多式综合式多式综合式多式综合式分析式综合式综合式综合式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讲的是语言的历史演变。他用美国英语中whomdidsee?这句话中的宾格whom(谁)为主格who所替代的例子来说明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这种演变。首先是系统制约的因素。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which,what,that,都不分主格和宾格,而且疑问副词where。When,how也都是不变格的,所以”whom的地位显然不稳,暴露了侧翼,失群孤雁总是性命难保“。(p99)另外,在英语中主格名词总出现在句首,宾格名词在后面,whom出现在句首违反了这种常规。最后,疑问词有重音,后面应该接轻读的音节,可是whom拖着一个必须用力读的音,读起来不痛快。萨丕尔这种分析是深入细致的,强调了系统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是前人很少这样做的,对语言演变的研究很有启发的。第八章、语言,历史的产物:语音规律第九章、语言怎样交互影响在第九章中萨丕尔认为乐于吸收借词和拒绝吸收借词不完全取决于文化关系这种历史事实,而很可能和不同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材料的心理态度有不少关系。萨丕尔举了柬埔寨语容易接受梵语借词和藏语不易接受梵语借词的例子,因为柬埔寨语有不少语素意义不明确的多音节词,而藏语的语素都有明确的意义,所以连梵语的专有名词在藏语中也采取逐个语素翻译的办法。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这也是萨丕尔的学说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不过在《语言论》中他的观点和他后期的观点还不完全相同。他在这一章说:“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p129)可是他又说:“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互相关联”。(p134)但是他承认语言和文化还是有一定关联。这种思想到后期就发展为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联,直到语言制约思维的极端观点。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萨丕尔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形式。“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p137)至于什么叫“有意思”,他在脚注中说,“我不能在这里确定地说哪样的表达才有意思到足以叫做艺术或文学。再说,我也不确实知道。只能说文学就是文学。”(p137)他认为语言材料对文学有影响,特别是诗的声律说明文学在形式上受语言的影响。二、评价萨丕尔是一个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的学者。他长期从事美洲印第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他在语言理论上的建树与这方面的研究是分不开。面对没有文字,因而也没有历史文献可参阅的印第安语言,任何历史比较研究都是不可能的,萨丕尔只能对这些土著语言进行描写。他自觉地认识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在某些方面有很强的系统性。就这方面来说,萨丕尔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但是萨丕尔从来不认为语言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自足系统,相反,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有关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信仰密切相关,甚至于认为“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品,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p136)就这方面来说,萨丕尔的描写语言学和布龙菲尔德的描写语言学不大相同,和以布龙菲尔德的学生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更是大相径庭。萨丕尔的语言学说中影响较大的是他的语言模式理论。他认为,在每一种一眼的表面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背后,有一个稳定的无意识的心理模式,表面的语音实质和语法手段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内在的模式长期不变,而正是这种内在的模式决定语言的类型的演变方向。模式理论和任何其他理论一样不能绝对化。汉语的塞音中古在发音方式方面是三分的,可是模式也可以是不稳定的。萨丕尔虽然也说模式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他强调的显然是不变的一面,因为不强调不变,语言的内在模式作为一种理论的价值也就不大了。萨丕尔的学说中引起最大争议的是他有关“语言相对论”的观点。他早期在《语言论》中明确指出“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互相关联”,(p134)“我也不相信文化和语言真有因果关系。文化这名称的定义可以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语言指的是人具体地怎样思想。很难设想经验的摘录和社会表达一切经验的具体方式,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特殊的因果关系。”(p135)可是他在《语言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中却宣称:“语言是了解’社会现实‘的向导。虽
本文标题: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1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