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床学ppt--作业
矿床学班级:11106班姓名:学号:金矿床一、金矿资源概述1二、金矿床的分布2三、金矿床的基本特征3四、金矿成矿作用4五、金矿基本分类5六、中国典型金矿床6一、金矿资源概述金矿: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世界范围内金矿资源丰富,据统计,除我国外,世界其它国家黄金预测储量为65812t,已探明37776t,其中62%集中于南非(32500t);另外,美国加拿大(2600t)、巴西(3700t)、澳大利亚(2550t)、巴布亚新几内亚(1440t)、前苏联(7776t)。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了系统的金矿地质调查及找矿勘探工作,至1996年,我国探明的金保有储量已达4264t,居世界第4位。我国金矿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省区,其中以山东最为集中,仅胶东一带的金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25%。二、我国金矿床的分布•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除了几个主要黄金产区,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黄金生产,按产量大小,我国主要产金的省区排位大致为:山东、河南、陕西、贵州、新疆、云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内蒙等(未按确切资料排位)。其它省区如海南、江西、福建、湖北、辽宁、西藏等省区,亦为我国的重要黄金生产省区。三、金矿床的基本特征•(1)形成环境•——绝大多数该类矿床产于中到高级绿片岩相的变质地体中。•(2)矿体特征•——可呈透镜状、板状或不规则状,由具复杂矿物组合的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构成。•(3)矿石矿物•——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赋存,黄铁矿是最常见的硫化物,磁黄铁矿和毒砂也较常见。•(4)蚀变矿物•——发育强烈而广泛的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5)成矿作用•——与晚期变形作用和峰期变质作用有关,年龄在26到27亿年之间四、金矿床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金在岩浆中含量甚微,在基性岩浆熔离作用中,金与铜有较大的亲和力,金可进入铜镍硫化物矿石,个别品位达10g/t。金在酸性岩浆中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挥发分的影响进入热液中,金在热液中以络合物等形式搬运,然后由于FeS2的还原作用,可使其中金大部分沉淀。•变质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是绿岩型金矿,其机制可能是变质-侧分泌作用。•外生(风化-沉积)成矿作用:主要是由于金的大比重、高稳定和不溶于水的特点,易风化形成残积砂金矿床(红土型)和冲积砂金矿床。五、金矿基本分类•1.变质热液型(太古代绿岩型)金矿•2.岩浆热液型(中温热液脉型)金矿•3.斑岩型金矿•4.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5.卡林型金矿•6.现代沉积砂金矿床(一)、变质热液型(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变质热液型(太古代绿岩型)金矿指由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热液所形成的金矿床,在国外绝大多数太古代克拉通内都有产出,属中温变质热液成因。世界上,储量居世界前列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金矿主要为这种类型。•绝大多数该类矿床产于中到高级绿片岩相的变质地体中。•矿体可呈透镜状、板状或不规则状,由具复杂矿物组合的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构成。•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赋存,黄铁矿是最常见的硫化物,磁黄铁矿和毒砂也较常见。•发育强烈而广泛的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该类矿床成矿作用与晚期变形作用和峰期变质作用有关,年龄在26到27亿年之间。(二)岩浆热液型(中温热液脉型)金矿•1.概念•——指成因上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该类型矿床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前苏联主要金矿类型即为此类,如乌拉尔、远东南部、南天山等地金矿,著名金矿如穆龙套金矿(Au3000t)。•我国这类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主要分布在具有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地区;储量居首位,广泛分布于胶东招掖金矿带和小秦岭金矿带。•2.基本特征•(1)含矿围岩主要为显生宙长英质侵入体和前寒武纪变质岩。•(2)断裂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断裂构造往往也表现为脆韧性变形特点,金矿床既可产在区域性的剪切带中,也可赋存于区域构造的次级构造中。(三)斑岩型金(铜)矿床•1.概念•——富金斑岩铜矿(RAPO)是指金品位大于0.1g/t的斑岩铜矿。该类矿床以规模较大、埋藏浅、易开采,且伴生铂族元素(PGE)而成为综合开采铜金及PGE元素的重要工业类型;除新发现的外,大部分是原来确立的斑岩铜矿床;•2.特征•(1)发育于大陆和岛弧造山带;•(2)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和中生代;•(3)控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和富钾钙碱性斑状侵入体,与典型斑岩铜矿床所不同的是:RAPO成矿与I型、磁铁矿系列(IMS)碱性-钙碱性中酸性斑岩更为密切;•(4)围岩蚀变同早期核部的钾化,岩体末端的似千枚岩化,晚期的绢云母化、高级和中级泥化蚀变发育。•(5)矿体主要受与侵入体有关的脆性构造控制,矿石以浸染状、细脉状构造为主,少量角砾状。•(6)矿石中金属矿物包括早期的斑铜矿-磁铁矿,中期黄铜矿-黄铁矿,晚期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硫砷铜矿,或黄铁矿-斑铜矿。•(7)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赋存。•典型矿床:美国的宾汉姆/宾厄姆(Bingham,Au=933t)和印尼的格拉斯堡(Grasberg)富金斑岩型铜矿床(Au=1599t);我国德兴、紫金、多宝山等(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1.概念•——是指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类金矿床。•2.形成环境•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弧及弧后的张裂带,世界上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集中产在3个巨型成矿域。•①环太平洋成矿域;•②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③古亚洲成矿域。•近年来发现的10个超大型金矿中,一半是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环太平洋构造域。(五)卡林型金矿•(一)成矿条件•1.大地构造环境•卡林型金矿主要形成于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太平洋东海岸的卡林型金矿位于美国西部新生代的弧后盆岭式裂谷带内。中国目前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大多数分布在扬子板块周缘的古裂谷带和弧后盆地。滇黔桂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边缘的晚加里东-海西期右江裂谷带;川甘陕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玉扬子板块北西缘加里东-印支期秦岭陆间裂谷带活动有关。•2.岩浆岩条件:在几乎所有的卡林型金矿区内或者其附近都存在以岩墙和岩脉产出的长英质侵入体,成分从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变化。这些浅成的侵入体有可能为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的热源,也有可能是提供热液流体。卡林金矿集中区的岩浆作用可以分为三期:①大量的中性到富硅高钾钙碱性熔岩及凝灰岩喷发;中性到长英质的岩浆作用;③典型的双峰式火山作用。第一期的岩浆作用、与地壳扩张有关的变形作用、变质核杂岩的侵入作用与主要卡林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基本同时。喜马拉雅期是美国卡林型金矿的住成矿期。•矿床地质特征:•1.矿体特点:矿体一般呈现不规则的似层状、透镜,这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矿体亦有脉状、条带状。•形成3种不同的矿化类型(1)砂质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交代矿体,矿体一般是层控整合的(2)是脉状矿体,矿石品位较高,金矿化和相关的蚀变局限于断裂构造中.•(3)矿化为网脉状,矿化形成于构造交叉部位,含矿岩石强烈变形和破碎矿石具有浸染状构造。我国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同样受到有利岩性和断层的控制,很大一部分矿体受层间断层的控制。(六)现代沉积砂金矿床•概述•——现代沉积砂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占世界产金量的25~35%,我国占15%,以冲积砂矿床价值最大,金的来源为原生含金矿脉和岩体,或来自古砂金矿床。•金分布•——一般呈细粒状或片状分散在砂砾层中,一般在河流上游粗、粒金多,下游细、片金多;但也有少量砂金是大的金块,称作“狗头金”。•含金砂砾通常大部分由坚实的石英小砾构成,因此冲积砂金矿床一般是白色砂金矿床。六、中国典型金矿床•1.吉林省夹皮沟金矿•2.金厂峪金矿•3.山东烟台焦家金矿•4.广东河台金矿•5.云南墨江金矿•6.小兴安岭团结沟金矿1.吉林省夹皮沟金矿•(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即绿岩带型金矿中的石英脉型亚类)夹皮沟是一个有1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1820年开始采砂金,1845年开始采岩金。日本侵华时,曾进行掠夺性开采,生产黄金数吨。建国后,通过勘查在这先后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小型金矿5处,构成了夹皮沟金矿田。•夹皮沟金矿位于桦甸县,处于中朝古陆东北缘,辉发河深大断裂带东南侧。北西西向的夹皮沟-大石砬子构造带控制着矿田内各矿床的分布。该矿带长50km,宽1~3km图3.18.2夹皮沟金矿田地质略图2.金厂峪金矿•(金厂峪金矿为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即绿岩带型金矿中的复脉带型亚类)金厂峪在清代末年曾是我国三大金厂之一,现在也是我国著名大型金矿之一,累计探明储量50余t,目前矿山年产黄金840kg。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天山-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的交汇处,燕山准地槽马兰峪背斜与山海关隆起的衔接地带。矿区内地层为太古宇迁西群东荒峪组:其中的斜长角闪岩类磁铁石英岩岩性段为金厂峪金矿床的主要围岩。矿区主要由东西向压性断层及与之伴生的近南北向张性断裂、北东和北西向扭性断层组成。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金厂峪复背斜及崔堡子复向斜,并伴有次一级小的背、向斜。金厂峪金矿床位于前述的复背斜轴部。控矿构造以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最发育,表现形式为片岩带或片理化带。矿区内共有6条,片岩带的形态和交汇部位往往是控制单个矿体的主要构造。矿区含金复脉带是由石英脉、钠长石英脉、钠长石脉、次生石英岩等断续分布于片岩带中。长1500m、宽460~900m,在本矿床6个复脉带中共圈出大小16个工业矿体。矿体多集中于Ⅱ、Ⅲ、Ⅳ带中。以Ⅱ2、Ⅲ3、Ⅳ4矿体最富,Ⅱ5规模最大。金矿平均品位10.6g/t。•矿体均赋存在由石英脉及各类复脉组成的脉带中。尤以石英大脉和钠长石石英复脉矿化最好,构成主要工业矿体。含金石英脉和含金钠长石英脉受片理控制,而含金石英大脉和复脉受片岩带控制,且片理化带又常常是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已知矿物中,金属矿物13种,含量约占10%。其中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金银矿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另有少量碲金矿、金银矿、辉银矿、碲银矿、银金矿、深红银矿等。自然金赋存最大粒径0.15mm,一般为0.02~0.005mm。颗粒形态他形粒状占80%,树枝状或片状占20%。间隙金约占35%、粒间及包裹金占58%。3.山东烟台焦家金矿•产于花岗岩侵入体中的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亚类)焦家金矿是“焦家式”金矿的典型代表,准确地讲,它是一种断裂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是构造破碎带内达到工业要求的蚀变岩体。焦家金矿位于掖县境内,60年代初发现,1969年提交勘探报告,现已投产。1977年被命名为焦家式金矿。区内地层简单。第四系亚砂土覆盖于胶东群之上。矿床由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经构造破碎和含金热液交代蚀变而形成。破碎蚀变带最长可达2000m,最宽200m。焦家金矿床为长1000多m,宽约4m的含金蚀变带,产于玲珑岩体与胶东群之断层接触带中,矿体受断裂带控制图3.18.4焦家金矿区地质略图图3.18.5焦家金矿某线勘探剖面图4.广东河台金矿•(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构造蚀变岩型亚类)河台金矿发现于1982年7月,位于高要县境内。它的发现,为在华南地区前泥盆纪地层,特别是混合岩化变质岩系中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了范例。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矿区位于吴川-四会断裂带与那蓬-悦城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矿区由震旦系C组混合岩化片岩、变粒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组成,南侧为志留系和奥陶系浅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两者呈断层接触,含金千糜岩带赋存于断层北侧的混合岩化岩石和混合岩内(图3
本文标题:矿床学ppt--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7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