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版)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K39—Ca40—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B.耕田C.生火D.灌溉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C.铝的原子序数为13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D.称量固体6.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25343HNO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A.属于有机物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25343HNOCl中原子总数为62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7.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8.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9.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10.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温度/℃10203060溶解度/g3KNO20.931.645.81103NH705644.520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20℃时,3KNO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C.60℃的3KNO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D.3NH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分)11.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填1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223CuOH[]CO(),这是铜与2O、2HO、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产物。(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2.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23234NaCl+CO+NH+HONaHCO+NHCl,请计算:(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13.32BaNO()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3BaCO、3BaSO、23FeO)可制取32BaNO(),其部分流程如图:(1)32BaNO()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填1种即可)。(2)3BaCO与稀3HNO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写出23FeO与稀3H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剂Y为______(填序号)。①2BaCl溶液②2BaOH()溶液③NaOH溶液(4)从32BaNO()溶液中析出32BaNO()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4.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填序号)①加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收集干燥的2CO,可将含有水蒸气的2CO从装置B的______(填“m”或“n”)端导入,试剂X是______;再用装置______(填“C”或“D”或“E”)收集。(5)向集满2CO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某兴趣小组对3KClO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编号3KClO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mL2O所需时间/s实验15--171实验252MnO0.549实验3523FeO0.558实验45KCl0.5154(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3KCl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2O,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比较3KClO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2O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1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______(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假设二:含有镁粉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1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实验2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________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___(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本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时间/min024812162024溶液pH2.05.37.08.69.39.810.010.0实验现象—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A、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耕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生火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织布、耕田、灌溉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2.【答案】D【解析】A、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故A正确;B、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上班上学时,鼓励坐公交车、地铁、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故B正确;C、减少纸张浪费,减少树木砍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D、为了减少水源的污染,要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禁止使用化肥,故D错误。故选:D。【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3.【答案】C【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3,碳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考点】元素周期表4.【答案】A【解析】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摄入不足会患疾病,错;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正确;C、甲醛有毒性,能破坏人体活性蛋白质,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D、吸入的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因此不能吸烟,正确。故选:A。【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5.【答案】B【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考点】实验基本操作6.【答案】B【解析】A、全氮阴离子盐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全氮阴离子盐是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全氮阴离子盐分子是由25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则1个2
本文标题: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7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