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选修1 第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它们变革的是什么?变法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春秋战国变法革新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1、西周的政治(1)分封制必修1,NO.1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①西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1、西周的政治(1)分封制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内容①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包括功臣、姻亲、原来的附属国。③内容: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影响必修1,NO.1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1、西周的政治(1)分封制必修1,NO.1(2)宗法制大宗、小宗示意图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诗经·大雅》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1)分封制(2)宗法制1、西周的政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结合在一起。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嫡长子继承制。①核心:②体系: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特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必修1,NO.1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1)分封制(2)宗法制(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弊端:1、西周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关系: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弊端:必修1,NO.1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1、西周的政治2、西周的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人民不断垦荒,私田增多,井田制名存实亡井田制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特点: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实际上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弊端:必修2,NO.2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人民不断垦荒,私田增多,井田制名存实亡弊端:影响: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世卿世禄弊端凸显;经济上: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占主体;思想上: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周天子“天下共主之”地位名存实亡诸侯打着“尊王攘夷”旗号讨伐诸侯国,壮大自身世卿世禄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应对:改革变法目的:富国强兵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变法革新1、春秋——管仲改革2、战国初——魏文侯变法(李悝、吴起变法)3、商鞅变法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春秋战国变法革新1、春秋——管仲改革管仲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春秋战国变法革新1、春秋——管仲改革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齐桓公与管仲措施:“相地而衰征”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春秋战国变法革新1、春秋——管仲改革措施:“相地而衰征”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意义:局限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仍发挥作用。进入战国时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成为变法的主要任务。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春秋战国变法革新1、春秋——管仲改革2、战国初——魏文侯变法(李悝、吴起变法)课堂设问请看书思考:魏文侯都任用了谁推行变法?主要措施有哪些?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魏文侯师事子夏一、改革前的中国——西周的政治经济二、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变法时代背景三、转型中的各国应对——春秋战国变法革新1、春秋——管仲改革2、战国初——魏文侯变法(李悝、吴起变法)人物内容成效魏文侯变法李悝政治经济法律吴起军事影响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强调法治作用,制定《法经》创建强大军队“武卒”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我国第一部法典;维护秩序,稳定政局使“秦兵不敢东向”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落水以东五座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对战国变法的评价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吴起李悝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选修1 第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7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