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2004年12月25日第一篇幸福是什么?第二篇实现幸福第三篇幸福的冥想第四篇结论第一章探讨幸福•“幸福心理学”:哈佛大学“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名课程•超过了哈佛大学历来的王牌课程、由世界经济学大师主讲的“经济学原理”•讲求实际的哈佛学生中20%选修此课,其中23%的听课者向教学委员会反馈,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泰勒.本.沙哈尔先生: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的讲授者,在哈佛学生中享有很高声誉,五个哈佛学生中,就有一人选修他的课第一章探讨幸福•全球性的流行病:21:1现象•24小时里:21小时感到抑郁、焦虑,只有1小时感到快乐;30天里,有21天常常感到愤怒,只有一天感到平静快乐;出现越来越多的抑郁人群,自杀人数大幅度提高;抑郁发病年龄段降低;哈佛学生有8成经历抑郁,47%学生经历情绪低潮;45%美国大学生都经历抑郁;94%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今天的抑郁比1960年多增加十倍。第一章探讨幸福•《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Abstracts)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的有70856篇,而提及“欢乐”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两个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喜悦快乐与稳定的心理状态。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第一章探讨幸福第一章探讨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情绪?就像快乐一样?还是没有痛苦?还是好运气?情绪会像时间一样飞逝,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思考:有没有曾经达到一个重要目标之后,而没有得到你所期望的喜悦?你会怎样定义幸福?幸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第一章探讨幸福“我怎样才能更幸福?”: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中的某一段。我们不必为了没有达到幸福的境界而垂头丧气,也不必浪费力气冥思苦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而是应该认真的体会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的宝藏,争取去得到更多。追求幸福是我们终生的目标。第一章探讨幸福建立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维持它就没有那么困难。1、建立习惯思考:哪些习惯可以使我们更幸福?你希望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比如每天散步,下班打打游戏等等。第一章探讨幸福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导致的失败好得多……不要着急,成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建立习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第一章探讨幸福研究表明,每日把那些感激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人——每天至少写下值得感激的事——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较高的健康水平。2、表达感激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多的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共同表达对生活的感激也能让关系更加亲密。第一章探讨幸福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幸福的机会,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它们。现在利益利益未来损害损害享乐主义型垃圾汉堡虚无主义型最差的汉堡幸福型理想汉堡忙碌奔波型素食汉堡汉堡模式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第一种汉堡模式(享乐主义型):口味诱人,但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及时行乐、逃避痛苦)。第二种汉堡模式(忙碌奔波型):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但是很难下咽(追求未来的目标,牺牲眼前的幸福)。第三种汉堡模式(虚无主义型):既不好吃,也不健康(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对未来也无任何期望)。第四种汉堡模式(幸福型):既好吃,又健康(既享受当下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不懂得如何去享受他们的工作——还坚守错误的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习惯性的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眼前的事情,最终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只看终点,无视过程。错误的认为成功即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不停的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幸福的假象”1、忙碌奔波型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寻找快乐,逃避痛苦。盲目的满足欲望,从来不考虑后果。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智2、享乐主义型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的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已经放弃追求幸福,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沉迷于过去,放弃现在和未来。“习得性无助”3、虚无主义型思考:你是否也堕入虚无主义的漩涡,除了眼前的不幸,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作为旁观者,又可以给当时的自己给出什么建议呢?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眼前和未来的幸福达到平衡。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而努力的奋斗。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不问何时能快乐,只问如何能快乐。4、幸福型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第二章协调现在与未来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制定,以及社会的变革。幸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非常的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第三章解释幸福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幸福成功幸福是什么?幸福快乐(当前利益)意义(未来利益)幸福=快乐+意义第三章解释幸福感情引发行动,并赋予我们行为上的动机。积极的情绪与情感,快乐是满意生活的先决条件。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经常被欢乐与爱等积极的情绪推动着。为“活着”本身感到由衷的快乐。快乐“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第三章解释幸福我们关心的不只是我们内在的感受,还希望周围环境与我们的感受一致。“让我们感受快乐的机器”。灵性:真切的感受到事件的意义。需要从内心让我们感到有意义的目标。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不是去迎合他人的期望,或是满足社会标准。意义第三章解释幸福理想主义的深层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完全符合自然的人性。没有使命感或理想,就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去追求幸福。理想主义的真谛在于让一个更高的目标去指引生命。明确的目标可以整合生命,使其变成有机的整体。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第三章解释幸福想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生活的同时,需要考虑发挥我们的潜力。我们内在的力量要求我们做的。乳牛可以在牧场里开开心心的过一辈子,我们却不能。潜力与幸福“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罗素第三章解释幸福成功与幸福幸福型忙碌奔波型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对未来和现在都有益处)幸福型享乐主义型学会适当的享乐,而不是无止尽的放纵幸福的人不接受“无苦、无获”,他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在向着目标而努力,而往往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第三章解释幸福意义与快乐的重要性“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弗洛伊德“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弗兰克“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他去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发挥我们真正的潜力”——弗兰克第三章解释幸福意义与快乐的重要性经历困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珍惜快乐,不再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欢乐表示感激。对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来源。第三章解释幸福数量与质量“生命并不长,别在赶时间了。”——弗兰克“度”:有意义和快乐的事也不能不停地做。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的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第三章解释幸福数量与质量“人如果不能时刻倾听自己心声,就无法明智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是多元化的、复杂而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路线图”。第三章解释幸福第四章至高财富把幸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有意义的事即使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卡尔.荣格钱(资产、债务等)商业成就幸福人财富与幸福金钱是手段,幸福是目标。不能牺牲幸福来换取财富。高收入≠快乐。许多人在富有之后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达到目标无法感受到快乐,没有目标充满绝望。成功的人酗酒或吸毒(习得性无助、虚无主义)社会教会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的出来的东西。而“爱”、“幸福”等却不行。第四章至高财富财富与幸福第四章至高财富美国人均GNP和平均生活满意度:1947~1998情感破产负面情绪的长度和强度完全压倒了正面情绪。“情感大萧条”:抑郁、颓废等。“焦虑的时代”越来越多地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而不是有意义的生活。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我们个人及社会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第四章至高财富第五章设定目标“在顺境中被动的成长无助于获得幸福,而主动做出有价值的行动并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更容易感到幸福。”目标与成功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有目标的人成功几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目标向我们自己及他人传达了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念。“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是你想做什么,行动吧!勇气本身就包含了智慧、魔力和力量。”——歌德第五章设定目标目标与幸福传统的观点:幸福就是达到目标。彩票得主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回到他们之前的幸福水平——如果他们中奖前是不快乐的,那他们就会回到不快乐的状态。一栋新房子、一辆好车、职位晋升、加薪目标和幸福关系不明显:达到时短暂满足,达不到时容易失望。不可取: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旅程第五章设定目标目标的正确角色波西格和老僧人的故事:波西格只把注意力放在尽快登上山顶,总是被前面的山路影响,无法享受攀登的乐趣,爬的最辛苦,最终还失去了攀登的愿望和毅力;而老僧人们不把登上山顶作为第一要务,他们轻松愉快的享受着他们的路途,不被前面的山路困扰。目标的作用是为了帮助解放自我,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眼前的一切。不知道方向,我们便不会知道每条路的终点。第五章设定目标目标的正确角色只有确认好目标,我们才能把注意力放在旅程本身。追求目标,而不是达到目标,才是带来幸福和积极情感的要素。不要把目标当成结局(相信它可以带来快乐),而要把它看成意义(相信它可以带来旅途上的快乐)。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会帮助我们去规划旅途上的每一步,而不像被认为是结局时,它所带给我们的只是无数的困难与挑战。正确的目标认知才能带来安宁。第五章设定目标目标的正确角色物质的追求和被关注的心态,都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对一些人来说,甚至是最重要的,虽然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名望、美丽和金钱,但是把目标重点放在自我一致性(自我和谐)上的话,我们可以更快乐。对于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去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目标,而不是金钱、美丽和声望,对后者的追求通常是出于必须和压力的心态。第五章设定目标自我和谐的目标是主动选择,不是被动附加。是散发自我光辉的愿望,不是炫耀给别人看。追求这些目标不是因为别人觉得你应该怎么做,或是因为责任感,而是因为它对我们有深层的意义,并且带给我们快乐。自我和谐的目标,乃是发自于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第五章设定目标自我和谐的目标选择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很难的技巧,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因为社会影响和压力经常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思考:你的自我和谐目标是什么?对于这些目标的追求,你有没有碰到任何外来的或是内在的障碍?第五章设定目标“想”与“不得不”一个增强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减少不得不做的事情。真正最想做的真正想做的想做的能做的第五章设定目标“想”与“不得不”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
本文标题: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8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