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7届中考物理总复习:第7章《力》ppt课件(94页)
第七章力【知识互联】【答案速填】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大小、方向、作用点③一条带箭头的线段④压力、支持力⑤弹簧测力计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⑦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⑨G=mg⑩竖直向下⑪铅垂线等⑫重心一、力1.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物体,另一个是_____物体。(2)单位:牛顿(N)。物体施力受力(3)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N。2.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即形状的改变,如弹簧被拉伸。(2)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如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发生改变等。形变运动状态3.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力的三要素不同,作用效果_____。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_____表示力。(1)在_____物体上,沿力的_____画一条线段。(2)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线段方向受力方向作用点5.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相互的二、弹力1.弹性和塑性:(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___________。(2)塑性:受力形变后,_____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原来的形状不能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产生的力。(2)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弹性形变3.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就越长使用前看清它的_____和_______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伸长量量程分度值使用时测力时使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_____方向一致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且正对指针轴线最大测量值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2.普遍性: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____的作用。吸引重力3.大小:(1)测量:用___________来测量。(2)关系: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__________。(3)公式:_____。弹簧测力计正比9.8N/kgG=mg4.方向:(1)不变性:总是_________。(2)应用:用铅垂线确定竖直的方向。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竖直向下5.重心:(1)概念: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上。几何中心【读图·认知】1.如图所示,一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发现人向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相互2.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铅垂线来判断墙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的。竖直向下3.如图所示,请画出地球表面的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答案:考点1对力的理解1.力的产生:(1)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例如,两个物体并列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物体间没有力。(2)产生力的两种情况:①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如推力。②物体不接触有时也能产生力:如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一个不同,产生的力的作用效果不同。3.力的相互性:(1)相互作用力: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产生的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规避失分点】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没有先后之分,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典例1】(2016·百色中考)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题中弓被拉弯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松手后,箭由静止变为运动,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答案:形状运动状态【典例2】(2015·枣庄中考)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________,同时________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踢球,球因为受到人脚的作用力而飞出,在此过程中人的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脚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备选例题】1.(2014·北海中考)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又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1)击球瞬间,谁和谁发生了力的作用?(2)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是哪种力的作用效果?(3)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说明了什么?提示:(1)网球与球拍的拉线间产生了力的作用。(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网球的形状和运动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又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运动状态相互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________。(只填序号)正方观点反方观点1.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正方观点反方观点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力的作用的理解。可分别对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对比分析,如表:1、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相互挤压时,能产生力的作用,如果只有接触,无相互挤压,即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形状或运动状态的改变,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3、4两个磁体之间即使不接触,也可能产生排斥力或者吸引力,故要产生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5、6、7、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9、10对一个运动的物体不施加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仍将运动且一直运动下去,即物体不受力,仍然能处于运动状态,对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时,力的形状或者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2、4、5、7、10考点2力的示意图1.受力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明确图中要画的力。2.确定力的三要素:3.作图步骤:(1)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2)以“作用点”为起点(或终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3)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4)在箭头附近标出力的大小或力的符号。【规避失分点】在同一物体上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时,力越小,线段画得越短;力越大,线段画得越长,且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典例3】(2015·长春中考)画出图中墙受到手指的压力F的示意图。【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关键1:压力是弹力。关键2: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解析】本题考查作压力的示意图。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其作用点作用在受压物体表面,方向指向被压物体。答案:如图所示【典例4】(2016·永州中考)如图是小罗同学在今年的体育测试中掷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的情形。请在图中画出该实心球在图示位置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解析】本题考查重力的画法。实心球的作用点在重心上,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答案:如图所示【备选例题】1.(2014·宜宾中考)如图所示,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左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重力、支持力的作用点在哪里?(2)重力、支持力的方向如何?提示:(1)物体的重心。(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上。【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知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下;支持力方向是与接触面垂直向上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右;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答案:如图所示2.(2012·重庆中考)如图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本题中绳子对车的拉力的作用点在A点,方向沿着绳子的方向向右,大小用F表示。答案:如图所示考点3质量和重力质量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质量(m)重力(G)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单位kgN质量(m)重力(G)区别大小与位置的关系质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重力的大小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联系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mg(g=9.8N/kg)【规避失分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且指向地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典例5】(2016·东营期中)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重力和质量关系的是()【解析】选A。解答本题明确以下关键点:关键点1:明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键点2:明确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典例6】(2015·咸宁中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如图所示的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该铜鼓质量为42.5kg,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g取10N/kg)【解析】本题考查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42.5kg×10N/kg=425N。答案:425【备选例题】1.(2014·黔东南州中考)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时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明确重力的方向即竖直向下且指向地心。【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重力方向的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且大体指向地心。2.(2014·白银中考)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成功发射,并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假设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质量为140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kgB.“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既可以用电磁波,也可以用次声波C.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N,在月球上重为10N【解题探究】在地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提示:G=mg。【解析】选D。本题考查质量、密度与重力的相关知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故B错;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密度是不变的,故C错;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N,在月球上重为10N,故D正确。【知识拓展】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如图所示),这时
本文标题:2017届中考物理总复习:第7章《力》ppt课件(9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7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