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Iso14001基础教材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标准的起源第二章标准的发展第三章标准的组成及特点第四章环境管理基本术语目录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什么是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并受自然界的统治。很久很久以来,人类依附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环境中索取赖以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逐步适应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但由于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向周围环境的索取也是极为有限,必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相对有限,远远低于环境的自生和更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如铁路的修建、运河的开通、五金矿的建立、交通工具的发达等等这些活动不断影响着自然界的更新.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上升,人口密度的膨胀,人类的需求也在逐步膨胀,以前那种自生自灭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开始由听从自然过渡到改造自然再过渡到征服自然界来满足自身的一切所需,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界如大力砍伐林木、开采地下的各种矿产资源,毫不理会自然界的各种反应。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各种污染源/物的产生导致地球逐渐枯竭,无法忍受的程度,人类开始意识到这种生存危机,于是开始优质生育,限制人类以前那种无限制的大量生育状态,科学家们庄严地提出《增长的极限》问题,发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警告。第一章标准的起源•各类环境的产生及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臭氧层被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海洋污染和海洋保护问题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与保护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第一章标准的起源•各种环境问题实例:(一)从1957年到1987年30年中总量增加近2倍,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主要表现在气候异常,全球性气温升高。有专家估计,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仍然按目前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2~5℃(比过去一万年升高的速度还高),由此将造成海平面上升20~140cm。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二)臭氧——人类的保护伞我们大家都知道臭氧层主要作用是滤掉紫外线,防止人类被紫外线辐射所损伤,从而引起皮肤病、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高(经臭氧层滤掉的紫外线约占70%—90%),堪称人类的保护伞。由于消耗臭氧层的氯氟烃类物质的大量排放和长期积累,导致臭氧层明显减少。1985年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一个达2720万km2的臭氧空洞,比整个北美洲面积还大。后来在欧洲、北极、西伯利亚也发现臭氧空洞。专家认为,臭氧总量每减少10%,紫外线辐射强度便可增大20%。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三)有毒有害物质对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问题,主要是人类用于喷洒防害虫的农药以及肥壮农作物的化肥,这些化学物质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第一章标准的起源(四)海洋——人类的资源宝库全世界每年向大海排放的污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盐类有200亿吨,垃圾和污水中的有机物达330万吨。每年倾倒大海的船舶垃圾640万吨,从船上仍进大海的塑料集装箱500万个,倾倒海洋里的包装材料2万多吨。每年有13万吨以上的塑料网、绳、救生衣扔进大海,由于塑料污染,每年约有100万只海豚、10万只海豹及鲸类死亡。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2000万吨(其中油船漏40万吨)。此外,还向大海倾倒固体、液体废物、有毒或放射性废物。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五)生物物种——地球的宝贵资源据专家估计,由于环境等原因,到2050年将有25%的物种陷入绝境,6万种植物濒临灭绝,而一个物种的形成要经过2千到1万代才能巩固下来。第一章标准的起源(六)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化、退化;淡水缺乏和被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土壤沙漠化,全球每年以5万—7万的速度扩展;世界森林的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淡水缺乏已成为捆扰世界经济发展和许多国家人民生活的大问题;空气污染则是最突出的问题,最近5年世界约有15亿人口居住区空气烟尘达不到国际标准要求的水准,人类面临呼吸紊乱和癌症的威胁,导致提前死亡的人数每年约有30万—50万人。第一章标准的起源环境危机上述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通常叫环境危机,也有人将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统称为环境危机。这些问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遭受到严重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同时人类也意识到面对的不再是百依百顺地接受人类改造与征服的自然,而是对人类的每一次错误的实践都进行毫不留情进行报复的自然界。正使这种相互之间的无形战争,是人类意识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第一章标准的起源正是由于环境危机,保护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的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500多万人由于饮水不卫生而死亡。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造成6000人死亡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天死亡4000人。1953年日本九州的熊本县因排入水体的废水中含甲基汞,导致180多人患病,患者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神经失常……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煤炭和石油是人类社会所依赖的主要能源,据测算,按照当前的开采和消耗水平,煤只能再采200年,石油—100多年;而到20世纪末世界人口达到60亿,地球的最大承受能力只有80亿。请思考: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多久?第一章标准的起源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性大问题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大气污染—1943年5~10月美国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二次污染)—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大气污染—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大气污染—1953年~61年日本水污染事件—海洋污染、汞污染(二次污染)—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大气污染—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食品污染—1931~75年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镉污染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中国的环境问题•(一)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氯氟烃类物质和排放二氧化硫最多的国家。•1998年322个城市的环境监测表明,72%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处于3类和超3类标准状态,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大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50个城市中,我国有31个,其中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我国占8个,酸雨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二)水体污染情况严重•七大水系和太湖、巢湖、滇池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超过60%。•地下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面积已达50%•海洋近水域遭到大范围污染,江河入海口和城市附近海域3类和劣3类水质占59.7%,东海和渤海都是污染严重的区域。第一章标准的起源(三)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1998年全国城市垃圾发生量为1。4亿吨以上;垃圾粪便处理率只有49%,其中无害化处理率仅有10%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在城市周围,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而且造成水体、空气、土壤污染和疾病传播,影响了城市景观,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此外,城市噪音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噪音环境中,交通噪音仍有扩大趋势。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3月13日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章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早在1990年,在ISO/IEC出版的《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求》一书中,将“环境与安全”问题列为标准化问题,提到日程。到了1991年7月ISO成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该咨询组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于1992年秋向ISO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像质量管理那样,对环境也制定一套管理标准,以加强组织获得和衡量改善环境的能力。此外,SAGE还就环境管理标准化,提出三条原则性建议:•制定标准的基本方法应与ISO9000系列标准相似•标准应简单,普遍适用,环境性能应是可验证•应避免形成贸易壁垒•同时还建议成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根据SAGE的建议,ISO于1992年10月做出成立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的决定。随后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并着手ISO14000标准的起草工作第二章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TC207的宗旨、职责和业务范围•★宗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职责—根据ISO的宗旨和目的,就涉及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广泛研讨;•协调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进行环境管理的信息交流;•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开展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工作。•★业务范围—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备注:不包括污染物的测试方法(此项工作主要由ISO/TC146空气质量、ISO/TC147水质、ISO/TC90固体质量、ISO/TC43声学等技术委员会负责)、污染物和排放物的极限值、环境水平或环境质量、产品标准。第二章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TC207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应不增加贸易壁垒,无论对环境好的地区还是环境差的地区•ISO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对内、对外的认证、注册等•ISO14000系列标准必须回避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TC207制定标准的原则:•ISO14000系列标准应真实和非欺骗性•评价方法、试验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方法,而必须采用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保证再现性的试验方法。•ISO14000系列标准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不应损害商业机密信息•非歧视性•能进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和教育培训第三章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及其特点•ISO/TC207,经ISO颁布了3个属于环境管理体系(EMS)和环境审核方面(EA)方面的标准,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首批标准而非全部,我们国家已等同采用,这3个标准分别是:•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4:2004idt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24012:2004idtISO14012:2004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第三章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及其特点•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采用本标准以及向哪个机构申请认证,完全取决于自愿,不受任何强迫和行政的干预•广泛适用性—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既可以用于对内(国内)、对外(国外)的认证注册,也可以用于自我管理•灵活性—除了要求组织遵守环境法规、坚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之外,并无对组织有任何硬性规定,仅提出按照标准建立体系,以实现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要求,并没有规定组织必须达到的环境表现或行为的指标;标准对组织指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允许组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并没有要求组织制定统一的目标指标。•兼容性—同ISO9001:2000标准的兼容性•全过程预防—预防为主贯穿ISO14000系列标准•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是ISO14000的灵魂•备注: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标准,不仅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审核、评审的依据也是制定ISO14000系列其他标准的依据,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第四章基本术语环境[定义]组织运行活动的
本文标题:Iso14001基础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2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