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35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351综采工作面位于350采区轨道上山西翼下部,西为煤层变薄带,南为352面采空区,北为实炭区。垂直下方110m左右为796面采空区里端,无积水,垂直上方无可采煤层。其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下表所示。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第二节煤层该工作面开采煤层为3煤层,据工作面上下出口实际揭露,煤层沉积较稳定。黑色,半光亮型煤,呈块状或粉末状。煤层平均厚度1.2m。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煤层情况表煤层厚度(m)0.7~1.51.2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9~1311开采煤层3煤硬度中煤种贫稳定程度较稳定煤层情况描述工作面内煤层沉积较稳定。黑色,半光亮型煤,呈块状或粉末状。附图1:351综采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水平名称-550m采区名称350采区地面标高128.8~142.3m井下标高-520.9~-611.1m地面位置工作面位于我公司进风立井以北约2112m处。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位于我公司进风立井以北约2112m处垂直下方,地面多为可耕农田,工作面距地表垂深649.7~753.4m,垂深间距大,预计回采对地面无影响。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井下位于350采区轨道上山西翼下部,西为煤层变薄带,南为352面采空区,北为实炭区。垂直下方110m左右为796面采空区里端,无积水,垂直上方无可采煤层。走向长度(m)583倾斜长度(m)84面积(m2)49288-2-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特征老顶细砂岩31.2灰白色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地段含水丰富。直接顶砂质页岩4.85灰黑色致密,含植物茎叶化石和硫化铁晶体伪顶页岩0.25~0.4伪顶上方煤线0.1~0.2m。直接底粘土页岩1.18灰黑色,致密,含植物化石和硫化铁晶体。老底砂质页岩22.2灰黑色致密,较坚硬。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据工作面出口、皮带道及切眼实际揭露资料分析,工作面内3煤层沉积较稳定,厚度较大,地质构造简单。出口揭露一条断层,F1落差1.0m;皮带道内揭露2条断层,F2落差1.5m,F3落差1.0m,对回采影响较大;该工作面个别地段顶板破碎,压力大,对顶板控制影响较大。.断层情况断层名称断层性质落差走向倾向倾角对回采的影响程度F1正断层1.0119°209°60°较大F2正断层1.590°16′0°16′65°较大F3正断层1.0194°4′104°4′60°较大附图2:351综采工作面平剖面图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1、水文地质情况: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老顶细砂岩裂隙发育,含水丰富,但经过352面、354面、356面、358面、358上面回采后大部分已被疏放,顶板砂岩水对该面回采影响较小,在回采过程中遇构造、顶板破碎或裂隙发育地段将会出现少量淋水,对回采有一定影响。2、防治水措施:及时清捞水沟,保证水流畅通。3、涌水量: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为6m3/h,最大涌水量18m3/h。-3-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下表)。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1、计算参数:煤层平均厚度1.2m,容重1.52t/m3,斜面积49288m2,工作面回采率参考值为97%。2、计算结果:工业储量:8.99万吨可采储量:8.72万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87200/(30×561.78)≈5.2(月)瓦斯绝对涌出量:CH4=0.80m3/min,相对涌出量:CH4=2.3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CO2=0.21m3/min,相对涌出量:CO2=0.61m3/t煤尘本煤层的煤尘不具有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Ⅲ类不易自燃地温23℃地压-4-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350采区是2000年4月设计,为双翼采区。采区平均走向长度为1000m,倾斜长度为900m,采区面积:9.368万m2,地质储量105万吨,可采储量72万吨。采区巷道布置:采区皮带上山为采区主上山,全长900m,底部布置一条长460m的七反三皮带道与790二节顶部煤仓搭接。主要为采区运煤、回风、行人、敷设水管电缆等服务。采区轨道上山为采区副上山,全长900m,布置在皮带上山东侧30m,底部布置一条长450m的七反三轨道上山790轨道下山连接,主要为采区提矸、运料、进风、行人等服务。上山间由横贯连接。采区风道上山为采区副上山,全长680m,布置在皮带上山西侧25m,为采区回风等服务。二、工作面上出口工作面上出口为采煤工作面运料、进风、行人、敷设管线的安全出口。此巷道与350轨道上山相通,该巷道采用矩形锚网索支护,净宽为2.6m,净高为2.1m,净断面为5.46m2。三、工作面皮带道工作面皮带道为采煤工作面运煤、行人、回风、排水、敷设管线服务。此巷道与350皮带下山相通。该巷道采用矩形锚网索支护,净宽为2.6m,净高为2.1m,净断面为5.46m2。四、工作面切眼及停采线位置㈠、工作面切眼:切眼沿煤层伪顶以上煤线顶板起底掘进,与两出口基本垂直布置。初掘时,采用矩形锚网支护,净宽为2.6m,净高为1.5m,净断面为3.9m2。刷大后,净宽为:5.0m,净高为1.5m,净断面为7.5m2。㈡、停采线位置:自切眼开始由里向外推至580m处停采撤出。五、工作面峒室自工作面切眼向外每隔40m布置物料码放峒室一个,峒室宽2m,深2m,高2m。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性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MG100/238-WD型采煤机割煤,ZY2400/07/1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考虑采煤机割煤高度、煤质及支架的合理支撑高度,确定工作面的割煤岩高度平均为1.2m。沿煤-5-层底板回采,割平顶底板,不留底煤,随工作面煤层及可采页岩厚度变化及时调整采高,必须多回收煤炭资源。二、采高的确定,落煤方式、装运煤方式㈠、采高的确定:351综采工作面煤层厚度在0.7-1.5m之间,平均为1.2m,煤层以上为0.25-0.4m可采页岩,伪顶上方有0.1-0.2m厚的小碳。考虑采煤机割煤高度、煤质及支架的合理支撑高度,确定该面采高为0.9-1.3m,平均采高为1.2m,根据现场煤层情况,遇煤层变薄段割顶,一次性采全高。㈡、工作面采煤机采用端部自开缺口,斜切进刀贴机的方式,进刀深度0.63m。㈢、装落煤方式及要求1、工作面放震动炮工作面个别地点遇断层、底鼓、压梁或顶板页岩变硬,机组负荷加大且机刀磨损严重,有时机组无法正常通过,给工作面回采和设备管理造成困难,需采用震动炮超前处理。⑴、采用风钻或者湿式煤电钻打眼。⑵、炮眼采用单排眼排列方式,打眼深度0.8m,眼距0.8~1.2m。少装药(不超过150g),一次爆破距离不得超过20m,炮眼封泥量不得小于0.4m。⑶、装放炮与打眼的距离不得小于50m,在装放炮地点附近50m范围内不得从事其他任何工作。⑷、工作面应一次装药一次起爆;采用分组装药时,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组与组之间的炮眼间距不得小于5m。一个工作面严禁使用2台发炮器同时进行爆破。⑸、严禁运煤机运送大块矸石。大于0.15m以上的矸石必须进行破碎,否则不得过机组。⑹放炮地点距机组不得少于30m,并用旧皮带保护好机组和电缆,以防损坏机组和电缆。超前处理爆破时,要用挡皮将爆破地点及上下5m范围内的支架活柱、仪表及管线保护好,以防损坏。⑺、工作面爆破后若顶板破碎压力大、面前合理空顶距离超过0.4m或有溜壁征兆时要及时拉架,并保证架子高度,以便机组顺利通过。⑻、工作面所有人员要随时观察工作地点的顶板、支架、煤壁片帮情况,如发现支架活柱下缩较快安全阀漏液严重或其它异常情况时,要在支架下及时支设木柱或单柱,加强控制顶板。跟班队长、班长、安监员要盯在现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⑼、每次爆破后机组割煤前,由班长、跟班队长和安监员,对爆破地点要认真进行巡视,发现拒爆立即处理。⑽、超前处理完毕控制好顶板后方可割煤。2、进刀具体操作如下:采煤机端头斜切进刀(图6:采煤机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①开始:机组由上往下进行割煤,下行割煤时,上滚筒割底煤,下滚筒割顶煤。割透后-6-停机,推移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距机组10m时停止推移。②进刀:机组在输送机机尾处向上割煤,割至刮板输送机弯曲处以上(沿溜子过渡段逐渐切入煤壁)达到规定截深后停止割煤。③移机尾:将刮板输送机从弯曲处向下推移,使机尾和弯曲段刮板输送机逐步移成直线。④机组下割:机组下行割煤,与下出口割透后停止。⑤机组上割:机组向上割煤,上滚筒割顶煤,下滚筒割底煤。同时按规定距离追机推移刮板输送机。⑥无论机组上行还是下行割煤,移架距机组后滚筒4.5~7.5m(3~5个支架),移溜滞后机组后滚筒12~15m(8~10个支架)。⑦采煤机正常工作时,割煤速度小于3m/min,空机行走速度小于6m/min。在工作面上头进刀同样使用该方式。(2)割煤①落煤采用MG100/238-WD型双滚筒采煤机沿底板双向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和扫浮煤,一刀一个循环。②装煤采煤机滚筒截割装煤和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前移配合装煤。③运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将煤运到皮带道刮板运输机,再由皮带道刮板运输机与SSJ800/2×55型皮带机搭接将煤运出。3、质量要求:割煤时,必须做到顶、底板平直,不留底煤,无台阶。伞檐:伞檐长度超过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15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伞檐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掉顶高度<100mm,煤壁齐直,采高均匀。严格掌握好机头、机尾高度和运输机的水平角度(即两平一直),并与两巷顺平以确保设备的平稳运转。机道梁端至煤壁的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工作面支架前梁接顶严密。三、移溜方式工作面在移架后顺序推溜,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5m(3架)开始移溜,其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弯曲段要均匀过渡,推移步距为0.63m。推溜质量要求:1、推溜必须沿采煤机前进方向依次进行,不准采用从两端向中间推移的方式。2、推溜时,应在运输机运转时推移(推机头、机尾时除外)。3、推溜后,溜子必须保证平、直、稳;溜头与转载机搭接合理,底链不拉回头煤。4、移机头、机尾前,应首先将周围浮煤、浮矸等杂物清理干净,各种连接装置牢固可靠,电缆、管线悬挂好,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则,改好支柱,确认无前移障碍时停运输机进行推移-7-工作。5、推移机头、机尾时,要有专人指挥,专人操作,动作协调一致。机头、机尾推不动时,应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后在进行推移工作。6、完成机头、机尾的推移工作后,将支架的操作手把打回“0”位。四、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v工作面每天6个循环,每循环进尺0.63m,平均采高1.2m。工作面日生产能力:Q=HRMGC=1.2×1.52×84×3.78×97%=561.78t式中:Q—日生产能力,t/d;H—平均采高,1.2m;R—容重,1.52t/m3;M—面长,84m;G—日进度,3.78m,C—回采率97%第三节设备布置一、液压支架工作面配置ZY2400/07/1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液压支架的有关主要技术特征如下:型式: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高度:700~1400mm支架中心距:1500mm支撑宽度(顶梁)1440mm工作阻力:2005~2305kN,(P=38.2MPa)支护强度:0.42~0.47MPa支架对底板比压:1.5MPa(f=0.2)(底座前端)操纵方式:手动邻架控制重量:约5.5t整体运输尺寸:3886×1440×700mm(长×宽×高)泵站压力:31.4MPa适应倾角度:≤20°二、采煤机采煤机主要技术性能:采煤机型号:MG100/238-WD型截割电机功率:2×100kW供电电压:1140V滚筒直径:0.75m截深:0.63m滚筒转数:81.6r/min喷雾除尘方式:内外喷雾牵引电机功率:2×15kW供电电压:380V泵站电机功率:2×4kW供电电压:1140V行走方式:摆线轮-销轨无链牵引、交流变频调速-8-行走速度:0—10m/min行走牵
本文标题:35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1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