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上海高考化学试题20180503
1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注意:1.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7年1月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上刊登了有关固体金属态氢制备的研究论文,下列不属于金属通性的是A.挥发性B.易导热C.延展性D.易导电2.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下列元素在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A.IB.MgC.BrD.Cl3.酸雨对建筑、生态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导致酸雨形成的气体主要是A.SO2B.CO2C.COD.CH44.石油裂解可得到的主要产品是A.石墨B.苯C.乙烯D.煤焦油5.14C在考古断代中具有重要用途。下列关于14C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C.中子数与电子数相等D.质量数与质子数相等6.含有两种化学键的化合物是A.NaOHB.H2SC.CaBr2D.SiO27.关于NH4Cl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水放热B.可用作氮肥C.电子式为D.受热不易分解8.已知1molC3H8(g)与O2(g)完全燃烧生成CO2(g)与H2O(l)放出2200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3H8+5O2→3CO2+4H2O+2200kJB.C3H8(l)+5O2(g)→3CO2(g)+4H2O(g)+2200kJC.C3H8(l)+5O2(g)→3CO2(g)+4H2O(l)+2200kJD.C3H8(g)+5O2(g)→3CO2(g)+4H2O(l)+2200kJ9.不可用来鉴别0.1mol/L盐酸和0.1mol/LNaOH溶液的试剂是A.石蕊试液B.甲基橙试液C.酚酞试液D.淀粉KI试液10.室温下,将气态CO2加压可转变为干冰,干冰是A.原子晶体B.离子晶体C.分子晶体D.金属晶体11.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中不包括A.用浓硫酸吸收产物B.反应压强为20~50MPa2C.反应温度为500℃左右D.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12.可鉴别乙烯和乙烷的试剂是A.新制Cu(OH)2溶液B.CCl4C.酸性KMnO4溶液D.银氨溶液13.Na、Al、S、Cl是第三周期的四种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碱性:NaOHAl(OH)3B.热稳定性:HClH2SC.原子半径:r(Na)r(Al)D.离子半径:r(S2-)r(Cl-)14.实验室海带提碘不需要使用的装置是ABCD1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过量乙酸B.水浴加热C.边反应边蒸出乙酸丁酯D.产物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洗涤16.实验室用碳棒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电极为阳极B.Y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X电极上有Cl2生成D.通电一段时间后,Na+物质的量增大17.将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入到下列溶液中,现象描述错误的是选项溶液现象A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FeCl2溶液溶液变棕黄色C溴水溶液褪色D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8.CH3COOH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H++HCO3-→CO2↑+H2OB.2H++CO32-→CO2↑+H2OC.CH3COOH+HCO3-→CH3COO-+CO2↑+H2OD.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19.硝化细菌可将NH4+转化为N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2O2→NO3-+2H++H2O。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NO3-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增强D.1molNH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8mol20.pH=1的某溶液可能有Fe2+、Na+、SO42-、CO32-和NO3-。若NO3-的浓度为0.12mol/L,则一定大量存在3A.Fe2+B.Na+C.SO42-D.CO32-二、综合题(一)本题共15分无水AlCl3是常用的催化剂,可通过反应:Al2O3+3Cl2+3C2AlCl3+3CO制得,完成下列填空:21.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碳原子核外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种,C、O、Al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2.若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用电离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沉淀消失的原因。某温度下,3L密闭容器中,在无水AlCl3催化下,发生异构化反应A(g)B(g)+Q(Q0)2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欲使k值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使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则平衡(选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24.若起始时A的物质的量为4.0mol,A与B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0-5分钟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二)(本题共15分)油画的白色颜料中曽含二价铅盐。二价铅盐经过长时间空气(含有微量的H2S)的侵蚀,生成PbS而变黑,可用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擦洗修复。完成下列填空:25.H2O2与PbS反应生成PbSO4与H2O,写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6.在PbSO4悬浊液中滴加一定量的CH3COONH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变澄清,有弱电解质生成,该弱电解质的化学式为;当PbSO4和CH3COONH4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选题“酸性”、“碱性”、或“中性”)27.H2S是二元弱酸,向Na2S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生成FeS沉淀,还可能生成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红褐色,原因是。28.向200mLH2S溶液中缓缓通入SO2,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生成S的物质的量与通入S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H2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从开始通SO2至饱和,再继续通一段时间,整个过程溶液中c(H+)的变化情况为。900℃4(三)(本题共15分)某发酵粉含有NaHCO3,用稀H2SO4与发酵粉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CO2的质量,来测定NaHCO3的含量(发酵粉中其他物质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和夹持仪器省略)。完成下列填空:29.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和E装置中所盛放的物质相同,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反应结束后,继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若样品质量为7.140g,生成CO21.100g,则发酵粉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3位小数)若上述整套装置缺少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32.NaHCO3是侯氏制碱法生成纯碱的中间产物。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可得到NaHCO3,“先通入NH3后再通入CO2”的原因__________。(四)(本题共15分)工业上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烯烃与CO、H2反应可生成比原来烯烃多一个碳原子的醛。具有环保功能的新颖水基涂料E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已知B、D为醛,E为酯。33.A与C互为。34.写出一种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36.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7.检验D是否已经完全转化为CH3CH2CH2CH2OH的操作是。538.由C可得到CH2=CH-CH2OH,设计一条由CH2=CH-CH2OH合成CH3CH2COOH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B反应试剂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目标产物)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ACBAB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CABCCBB二、(一)21.3S23P1;6;AlCO22.先生成的沉淀是Al(OH)3,Al(OH)3在溶液中存在两种电离平衡:再加入NaOH溶液时,提高了OH-的浓度,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Al(OH)3沉淀转化为AlO2-而消失。23.)()(AcBc;降温;不移动24.0.16mol/(L·min)(二)25.PbS+4H2O2→PbSO4+4H2O26.(CH3COO)2Pb;酸性27.Fe(OH)2;Fe(OH)2具有还原性,能发生反应:4Fe(OH)2+2H2O+O2→4Fe(OH)3,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28.0.1mol/L;c(H+)开始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且大于起始的c(H+),通SO2至饱和后再继续通SO2时c(H+)保持不变(三)29.吸收空气中的CO2,减小实验测定误差;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D,减小实验测定误差。30.把装置B中产生的CO2全部驱赶到D中被吸收。31.0.294;偏高。32.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形成的溶液碱性较强,易于吸收更多的CO2,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溶解度较小的NaHCO3。7(四)33.同系物34.35.还原反应36.37.取样,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煮沸,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未完全转化;若无砖红色沉淀生成,则已完全转化38.
本文标题:2017上海高考化学试题201805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3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