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内容: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地位: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歌词探究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他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骚体”)。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思考:何谓“楚辞”?这一体裁相对于《诗经》而言有何文学特点?诗歌《离骚》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楚辞《诗经》特点《楚辞》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主义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浪漫主义风格3、情感:《离骚》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1、含义:(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2、文学特点:探究3:“王车架千乘,选徒万乘,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掩兔辚鹿,射麋脚麟。鹜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子虚赋》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子虚赋》是谁的作品?请例举他的一些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及文学特点?(与《诗经》、《离骚》的文学特点相比较)(三)汉赋1、作者: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2、文学体裁:赋赋,源于楚辞,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两汉盛行,故称之为“汉赋”。3、文学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宏阔的文化气度。1、唐诗繁荣的原因政治: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经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文化:文化政策开放,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教育:科举考试重诗赋。2、唐诗的特点风格多样,讲究格律3、代表人物及成就(四)唐诗时期代表人物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陈子昂王勃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3、主要成就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小李杜)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后人称他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等。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代表作: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宋词和元曲(一)宋词: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宋代出现繁荣。1、繁荣的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时期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句子长短不齐,易于抒发感情。2、派别及代表: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婉约派:李清照(两宋之交)《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深入浅出的字句,表达内心的真挚感情。•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入词的抒写范围。以豪放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作品的体裁是:A.诗B.赋C.词D.散曲(二)元曲D1、包括散曲和元杂剧。其中“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沉醉东风关汉卿夜月青楼凤箫,春风翠髻金翘。雨云浓,心肠俏,俊庞儿玉软香娇。六幅湘裙一搦腰,间别来十分瘦了。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3、兴盛的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主因);元初科举制度停止,知识分子没有出路,投身元曲创作;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元政府对元曲的喜好。三、明清小说1、发展里程:由宋元话本直接发展而来(白话小说)2、繁荣原因:政治、经济、市民阶层需要3、代表作: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探究1: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结合语文所学知识,请列举其作品: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三、明清小说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小说:体裁多样,手法丰富探究1: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文学体裁的特点探究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主因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标题:【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3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