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讲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三、创新型国家建设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习近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三、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2006年1月9—11日,第四届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一为期三天的会议,被认为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后的“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媒体称“科学的春天来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科技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动员全党全社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定位为国家战略,不仅强调创新,而更强调自主,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R&D投入占GDP)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创推委)是2008年7月成立的我国惟一从事创新型国家机制体系研究的权威机构(),全面落实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系统从事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创新理论与实践,是推动中国创新事业前进的核心智囊。创推委的宗旨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确保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创推委着力构建“国家决策思想库”,推动国家及行政区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四、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五、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七、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八、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实施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部署未来20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在云南调研考察时的讲话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5年0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的讲话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都超过70%;美国和日本超过80%,我国(2013年)51.7%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较高R&D投入占GDP在2%以上;2002年日本3.35%,美国2.79%,欧盟3.0%,芬兰3.0%,我国(2014年)2.1%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5%,我国50%左右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世界公认的前20个创新型国家的发明专利占全世界的99%,而且技术含量高,多在高科技领域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1)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2)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3)我国已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条件(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1)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21世纪,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技、纳米科技、空间科技以及基础研究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前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2)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创新型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3)我国已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①关键技术自给率低;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③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⑤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⑥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1)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①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开发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收益主体。②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2)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①知识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②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它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③知识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3)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①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满足国防和军队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员、科研生产单位、科学技术知识、设施及其环境的综合体。②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建设,是应对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是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4)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①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国之内的一定地域空间,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体系内,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②区域创新体系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内容;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5)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①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指在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中,在各个环节上提供的与科技紧密相关的一切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科技中介机构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系统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化的网络化的系统。②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一般包括咨询机构、技术市场、工程中心、产学研联合体、创业中心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的内涵——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类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自主创新类型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如中国微处理器自主创新的历程: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
本文标题:d5创新型国家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