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思考题
一、解释作物生长与发育:作物的生长指作物的体积或重量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完成的,包括作物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生长。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所发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变过程,他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的形成。发育的结果是作物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作物体功能的完善。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作物生理成熟和工艺成熟:生理成熟是指一个生理周期终结的时候;工艺成熟期是指最适合加工工艺要求的时期。水稻有效分蘖和成穗率:有效分蘖指最终能抽穗并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有效分蘖与田间最高分蘖数之比称为分蘖的成穗率。水稻的有效穗、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粒达五粒以上的穗子,一个穗子上所结的颗粒数,玉米次生根和支持根:①地下部节根——由地下部茎节上发生。2~3期后陆续长出,一般4~6层,起主要吸收作用。②支持根(也叫气生根)——拔节后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1~5个裸露节上发生。吸水吸肥,固茎抗倒。作物长势和长相:长势指作物的生长速度,长相指作物的生长姿态。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作物从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所经历的总天数称为作物的生育期,通常又叫做熟期。依据作物外观形态变化(即物候期)而划分的时期,就称为作物的生育时期。如:禾谷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触杀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作物布局:触杀性除草剂:主要在药剂与杂草接触的部位起毒杀作用,不能被杂草吸收,不能在植株体内移动和传导,只能杀死触药部分的组织。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一定类型或种属的植物有毒杀作用,而对其它类型或种属的植物无毒或毒性很小。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的结构与配置的总称。边际效应:也称边际贡献,作物群体的边缘地带由于辐射,通风,养分等条件较作物群体内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增产效应。叶面积指数、叶龄指数、叶龄余数:叶面积指数指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作物绿叶总面积,即作物绿叶总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叶龄指数指主茎已出叶数与主茎应出总叶数之比。叶龄余数指主茎应出总叶数与主茎已出叶数之差。作物长势和长相:作物长势指的是作物的生长速度。长相是指作物的生长姿态。作物物候期:指在作物的一生中,每一作物植株都会先后出现的一系列有明显差异的外观形态特征。复种和复种指数:复种指一年之内在同一田地上种收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宿根栽培:指某些作物在播栽当年成熟后,只收获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部分,地下部分的芽在下一年萌发新的植株而形成新的作物产品器官。嫁接栽培:将一株植物上的部分营养器官如枝条或芽,移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其愈合,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株。前者为接穗,后者为砧木。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变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指水稻品种的营养生长阶段中,即使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要完成生育转变也必须经历的最短天数。可变基本营养生长期指营养生长阶段可以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动的天数。作物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合成和积累的干物质的总质量(一般不包括根系)。作物的间、混、套作、轮作和连作: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节分行或分带(几行作物为一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于其行间或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如玉米→大豆→甘薯,这是一年一熟地区的三年轮作。连作指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后者称为复种连作。玉米穗三叶:又称穗位叶或棒三叶,包括果穗着生节位及其上下各一节位上着生的叶,这些叶最宽最长,叶面积最大。小麦旗叶:即小麦倒一叶,茎杆上顶部最后一片叶。水稻坐蔸:又称僵苗,指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迟缓或停滞,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叶色异常,根系生长受阻或发黑等现象。幼苗离乳期:即三叶期,指种子胚乳中养分耗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的时期。源库流:源指作物制造光合同化物的功能;库指作物接纳和贮存光合同化物的功能;流指作物运转光合同化物的功能。二、单项选择1、下列作物中,其工艺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不相一致的是作物(C)。A、水稻;B、玉米;C、烟草;D、大豆2、某水稻田,其栽植行距为30CM,株距为20CM,则其密度大致为每公顷(B)株。A、12.6万;B、16.7万;C、22.5万;D、30.0万3、下列作物中,收获指数最高的是(C)。A、水稻;B、油菜;C、马铃薯;D、玉米4、目前高产农田的实际光能利用率一般在(A)。A、不到5%;B、5—10%;C、10—15%;D、15—20%5、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有效穗通常是(A)。A、主茎穗;B、低位、次分蘖穗;C、高位、次分蘖穗;D、三次以上分蘖穗6、对小麦籽粒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叶片是(C)。A、近根叶;B、中部叶;C、剑叶或旗叶;D、变态叶7、籼稻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B)A、10℃;B、12℃;C、20℃;D、32℃8、下列作物组合中,最不符合间作种植原理的搭配为(A)。A、玉米和甘蔗;B、甘薯和玉米;C、玉米和花生;D、玉米和大豆9、下列几组作物中,均属于耐连作作物的是(D)。A、玉米和马铃薯;B、马铃薯和烟草;C、小麦和花生;D、水稻和小麦10、在我国的低纬度和低海拔地区的早季和中季,水稻生产以栽培(A)稻为主。A、籼;B、粳;C、糯;D、晚11、表示作物套作的符号通常为(A)。A、//或/;B、-;C、*;D、+12、油菜的有效角果主要来自于(B)。A、主花序;B、一次分枝花序;C、二次分枝花序13、目前栽培小麦绝大多数属于(C)。A、硬粒小麦;B、圆锥小麦;C、普通小麦;D、一粒小麦14、下列作物中,属于兼养地作物的是(C)。A、甘薯;B、小麦;C、油菜;D、绿肥15、下列作物中,具有复穗状花序的是(B)。A、油菜;B、小麦;C、玉米;D、大豆16、生产上一般把田间有(C)左右的花序谢花的时期叫做油菜的终花期。A、10%;B、50%;C、75%;D、100%17、水稻有效分蘖是指(C)分蘖。A、5叶期以前发生的;B、拔节前发生的;C、能结实5粒以上的;D、位次最低的18、甘蓝油菜种子千粒重一般为(A)克。A、3—5;B、5—8;C、10—15;D、30—5019、根据间作作物搭配原理,玉米一般不宜与下列作物中的(A)间作。A、甘蔗;B、甘薯;C、花生;D、大豆20、粳稻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是(B)。A、5℃;B、10℃;C、12℃;D、25℃21、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通常以(C)为界限。A、种子发芽;B、三叶期;C、花芽或穗的分化;D、开花期22、某玉米种子的千粒重为250克,则1公斤种子大约有(C)粒。A、5000;B、2000;C、4000;D、800023、玉米的支持根是在(C)长出的。A、发芽时;B、苗期;C、拔节至抽雄期;D、开花后。24、在作物种子萌发的几个阶段中,不属于生理生化过程的是()。25、某一田块,2年内共收获4季作物,其复种指数为(C)。A、600%;B、300%;C、200%;D、100%26、下列作物中,(D)是目前我国平均单产最高的作物。A、玉米;B、高粱;C、小麦;D、水稻27、在我国的低纬度和低海拔地区的早季,水稻生产以栽培(A)为主。A、籼稻;B、粳稻;C、糯稻;D、晚稻28、油菜的无柄叶着生在其(C)上。A、缩茎段;B、伸长茎段;C、薹茎段;D、枝茎段29、某一稻田,收获时测得水稻地上部分总干重为1200公斤,稻谷干重500公斤,其收获指数约为(B)。A、222%;B、42%;C、100%;D、无法计算30、下列作物中,属于豆科作物的是(B)A、油菜;B、花生;C、小麦;D、甘薯31、谷类作物子粒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是(C)。A、抽穗期;B、开花期;C、乳熟期;D、蜡熟期32、下列作物中,用根瘤菌拌种一般能取得较好效果的是(D)。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豆33、玉米的次生胚根通常有(C)。A、1条;B、2-3条;C、3-7条;D、15-20条34、列作物中,(B)在较高的温度和强光条件下有比其它几种作物更高的光合强度。A、油菜;B、玉米;C、小麦;D、大豆35、同一小麦茎秆上,最长叶片一般出现在(C)节位上。A、最上部;B、中部;C、倒2—4;D、倒4—636、油菜的长柄叶着生在(A)上。A、缩茎段;B、伸长茎段;C、薹茎段;D、分枝茎段37、玉米需水临界期在(C),此期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A、苗期;B、拔节期;C、抽雄期;D、成熟期38、下列几组作物中,属于耐连作作物的是(A)。A、玉米和水稻;B、马铃薯和烟草;C、西瓜和花生;D、甘薯和马铃薯39、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节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叫(B)。A、混作;B、间作;C、套作;D、垄作40、某水稻种子千粒重为25克,则1公斤种子大约有(D)粒。A、5000;B、10000;C、20000;D、40000三、填空1、油菜生育后期籽粒充实的干物质来源主要有角果皮同化产物、茎枝等贮藏物质和角果发育期残存叶片的同化物。2、禾谷类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3、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从东北至西南的斜长弧形地带。4、作物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条播等。5、水稻有三种类型的叶,包括,即芽鞘、不完全叶和完全叶。计算叶龄一般是从完全叶算起。6、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冬性、半冬性和春性,我国华南和长江流域以春性品种为主。7、根据作物种植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差异,可将其分为用地作物、养地作物和兼养地作物。水稻属于用地作物。8、最常见的冬春农田杂草有猪殃殃、繁缕、酸模和荠菜等。9、常见的灭生性除草剂有草甘膦、和农达等。10、丁颖把栽培稻系统地分为五级,即籼、粳亚种、早、中稻和晚稻群、水稻和陆稻型、粘稻和糯稻变种和栽培品种。11、小麦穗子属于复穗状花序,由小穗和小花两部分组成。12、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有甘蔗和甜菜;最主要的纤维作物有棉花和麻类。13、按叶蘖同伸规律,当水稻主茎第7片完全叶开始伸长时,主茎第4叶叶腋开始发生分蘖。14、玉米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抽雄期,耐旱能力最强的时期是萌发期。15、某一水稻品种,主茎总叶数为15,当第8片完全叶全展时的叶龄指数为0.53;叶龄余数为7。16、籼稻和粳稻是适应不同温度条件而分化形成的两个亚种;晚稻和早、中季稻主要是适应不同日照长度而形成的类型。18、水稻种子由颖壳、果皮、种皮和胚和胚乳等几部分构成。19、玉米的节根按其发生时期、部位和功能可分为初生根和次生根两种。20、我国冬小麦主要产区主要有华北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21、玉米的果穗由穗柄、穗轴、苞叶和雌性小花等几部分构成。22、水稻种子石灰水浸种消毒的原理是用石灰水膜将空气和水中的种子隔离,使种子上附着的病菌得不到空气而死亡。23、造成水稻坐蔸的原因通常有冷害、虫害、中毒和缺素等。24、茄科作物连作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病虫害严重,特别是土传病害。25、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粒的千粒重变化范围分别为25-30g、35-50g、180-500g和2-5g(依次填写)。26、某一水稻田,成熟时测得每公顷有效穗数为225万,每穗着粒数为170粒,结实率为80%,千粒重为29克,则该田块水稻理论产量的计算式为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理论产量为8874Kg/hm2。四、简述或论述题1、农田杂草的防除途径。答:1、杂草检疫:包括危险性的、局部性的和可人为传播的杂草。2、防止杂草进入农田:包括管好水源,防止杂草随水流入农田;高温堆肥,防止有发芽力杂草种子及其它繁殖器官肥料进入农田;精选作物种子,防止杂草种子随作物种子进入农田;防止杂草随农机具等进入农田。3、栽培措施:合理轮作换茬、合理耕作(深翻耕作和合理中耕)、合理密
本文标题:《作物栽培学》复习题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9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