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
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上)(2008-12-2209:11:52)标签: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曼昆财经分类:财经专题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的研究,其中三个宏观经济变量至关重要: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宏观经济学家试图解释经济事件,又设计改善经济运行状况的政策。2、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实现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3、微观经济学研究以价格为中心称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则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4、由于宏观经济事件产生于许多微观经济的相互作用,所以宏观经济学家运用了许多微观经济学的工具。二、经济模型1、模型是简化了的理论,它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键关系。其中外生变量是来自模型之外的变量,内生变量是模型要解释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2、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它假设价格是有伸缩性的还是黏性的。一般来说,价格有伸缩性的模型描述长期中的经济,而价格黏性模型可以更好的描述短期中经济。3、函数是一个数学概念,它表示一个变量如何取决于一组其他变量。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1、定义:GDP是给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1)GDP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衡量:从收入角度,GDP是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从支出来看,GDP是对经济中产品与服务的产出的总支出。(2)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次交易都会有一个买者和卖者,买者的支出必然成为卖者的收入。2、计算GDP的规则(1)GDP是一种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衡量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而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2)GDP是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作为使用这些中间产品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一部分而包括在内了;(3)GDP也是经济中所有企业的总增加值,一个企业的增加值等于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4)GDP衡量现期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二手货反映了一种资产的转移,并不是经济中收入的增加,因此不包括在GDP中;(5)当一个企业增加其产品的存货时,这种存货投资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支出来计算,增加了GDP,而出售存货是正支出(购买)和负支出(存贷负投资)的结合,并不影响GDP,这种处理存货的方式确保GDP反映了经济中产品与服务的现期生产;(6)GDP是经济活动和福利中一种不完善的衡量指标。有些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出售,从而没有市场价格,若GDP要包括这些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就必须使用其价值的估计:如住房、政府服务、地下经济、汽车等耐用物品、家务活动中的产品与劳务,在许多情况下,在实际上却无法估算;(7)GDP衡量中的不完善性不会降低其有用性,只要这些衡量不完善性的大小一直保持大致不变,GDP比较不同年份的经济活动是有用的。3、实际GDP和名义GDP(1)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由于GDP的增加既可能是由于价格上升,也可能是由于数量增加,因此这种衡量指标没有准确反映出该经济可以在多在程度上满足家庭、企业、政府的需要。(2)实际GDP表明了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表明了数量变化而价格不变时产出的支出有什么变动,由于一个社会向其成员提供经济上的满足的能力最终取决于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实际GDP提供了一个比名义GDP更好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3)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4)实际GDP的环比-加权指标:将不同的逐年的增长率放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可以用来比较任何两个时期之间产品与服务产出的环比,这种衡量指标基年会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它保证了计算实际GDP的价格不会过于陈旧。4、支出的组成部分(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NX=X-M)A)消费(C)包括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分为三个子项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务;B)投资(I)是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存货投资;C)政府购买(G)是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它不包括向个人的转移和支付;D)净出口(NX)代表国外对我国产品与服务的净支出,它为国内生产者提供了收入。5、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衡量国民所赚取的总收入: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2)国民净产值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NNP=GNP-折旧(3)国民收入=NNP-企业间接税(4)个人收入既家庭和非公司企业所得到的收入额: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二、衡量生活费用:消费物价指数1、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产品与服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2、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区别(1)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2)GDP平减指数衡量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而CPI不受此限制;(3)CPI给不同产品的价格以固定的权数,而GDP平减指数给予变动的权数;(4)经济学家把用一篮子固定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称为拉氏指数,它通常高估通胀问题,因为它忽略了消费者可以寻找替代品,新产品的引进及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把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称为帕氏指数,它倾向于低估通胀问题。三、衡量失业:失业率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其中成年人口可分为三类:就业、失业、不属于劳动力。2、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者人数;3、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4、奥肯定律: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有关。奥肯定律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即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百分之三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第2篇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一、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的总生产一个经济物品与劳务的产出即它的GDP取决于以下两点: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K和劳动L;2、把投入变成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表示:(1)公式:Y=F(K,L)(2)生产函数反映了把资本和劳动变为产出的可以获得的技术。(3)许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效益不变的特征:ZY=F(ZK,ZL)3、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共同决定了所供给的物品与劳务量,物品与劳务量又等于经济的产出。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或技术进步会增加产出。在本章中,假设资本劳务供给以及产出都是固定的。二、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1、国民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从企业流向家庭;2、要素价格:对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支付的价格都取决于那种要素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由于我们已假定供给是固定的,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和需求相交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3、竞争性企业所面临的决策(1)利润=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PY-WL-RK=PF(K,L)-WL-RK(2)竞争性企业把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作为既定的,并选择使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和资本量。4、企业的要素需求(1)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的需求:MPL=F(K,L+1)-F(K,L)A)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即边际产量递减规律。B)当△利润=△收益-△成本=(P*MPL)-W=0时可得当利润最大化时:MPL=W/P。C)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劳动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这一点时,实际工资W/P是用产品而不是用货币衡量的劳动工资。D)MPL曲线即为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需求:MPKF(K+1,L)-F(K,L)A)当△利润=△收益-△成本=(P*MPK)-R=0时可得当利润最大化时:MPK=R/P。B)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资本要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租赁价格这一点时,实际租赁价格R/P是用物品单位而不是用货币衡量的租凭价格。(3)一个简单的规则:企业需求的每一种生产要素要到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到等于其实际要素价格为止。5、国民收入的划分(1)Y=(MPL*L)+(MPK*K)+经济利润(2)欧拉定理:假定整个社会的劳动量和资本量分别为L和K,则劳动的收益和资本的收益分别为MPL*L、MPK*K,社会总收入Y=(MPL*L)+(MPK*K)+经济利润,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则经济利润为零,全部收入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即:F(K,L)=(MPL*L)+(MPK*K)(3)会计利润=经济利润+(MPK*K),即会计利润大部分应该是资本收益。(4)向每一种生产要素支付其边际产量,而且这些要素支付用完了总产出,总产出在资本收益和劳动收入之间的划分取决于他们的边际生产率,这就是经济中的收入从企业分配给家庭的方式。三、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需求?假设一个封闭经济,收入仅取决于三个因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1、消费函数反映了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Y-T之间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函数的斜率,是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2、投资函数把投资量I与实际利率r联系在一起,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因为这种利率是借贷的成本,投资函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利率上升时,投资项目获利性减小。其中,实际利率是根据通货膨胀影响校正的名义利率。3、一般来说,政府购买和税收被看作是外生变量。四、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1、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经济产出的供求(1)Y=C(Y-T)+I(r)+G(2)变量G和T是由政府固定的,产出水平Y则是由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固定的,利率r是惟一的内生变量,即在均衡利率时,物品与劳务地需求等于供给。2、金融市场均衡:可贷资金的供求(1)(Y-T-C)+(T-G)=Y-C(Y-T)-G=S=I(r)(2)国民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由于Y、G、T是固定的,因而储蓄是固定的。(3)利率调整使储蓄与投资平衡,储蓄-贷款的供给是一条垂直线,与右下方倾斜的投资-贷款需求曲线决定了均衡利率。在均衡利率时,家庭想要进行的储蓄与企业想要进行的投资平衡,并且,贷款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3、储蓄的变动:财政政策的影响(1)政府购买的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使公共储蓄减少从而使国民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向左移动,新均衡点在新储蓄线与投资曲线的相交点,储蓄减少引起投资量减少和利率上升,减少储蓄的财政政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投资。(2)税收减少:税收的减少同样使储蓄减少,从而引起投资量减少和利率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投资。(3)投资需求的变动:A)投资需求增加使投资曲线向右移动,由于S固定的,投资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而均衡的投资量不变;B)假设储蓄是利率的正向函数,则投资曲线的右移提高了利率并增加了投资量。因为更高的利率使人们增加储蓄,而储蓄增加又使投资可以增加。C)投资需求的增加也许是因为技术进步,也许是由于对投资的税收激励,这都会提高利率,只有在更高的利率刺激了储蓄的增加时,投资需求的增加才会增加投资量。第4章经济增长Ⅰ索洛增长模型:表明在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总产出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一、资本积累1、物品的供求(1)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A)生产函数表示人均资本量k如何决定人均产出y,即y=f(k);B)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资本的边际产量:如果人均资本量k增加1单位,收入y增加MPK单位。随着人均资本量增加,生产函数曲线变得越来越平坦,这表明资本的边际
本文标题:0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9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