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复习备课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复习备课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复习平均分的概念;(二)、准备好小棒(三)、预习有余数的除法(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1、知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知道余数在横式中的表示法。三、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四、教学方法我准备采取“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互助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使学生进入外出郊游的情景,小组讨论游玩的时候遇到的新鲜事,然后出示情境图,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课中小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话交流,探究余数的问题;最后拓展练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郊游吗?说说你们都去过哪里、玩过什么好玩的东西。2、今天一群小朋友出去郊游,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咱们一块去看看那吧!3、你能从图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呢?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二、探求新知帮助他们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分一分吧!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指导学生用小木棒摆一摆,分一分。是不是分的不是正好呢?剩下一个怎么办呢?剩下的这一个咱们把它写在商的后面,并且用6个小圆点把它与整个式子连起来。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并给出各部分的名称。2、教师板书: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讲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引出今天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使用“请你来帮忙”小题卡,让学生同桌合作摆一摆,分一分,填一填。(注意单位名称)讲解题目,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你能从中发现哪些规律,得出“余数小于除数”。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随堂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出示拓展练习,增加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后作业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复习重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复习难点:数感的培养学具准备:投影等课时:1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一)出示材料:资料:《青岛简介》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长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共168种。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3、共同小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1、你能发现我们“青岛简介”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3、你知道这些数有多大吗?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3、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时说出估计时所用的方法。)4、同学们估计出了这段资料的字数,看来同学们在估计时很有策略。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你能很快估计出这段话有多少字吗?5、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小结: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山东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呢?那就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珍贵的发现。三、巩固练习(一)、直接写得数:32+45=84-72=250+300=570-400=70+60=240-30=400+600=1200-700=(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2、10个一十是(),()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3、3294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5个千3个十组成的数是()。8个千2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5、9201是()位数,第四位上的数是(),表示()个(),百位上的数是(),表示()个()。6、550、308、2008、1800、2017这5个数中,0读出来的有(),0读不出来的有()。7、100、480、510和1000这四个数,比500大得多的数是()。比500小一些的数(),和500最接近的数是()。(三)、写出下面各数:1、泰山海拔一千五百四十五米。()2、中央电视塔高四百零五米。()3、文化馆展览图片六千零一十八张。()4、我国共有鸟类1189种,约是()种。5、某村共有人口985人,约是()人。6、学校把503盆黄花和293盆红花摆在一起,一共约有()盆。(四)、按规律填数:3800、3850、3900、()、()、()2070、2080、2090、()、()、()(五)、捉害虫:青蛙捉了1300只害虫,燕子捉了800只害虫。1、青蛙和燕子一共捉了多少只害虫?2、青蛙比燕子多捉了多少只害虫?四、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二课时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复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复习重难点:1、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2、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复习准备:直尺、投影等。课时:1复习过程:一、回顾整理本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1、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二、巩固练习(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2、一枝铅笔长约20()。3、货车每小时行60()。4、课桌高约8()。5、一幢大楼高约20()。(二)、在○里填上﹤,﹥或﹦:1200○9903983○393820毫米○22毫米1分米○10厘米5米○8分米3厘米○29毫米2千米○2000米200分米○200厘米(三)、算一算:45毫米-25毫米=()毫米5厘米+20毫米=()毫米8分米-30厘米=()分米3千米+200米=()米7厘米+6厘米=()分米()厘米长方形大约还能再放()盆花。能放200盆花(四)、估一估:(五)、画一条长30毫米的线段:三、总结收获。第三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复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复习重难点。重点:笔算难点:笔算中的进位与退位复习准备:投影等课时:1一、回顾整理本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回顾)二、巩固练习(一)、直接写得数39+47=62-19=80-35=57+33=490-270=320+600=324+153=850-500=340+250=465-132=400+300=857-37=170+350=370-280=8000-5000=(二)、估算273+302≈912-804≈896-415≈297+613≈(三)、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438+57=247+591=581-164=808-436=(四)、在○里填上﹥,﹤或﹦。670-80○60072○224-152256+172○430990○356+534(五)、解决问题。1、某鞋店3月份售男鞋156双,女鞋324双,本月一共售出多少双鞋?2、一个足球重426克,一个篮球重682克,问一个足球比一个篮球轻多少克?3、录音机389元,耳机117元,估计一下,买这两样东西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4、某学校共有男生385人,女生353人,全校师生都要去看电影,而电影院共有700个座位,问这些座位够吗?三、总结收获第四课时图形与拼组、图形的周长复习目标1、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复习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计算。复习准备:投影、方格纸等。课时:1复习过程一、回顾整理1、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2、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3、(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4、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5、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6、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怎
本文标题: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复习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8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