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 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龙源期刊网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作者:王勇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09期[摘要]中西方美术在原始时期具有共性,差异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存在,这些差异对之后中西美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决定作用。随着历史的推进,差异自身也不断深化,最终导致中西美术不同的风格面貌。[关键词]中西方原始美术差异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在美术领域里,也是如此。在此时代背景下从事对中国美术的传承开创工作,对西方美术的研究不可回避。在坚持自身文化纯粹性前提下,对西方美术的研究和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是有益的。在对差异性的研究里,会使我们更深地了解西方美术并在与之相对比的前提下更深地定位自己,知白守黑,大有裨益。艺术品的产生和呈现的状态,离不开艺术家存在其中的环境。包含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条件,时代限制,还有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对以上三条件的反作用等。综上各条形成合力。面貌产生了,差异也随之形成。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年代里,形成差异的具体原因也不同,差异的具体内容也不同。承载于这时间线索之上的中西方艺术,它们各自初始拥有的独特面貌,对以后的发展都有开创和决定作用,对中西美术差异的研究意义重大。原始美术是最初期阶段的美术范例,由古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创作。从发掘的头盖骨看,这种人已经灭绝。原始人这一概念,一般指从未受到现代文明洗礼的民族,如非洲、美洲、南太平洋以及亚洲部分地区的土著居民。美术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文化史以及民族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地说原始美术反映了种种历史现象:不同种族的生产、生活、精神状态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无论何种民族,无论他们何等原始,都喜欢以象征性手法描绘现实中的事物。如将某一对象用线条或色块组合,使其成为特殊的图形或符号,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人类远古时代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极大的共同性倾向,使用的材料也有很多类型,这是因为原始人类的社会活动、生存方式以及求取生存的手段大体雷同的原因。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人类的现实活动基础上的。原始的绘画不管是在洞窟中,还是岩壁上,大多表现了与狩猎有关的内容,除赖以生存的动物和人类对自己的描绘别无其他。显现出古朴、稚拙、粗犷的风格。进入阶级社会之始,世界上由于地域、政治体制、宗教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艺术审美思辨,也就出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众多的民族艺术发展中,主要有两条差异明显,对人类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线路。龙源期刊网一、产生在专制奴隶制社会中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型艺术这种艺术创作极大地受宗教与权利的控制。为体现神秘的想入非非的某种精神而出现。掩盖了人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的了解及感受,把造型语言纳入到神明的对应中,以标示神的至高无上,中国商周的青铜文化,古埃及的神庙及金字塔便是有力见证,于是艺术形式的表现性得到肯定,意趣追寻成了造型语言的目标,其后又由于封建社会文化发展中很大程度地适应了这种艺术观,这种艺术便得到了发展和更进一步的完善。二、以古希腊为源,在欧洲得到发展的艺术审美观念,它产生于古希腊的民主奴隶制艺术之初便为表现群体意识肯定人类自身的价值而出现,艺术创造属于从属于人文主义,以人的理想美为要求塑造神明或人类自己,于是造型艺术便努力地从客观对象中寻找美、揭示美,以社会生活的理想为出发点,艺术家为了达到如此目的,便认真研究物体体现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他们认为物质的普遍属性中存在着最高的审美理想,艺术家作为一种传播思想的符号就要结实客观事物中的最理想的成分。客观事物中人是最完美的,于是人体美得到了最高的肯定与赞扬。于是古希腊人发现了物体中的秩序、比例、对称、节奏等“数”的关系,“模仿说”成了主要发展的原则,这种原则经过欧洲文艺复兴的进一步肯定,并得到了发展。翻开人类的艺术史,如果说对色的审美感受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开始,那么对线的审美感受的充分发展则要到新石器时代制陶时期。色与线是造型艺术中两大因素。比起来,色彩是更原始的审美形式,作为造型手段,线是比色更进一步、更纯粹的语言。造型手段为造型目的服务。东方与西方,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审美意境的不同,决定了用线、用色的不同。在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中,东方与西方的线饰有着极为相似的面貌。尔后,随着各民族经济贸易文化发展,东方艺术继续沿装饰概括发展,重线,重抒情寄兴;西方艺术则沿写实再现发展,重形重色,重模仿自然。可视的具体的线,一般只存在于造型艺术范畴。总的说来,西洋线描目的在于造型,塑造准确的外部形体;中国线描除勾勒形体外,同时注重线条自身的空间组织关系,而且线本身包含独立审美价值,也就是说“以线造型”。西方重型,东方重线。西方与东方,在壁画、独幅画、雕塑、版画、工艺美术等各部类中的线有各自的特点。原始美术中就已经初露端倪的差别,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间的积淀中,不断发展变化,直到今天。综上中西原始美术的差别,即使风格迥异,两者仍有高层次的相互融合。纵观历史,21世纪以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且成为必然。同时,它们在原始美术时期的龙源期刊网共性也在这融合中清晰地显露出来。但美术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多元仍然是其基本存在形式,适应社会的不断创新仍然是其存在规律。参考文献:[1]牛克诚.原始美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于文杰.艺术发生学.上海人民出版社.[3]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曹致远.中国绘画.山西人民出版社.[5]房龙.人类的艺术.北京出版社.(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美术学院2006级国画研究生)
本文标题: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0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