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专科论文:浅谈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浅谈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摘要: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每个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若是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培养,以后再进行努力也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创设环境、角色扮演、积累经验、启发引导,探索发现等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氛围,使幼儿的语言以及身心得到发展,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一、前言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我在幼教实习工作中经常发现,幼儿常常有事情不会告诉同学或者老师,而是自己在默默地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幼儿大小便都不敢出声,亦或者很多幼儿的发音不准、(结巴、语句不连贯)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曾在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中进行了调查:在30人中,老师给出一个讨论题目,能比较连贯说出一点结论来的幼儿只占10%,说出语句不连贯的、意思不大明确的占40%,50%的幼儿就只听不回答,任凭老师怎么提示,都无法正确地表达。这些结果充分表明幼儿十分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有损孩子天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尤其幼儿期他们喜欢实践、喜欢发现、喜欢自己探究,因此,我们应该从保护孩子天性,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展成寓教于乐的区域活动形式,让幼儿通过游戏和玩耍轻松快乐的获取知识、发展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区域游戏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最佳应用——利用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孩子们使用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拥有高效、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从而使孩子保持持久的兴趣,收获良好的效果。因此,幼儿园中能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莫过于是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开展了。2二、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原因分析(一)家庭原因: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表现出不善于与人沟通,大多数幼儿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的。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买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幼儿自言自语,慢慢的形成了表达能力稍弱的现象。再者,现在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父母为生计被迫外出工作,孩子只能留在家交给老人管教,隔代抚养,加上多数老人年纪大了,没有精力给孩子制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缺少很多语言表达机会。所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改变幼儿独自玩、不与人沟通、不善于表达现象的关键。区域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萌发表达的意愿,实现幼儿从在活动中自言自语,到幼儿能够大胆表述自己意见或建议,并能做到礼貌语言的表达能力。(二)幼儿个体差异的原因:幼儿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当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时,往往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说话声音轻,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请他在集体面前表达时,马上会满脸通红,紧张不安。说话也结结巴巴,话不成句,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应为孩子设置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没有任何外加的压力,通过区域活动这种自由的方式鼓励孩子自由萌发语言的意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地让孩子体验语言表达所带来的快乐,然后喜欢上并大胆地运用语言来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三、区域巧设置,幼儿喜欢“说”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因此,老师们精心创设区域环境。首先,教师在创设环境时,既考虑到幼儿之间方便交流与合作,又注意区域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宝宝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交流思想。如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相邻区域的活动内容都要精心设计,既方便宝宝出入,又不干扰他人;既满足幼儿兴趣,又不过于单调划一。区域的创设可以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方式,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多功能、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老师们巧妙利用班级的方位结构,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美工区、生活操作区、益智区、科学实验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角色区、音乐区、建构区等;另外,开设打破班级甚3至年级的界限,拓宽原有的活动空间,使宝宝们拥有了更好语言环境资源的公共区域。平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角,在不同区角,教师均可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导幼儿语言发展。我们通过观察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的操作活动、表情和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幼儿往往在活动中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给幼儿提问的机会,并且给他们自己做答的自由空间,然后再由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能够加深孩子的记忆,也激发了孩子的探索能力。例如:班级的自然角里,放了一个鱼缸,每天小朋友都去给鱼儿喂食,喂食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交流,“这条黄色的小金鱼最能吃”、“那条黑色的小金鱼没有精神了,是不是生病了?”。一段时间后,我把小金鱼藏了起来,只有空鱼缸和水,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发现鱼缸里的鱼儿不见了,都大呼小叫的跑来告诉我,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一位小朋友都来拉着我的手小声说:“老师,快去看看我们班的小鱼都没有了。”我知道他们都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答案,于是我们开始一起寻找并讨论“鱼儿哪去了?”、“它们为什么离开我们?”等等,孩子们有的很伤心,有的很激动,说出很多老师都想不到的问题,这样的区域设置不但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教育者通过区域的实物教学,让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这种由教育者要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并且让幼儿在参加区域活动时用自己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一)开展区域活动,活跃孩子语言能力,解放孩子思维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认为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教孩子怎样做,让孩子怎样说,时间久了幼儿的思维就被束缚了,语言被固定了,孩子们也养成了不动脑筋,不爱说话的坏习惯,不但孩子智力得不到提升,连语言也得不到发展。正确的幼儿教育要求,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多动脑的习惯,给他们想象和提问的空间,并且鼓励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不能认为他们有些想法很幼稚或是异想天开而给以否定或是嘲笑。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思维,活跃孩子的语言,给孩子创造自己的意境,比如:在美工区我给我们的孩子准备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图片,颜色多样,大小不4一,孩子们在这里玩的时候,不但会互相告知其他小朋友这是什么图形,在她设计自己的东西时,她会考虑什么样的图形有什么样的用处,当她设计好了,向她的同伴展示时,她又会再说一次她的构思,以及别人看不懂的地方,而且小朋友之间也会互相提建议。记得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用图形拼了一个东西,我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旁边有个小朋友也说:“你拼的是什么呀?”这时他不急不慢的说:“我拼的是电饭锅,中间这个梯形是电饭锅的身体,我用两个半圆做了电饭锅的耳朵,就是妈妈每天用手端的那个。上面这个半圆是电饭锅的盖子,还可以动呢。”他一边说还一边演示给我们看,他的解释让我们一下子看懂了他的成果,也打开了其他小朋友的创作灵感。孩子更愿意在这个区域里活动,快乐的交流。这样的区域开发了幼儿大脑的灵活性,也活跃孩子的语言,丰富了孩子交流的内容。(二)创设语言环境氛围,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人与人的沟通需要的是交往,而交往要借助语言这一最为直接的手段。区域活动中——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因为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发展游戏,从而发展其交往能力。例如:娃娃家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要担任一个角色,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一次我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我敲门,里面扮妈妈的小朋友问到:“谁呀?”我说:“我是江老师呀!你欢迎我进去吗?”她打开门笑着对我说:“欢迎江老师到我家来作客,快请进来吧。”但当我进去以后,家里的三位小朋友却都各忙各的,没有人来招待我。我对扮演爸爸的幼儿说:“你看,我坐在哪里合适呀?”他拉着我的手走到小椅子前说:“江老师,你来玩,我真高兴,你坐这儿吧!”给我安排好了座后,他们好像又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又说:“我有点渴了,有什么喝的东西吗?”这时扮演孩子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冰箱里有可乐,可好喝了,是甜味的,我请你喝!”说着就给我拿一瓶。我有滋有味地喝着。她又说:“这种饮料不能多喝,妈妈说这种甜的东西喝多了会蛀牙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我又很抱歉地说:“今天来看看你们的娃娃,什么礼物都没带,真是很抱歉哦。”“爸爸”在一边说:“明天是娃娃的生日,明天我们请老师来吃蛋糕,那时你就给娃娃带一个礼物好吗?”我笑了“一定,明天我一定带礼物来庆贺娃娃的生日。”从游戏中的这些对话不难看出,幼儿是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的,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5现,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也得以建构和运用。区角游戏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在游戏中我们与幼儿更加亲密,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做到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经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确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进步。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时,我们注意了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尽量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扩大幼儿自由交谈的范围,鼓励幼儿积极与人交往,丰富其与人交流的经验,使幼儿在愉快之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另外,在活动时经常在儿童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他们进行游戏时总喜欢大声说话,这就是儿童的自言自语现象。通过对游戏中的自言自语现象进行观察,发现从游戏活动的开始到结束这一完整的过程中,不时的可以听到儿童的自言自语,只是在不同的游戏时段,儿童所进行的自言自语不同而已。在游戏的过程随幼儿自由去说,结束后老师可以去引导,例:在班级的区域设置了一个叫“走谜宫”的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我发现每次玩的孩子不一样,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也不一样,在玩之前,他们会先商量方案,“某某在这里扮演老虎”、“某某在那里扮演蛇,如果有谁走到这里你就用手缠住他,就失败了”等,然后有则序的进行,如果谁违规了,还会得到惩罚,在这个区域游戏时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够放松。游戏结束我会问他们“这叫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你觉得谁玩的最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等等话题,激发孩子回忆游戏时的快乐,把感受说出来,这样的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每个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起步,尽管受教育者是一群无知的孩子,我们也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从语言入手,使幼儿的语言以及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发展幼儿语言多方面、多形式的表达能力及礼貌用语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则。孩子出口能用礼貌用语,就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但是如何把礼貌用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6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了。在班级布置一个“话吧”,发现孩子每到区角活动的时候都喜欢到“话吧”去玩,只要进入话吧,拿起电话,自动就会说普通话,而且互相之间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特别是XXX小朋友,胆子较小,平时不敢大声说话,遇事就爱哭,可是自从班有了“话吧”以后,老师就陪他在“话吧”打电话,时间长了,他不再需要老师来陪,就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起来,“你好!我是XXX,你是妈妈吗?
本文标题:专科论文:浅谈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9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