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11研发中心产品开发细则
1项目产品开发细则HSIS/GW/7.3-02-12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次分发号共11页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了设计和开发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新产品试制、试验和技术状态控制等的控制要求。本细则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2引用标准和文件及规范2.1GB/T19001-20087.3设计和开发2.2HSIS/CX/4.2.3-01-10文件控制程序3定义设计评审:为了评价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若有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设计所作的综合的、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4设计和开发过程控制程序及其管理4.1设计和开发阶段划分根据产品特点和复杂程度以及经验等因素划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阶段,不同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开发阶段,新研制的项目设计和开发一般分为:立项论证(K)、方案阶段(F)、样机阶段(S)、设计定型(D),必要时进行生产定型(P);各项目的研制过程和阶段设置,可根据其复杂程度和技术沿用情况,在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加以确定或合并;当前期阶段的条件具备或时机成熟时,经评审确认后,可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实施。24.2立项论证4.2.1由研发中心负责组织编写〖立项论证报告〗和〖立项申请表〗,交副总经理批准后,研发中心负责组织立项评审。立项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功能描述、初步方案、技术指标和标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开发经费和风险分析等。4.2.2研发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立项论证的评审,经评审后输出评审报告。4.2.3立项论证评审通过后,研发中心拟制〖产品研发任务书〗,经主管领导批准并下发至相关部门;若立项论证评审未能通过且需要进一步调研和论证时,则转到4.2.1条继续实施。4.3设计和开发策划4.3.1〖产品研发任务书〗下发后,研发中心经理组织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根据〖产品研发任务书〗、〖技术协议〗或相关技术要求及公司的资源条件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并确定如下内容:a)明确设计和开发阶段。根据技术成熟程度、设计和开发工作量的大小、任务的继承性、顾客的要求、任务书的要求等因素,可以对各阶段作适当的裁剪;b)针对不同的阶段需求,明确所需进行的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时间节点和形式;c)明确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完成形式和责任人;d)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加设计和开发活动;e)根据产品要求,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中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必要时组织技术攻关。f)运用优化设计、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g)产品交付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规划好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专用检测设备研制项目、安装设计、包装设计、随机交付的备附件、工具等要求。h)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某些技术外包)应在项目的外包协议中提出质量控制要求,明确其职责、权限的要求,包括接口管理。34.3.2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研发中心应组织不同专业人员及小组之间的技术接口,明确职责分工,进行协调和管理。4.3.3设计和开发策划的结果一般为〖研制计划书〗、〖方案设计报告〗等,一般由部门经理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写,并应随着设计和开发进展情况,对策划输出文件进行适当修改及更新。〖研制计划书〗由主管领导批准签字后生效。4.4设计和开发输入4.4.1设计输入的文件主要包括:〖产品研发任务书〗、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书、技术协议书、技术协调单、补充协议和相关技术要求等。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内容必须包括:a)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环境要求;b)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以前类似产品的设计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4.4.2设计和开发输入需进行评审,一般可结合立项评审进行。4.5设计过程4.5.1方案设计研发中心依据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方案要全面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方案设计内容包含:系统组成原理框图、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结构和接口设计、工艺设计、质量和可靠性措施、试验项目和安排等内容。产品需要时,设计方案要包含专用检测设备的设计方案。4.5.2产品技术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全面展开设计工作,绘制各种图样(原理图、PCB图、电气图等),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设计中注意软件与硬件、电气与结构之间接口的协调性,及生产工艺的可行性。设计人员编制产品材料采购清单,清单要标明主要技术参数,有特殊要求的要编制专门的测试要求。印制板设计要遵循电气设计准则,如地线\电源线的处理、滤波电容安排、抗干扰处理、尽可能缩短印制线长度等。设计人员进行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设计,细化、落实设计方案提出的相关措施。4设计人员编制调试、验收细则或试验大纲,以指导产品调试、检验和试验。4.5.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人员按照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相应的软件设计文件,注意与硬件接口的协调性。软件设计人员根据技术要求,对软件功能、性能、数据、接口、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逐项细化,确定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软件设计人员根据〖研制计划书〗的要求,编制软件〖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注: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可视情合并编写)。设计中,软件设计人员应按照设计文档要求,编制程序代码,确保编码与设计文档一致。软件设计人员根据〖研制计划书〗的要求,编写软件〖用户手册〗和〖指令说明〗。4.5.3检测、工装设计设计、工艺人员同步开展专用检测、工装设备的设计,为产品生产、设计验证、产品的检测、试验、验收提供必要的手段。4.6设计和开发输出4.6.1设计输出应满足以下条件: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检验提供的相应信息,即采购产品的配套清单、设计图纸、技术条件、验收细则等;c)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设计人员编制产品〖用户手册〗、〖硬件手册〗、和〖指令说明〗;4.6.2应根据〖研制计划书〗按节点对设计开发输出进行评审或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的输出的正确性。评审或验证未通过时,不得进入下一阶段的项目开发;4.7设计和开发评审4.7.1根据〖研制计划书〗的要求,在设计和开发的重要阶段要进行评审,如方案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转阶段评审等。4.7.2研发中心根据〖研制计划书〗中评审的安排组织相关评审工作。4.7.3评审程序(1)设计人员提出评审申请,填写评审申请表,报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2)设计人员编写相应报告,并对各类报告作齐套性、签署完整性等内容的初步检查。5(3)初步检查无误后,研发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4)召开评审会a)研发中心组织评审会,会上首先确定评审组组成及评审组长,并将会议交由评审组长主持。b)上会主要报告编制人员作会议报告。c)评审组审查会议的有关报告和资料,项目设计人员回答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项目有关人员作补充答辩和说明。d)经评审组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和结论,评审组组长在评审结论上签字后生效。(5)评审会议后研发中心对评审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作出明确的答复,拟采纳的建议和必须做的修改要及时反映在设计文件中,部门经理负责进行跟踪检查。(6)评审未通过时,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针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解决后,经主管领导确认后,视情况直接转入下阶段或再次申请评审。(7)未按策划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评审或评审未通过的,不允许转入下阶段工作。4.8设计和开发验证4.8.1依据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开展设计和开发验证工作。通过测量、试验、计算等手段来验证设计和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4.8.2设计验证的主要方法a)变换方法进行计算。如变换计算方法的复核复算,形成单独的复核复算报告或体现在技术设计报告中;b)结构设计可采用利用设计软件进行数字模拟或形成产品数字样机方式进行验证,并形成相关记录;c)进行试验或实际测量证实。可采用测量、试验验证或摸底试验,形成试验报告或测量报告;软件的内、外部评测和与硬件一起进行的系统试验均为软件产品的验证方式,形成相应评测或试验报告;d)将新设计与已成功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可体现在技术设计报告中。64.8.3设计验证由研发中心组织。4.8.4设计验证工作主要在公司内部进行,必要时在外部进行。4.8.5验证结果以及采取的措施的记录,按照〖验证/确认报告〗或自行设计的记录表格中予以归档。4.9设计和开发确认4.9.1设计确认是针对最终产品进行的,是从使用角度,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检查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证实设计是否成功,设计确认应在设计验证之后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的方式可包括:a)按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进行鉴定试验,评审鉴定、批准;b)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模拟试验和测试;c)在实际的使用环境条件下使用。4.9.2完成设计和开发的评审和验证,结果符合要求后,由研发中心按照〖研制计划书〗要求,以评审会或定型(鉴定)会的形式组织实施设计和开发确认。4.9.3产品设计定型(鉴定)是对最终产品的确认活动,要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全面检查。设计鉴定具体要求流程如下:4.9.3.1设计鉴定前必须完成下述工作:a)产品的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b)鉴定文件完整、准确,审签齐全。4.9.3.2设计鉴定程序a)研发中心根据要求对设计鉴定进行策划,确定鉴定流程、所需资料及完成时间节点;b)研发中心按要求准备鉴定资料;c)研发中心按要求组织召开设计鉴定会议,相关部门参与会议;d)鉴定会议后,研发中心根据鉴定意见落实相关工作,并在意见落实后一周内将修改完善的鉴定资料存档。e)对未通过设计鉴定的,研发中心限期整改,整改后重新提交设计鉴定。f)设计鉴定后可进行中小批量生产,通过小批量生产进一步完善和完成生产工艺文件,并按审签制度签署齐全。74.9.3.3研发中心将确认结果记录在[验证/确认报告]或自行设计的记录表格中;或以鉴定报告和验收报告的形式出现。4.9.3.4对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中提出的建议和问题,研发中心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4.9.3.5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的全部资料和记录按规定归档。4.10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及要求4.10.1更改原则更改必须遵循“论证充分、试验验证、各方认可、审批完备、落实到位”原则进行。4.10.2更改分类根据设计文件更改内容对产品性能影响的程度,更改类别分为3类:1)Ⅰ类更改:更改任务基线或已鉴定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致使下列任一要求超出规定的限值或容差值;a)性能和功能;b)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等特性;c)外形尺寸、质量、质心、转动惯量;d)接口特性;e)规范中的其他重要要求。2)Ⅱ类更改:a)设计鉴定前,更改制造基线的技术状态文件,对满足产品要求有影响;b)设计鉴定后,更改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但没有达到Ⅰ类更改所规定的程度。3)Ⅲ类更改:勘误译印、修正描图、统一标注方法、进一步明确技术要求等不影响满足产品要求或产品质量的更改和补充。4.10.2更改要求a)设计人员进行软、硬件更改时,要充分论证,判定更改的必要性,由研发中心负责人确认更改级别;b)Ⅰ类更改设计师要进行分析、论证和验证,由设计师提出评审申请,研发中心组织评审会以评价更改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8的影响,以确保相关文件更改的同步性和产品技术状态的一致性;c)定型(签定)后的Ⅱ类更改需提出更改申请,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设计师办理更改单进行更改;定型(签定)前的Ⅱ类更改需提出更改申请,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设计师办理更改单进行更改;d)Ⅲ类更改:设计师直接办理〖工艺、设计、检验更改通知单〗进行更改;e)更改若引起材料替换,设计人员应在更改前核准被替换材料的购买状态,并在更改单上明确被替换材料的具体处理措施。f)文件的更改应填写〖更改通知单〗,其审批程序按原文件的审签流程执行,包括图纸、材料单、说明书等换版,技术报告修订换版,都需填写〖更改通知单〗。g)当更改引起有联系的其他设计文件更改时,其他设计文件应同时发出更改单进行相应的更改。h)设计文件的更改应完整、正确、统一、协调,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i)更改单应
本文标题:11研发中心产品开发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9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