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
1历史期末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A.3处B.4处C.5处D.6处2.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3.唐文宗大和五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①政府抑商政策仍未改变②草市规模不断扩大③夜市市场已经比较繁荣④市坊制度已被打破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4.明朝厉行海禁,但从明中期开始,犯禁出海的走私贸易日趋增多,一些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片板不许下海,巨舰反蔽江而来;才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的情况,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海禁政策长期压抑正常贸易的结果B.新航路开辟使国人开辟国际市场的热情高涨C.东南沿海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有出海贸易的传统D.当时中外贸易相互需求旺盛2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6.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上的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C.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7.1912---1919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重工业发展迅速B.轻工业发展迅速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民族工业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8.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袋米的”现象,连国民政府也承认“印刷机不能生产出足够的钞票”,对此情景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经济侵略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崩溃B.形象的说明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失败C.这是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D.此情景是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直接结果9.《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A.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310.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11.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放浙江宁波、温州等城市②开放上海浦东地区③“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④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12.“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时期所送的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13.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14.马可尼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次年获得专利。1897年5月2日《时务报》刊文介绍。1899年初,中国购买了几部马可尼旧火花式无线电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马口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各舰艇上。这说明()A.清政府开始汲取甲午战败的教训B.科技在国际间传播速度加快C.当时中国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D.“师夷长技”始终是救亡图存的首选415.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错误的是()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共八大召开是,有穿着中山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装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1世纪,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16.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18.下表是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统计(部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已经确立了“世界工厂”B.英国完全垄断了新发明成果C.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D.英国发明成果领先于世界水平19.下列关键词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是()A.重商主义/朝贡贸易/手工工场B.商品输出/殖民扩张/现代工厂C.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垄断组织D.自由放任/国家垄断/跨国企业20.威廉·艾伦·怀特在1933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事实上,他两者兼具。”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5A.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B.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C.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D.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高关税税率21.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美国等国的做法()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22.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23.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促使了法国走出滞涨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24.右面两位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推行的经济政策最大区别在于()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B.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25.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626.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下面对斯大林的演讲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B.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D.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27.赫鲁晓夫执掌苏联时,在1957年,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在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在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28.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在此,苏联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是世界控制美国经济的工具B.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D.最终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29.“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这一共同体,现在叫做欧盟。”该组织的出现()A.标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B.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C.实行关税一致,制定关税壁垒政策D.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政府30.为了解决下图所示经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接受受害国申诉请求的是()7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31.(12分)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自从镇上有了洋油、洋布、洋纱……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而且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摘自矛盾《春蚕》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6分)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3分)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并分析材料所述“决定”的历史影响。(2分)32.(12分)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4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