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8章-2-动机理论解析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主要内容强化论需要层次说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控制点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一、强化说一般说来,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更高;反之,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会降低。学习与动机不可分。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机这一概念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长需要缺失需要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育含义1、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看低级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个体要有一个有秩序、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满足以后产生的。3、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以爱,要创造一个良好和善的学习环境;满足归属于爱的需要。4、学生具有好胜心、求成欲、自尊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心愿,因此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要使学生有成功和获得赞许的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要重视和珍惜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成功。5、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在学习上至为重要,同时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三、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功能:1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2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替代经验行为的成败经验情绪唤醒言语说服自我效能感这四种因素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人要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是默里。麦克利兰(D.McClelland)等1961年出版名著《成就社会》(Theachievingsociety)四、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20世纪40、50年代起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精神分析学派——用释梦、自由联想等方法研究动机,将人们的行为归于性和本能的动机,而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很难得出有代表性的结果、可重复性差、无法得出动机的强度。•行为主义者——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动机,使得动机的强度可以测量,但是他们用动机实验研究动机,把动机定义得过于狭窄,主要集中于饥、渴、疼痛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上,没有区分人的动机与动物的动机。•麦克利兰认为——他们对动机的研究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修改主题统觉测验)。业绩主要贡献表现在激励理论方面,其中成就动机理论是其最为典型也最具有价值的理论。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1、提出著名的动机理论2、创立修订了测量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技术3、开展了差异性假设、有机体适应能力等研究4、创立了人才选拔的SAT测试方法5、创立了“行为事件访谈法”,协助美国政府挑选FSIO6、提出了个体素质的冰山模型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包括二部分:动机研究和成就需要研究。基本观点: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是一个人在做事时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和欲望。”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倾向回避失败的倾向麦克利兰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麦克里兰研究了一些国家1925年使用的儿童语文课本,以此作为成就动机的依据,进而预言这些国家到1950年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总贸易额、电力消费量等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量数)。–1925年使用这些课本的孩子,在25年之后就长大成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结果发现,成就动机与后来的经济发展水平间相关较高(r=0.53)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成就动机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高成就动机者与低成就动机者的差异相当大:——直接影响绩效表现和目标完成情况1、实践证明,成就动机与绩效表现有强正相关关系。(高成就动机者的绩效表现明显优于低成就动机者)2、高成就动机领导者带领的团队工作效率更高,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补充高成就动机者高成就动机者具有的共同行为特征•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期望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喜欢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为自己订立超越卓越的标准•喜欢竞争,而不是惧怕竞争•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留恋过去取得的成绩,眼睛总是盯着前面•追求可以看得见的进步,总是想办法得到有关工作成果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和评价,以确定自己是否有进步,还需在哪些方面努力。•从不为失败找借口•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毅力•都是脚踏实地的实干者,对工作和任务的参与程度都比较高,许多时候都会亲历亲为,直接参与攻城掠地。•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成败机会基本对等的工作任务对他们最具吸引力。敢于负责。他们敢于成功,也敢于失败•选择有能力的人作为工作同僚培养成就动机的策略儿童时期:独立性自主性父母的训练和教育方式——对成就感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成人期:全压训练班评价1、提出一个重要的动机理论,而且还发展了研究和测量动机的方法。2、麦克利兰从心理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入手,把激励理论广泛地推演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层面,并用以观察、分析和改造社会,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探索,对今天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缺陷1、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就需要的特征和表现未作充分表述。2、使用修订后的主题统觉测验忽略了故事中的一些复杂特征。阿特金森动机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公式阿特金森动机期望-价值理论两个影响因素:(1)对结果的预期影响后期努力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2)成败归因方式影响后期努力影响:后期表现、坚持性、自信心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意义(1)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安排学习、工作,并创造一定条件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成就感。(2)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过易不能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念;过难则因不能完成任务而使他们心灰意冷。成就需求高的学生,要安排他们去完成难度比较高的学习任务,使之竭尽全力去完成。(3)对学生的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馈。如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正确评价,给予一定的奖励。(4)教师要建立对学生积极的期望五、控制点理论–1954年罗特(美国)提出控制点(lousofcontrol)内控者外控者他在干什么?知觉他为什么要这样?归因人们解释行为原因的过程便称为归因(attribution)F.海德行为必有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外界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六、归因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1971年——两维度: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1979年增:可控、不可控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纬度。后来韦纳进一步提出:文化背景、社会观念、人际关系……也影响归因关于归因基本结论——P227评价:发展了动机理论明确阐述认知对成就动机的作用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张三这次语文考试不及格,为什么?•他的语文一贯不及格吗?——一贯性信息•这次考试其他同学的语文成绩怎样?——一致性信息•他别的学科成绩怎样?——区别性信息(刺激物、行为者、情境或条件)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人们对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1)能力实体观:能力稳定、不可变倾向建立表现目标自我卷入学习(做给别人看)(2)能力增长观:能力不稳定、可提高倾向建立掌握目标任务卷入学习(给自己做)两种目标导向的区别维度掌握目标表现目标成功的含义改善、进步高分、高水平表现看重方面努力学习高于其他人的能力满足的原因努力学习、挑战性比别人做得好教师的取向学生如何学习学生如何展示成绩对错误看法学习的一部分产生焦虑关注的焦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努力的原因学习新东西高分、优于他人评价的标准自身的进步与常模比较任务选择有挑战性的非常容易或难(防御性策略)学习策略理解、有意义学习、无认知机械性的、应付式学习老师的作用帮助学习的资源和向导给予奖惩的法官控制感强弱八、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低驱低避高避高驱2143自我价值理论:(1)基本假设(2)提出了四象限模型(3)竞争结果——推测他人对自己的判断(价值高低)——引起个体情绪反应九、自我决定理论代表人物:【美】德西观点: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自我决定(人的选择能力,即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也是个体的一种需要)。能够自我决定的行为获得成功——个体才能体会到成就感——产生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动机。思考题:学习动机P211、学习动机的结构(课上补充)、学习动机的作用P213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参考P222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P2213、理解理解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的分类P2164、维纳的归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P227-228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指导P2425、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2336、理解自我价值理论的四象限模型P230
本文标题:8章-2-动机理论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7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