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13中国石窟艺术概论-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龍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龍门石窟简介龍门石窟地理位置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龙门自然风光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水经注》伊阙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白居易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两岸共分五个区,东边一个区,西边四个区。北魏开凿的洞窟集中在西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龍门石窟地图北魏开凿的洞窟古阳洞位于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创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现洞内西北壁“古阳洞”3字,阴刻在北魏线雕供养人上面,破坏了原来的图案,可能为明清之际所刻。清代光绪年间道教徒竟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泥改成太上老君形象,故此洞俗称“老君洞”。古陽洞外景正壁一佛二菩萨造像龛“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龍门二十品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龙门二十品”:《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佑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像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康有为宾阳三洞外景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分为中、南、北三洞。宾阳洞一般是指中洞而言。宾阳洞之称应始于明清之际。据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洛阳县令武攀龙《重修宾阳洞碑记》:“寻为宾阳,盖取寅宾出日之义”。宾阳洞、潜溪寺及禹王池一带,各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嘉庆十一年(1806年)、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宾阳洞的碑记。宾阳洞雕像完整,富丽堂皇,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最有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洞宾阳中洞窟内前壁有四层浮雕。第一层为维摩变,第二层是宣扬“舍生行善”、“因果报应”的佛本生故事。南壁为须达那太子本生图。北壁为萨埵那太子本生图。第三层左为魏孝文帝,右为文昭皇太后的礼佛图。最下层是浮雕十神王。这四层浮雕,大部分被盗去,崖壁上是一片盗去后的残迹。其中帝后礼佛图是1934年美国人普爱伦勾结民族败类北京琉璃厂古玩奸商岳彬,将该图盗往美国。皇帝礼佛图陈列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皇后礼佛图陈列于堪萨斯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宾阳中洞皇后礼佛图药方洞药方洞位于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因窟门两旁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窟内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药方洞的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现保存药方140多个。其中药物治疗的有110多个方子,针灸疗法有20多个方子。治疗的病名有40多个。在制剂方法上有丸、散、膏、汤等,药方中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共有120多种,有动物、植物、矿物。药方中所涉及的40多个病名,分属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科等。这批珍贵的药方是唐初医学上杰出的成就,是我国人民对古代科技进步的重大贡献。疗消渴方(一)疗消渴方(二)疗腹胀满坚如石积年不损者白杨树东南枝,去苍皮护风,组削五升,熬令黄,酒五升,淋讫,则以绢袋盛滓,还纳酒中,密封再宿,每服一合,日三。唐代开凿的洞窟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位于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处,是龙门石窟最大的摩崖像龛。奉先寺进深约38.70米,南北宽约33.50米。主像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卢舍那为佛的报身形象,译为“光明普照”之意。卢舍那佛左右为弟子迦叶、阿难,二天王左为北方多闻天王,右为南方增长天王,二力士上身袒露,下着裙,二供养人身高6米,梳双角髻,着长裙,都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大像龛约在金、元时代,依龛增建了木构保护建筑。九尊大像各一房屋,故又有“九间房”之称。现在崖壁上留下一些方形的安装梁枋的洞孔,即为当时留下的遗迹。卢舍那佛卢舍那佛座左侧束腰部位,有宋代补刊的开元十年(722年)《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碑高1.12米,宽0.68米。周围以阴刻图案花纹边饰。碑文曰:“……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85尺,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50尺。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法海寺主惠暕法师,大使、司农寺卿韦机,副使、东面监、上柱国樊玄则,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毕功。……开元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史樊宗牒,尉员押”。奉先寺9尊大像的雕刻栩栩如生,性格各异;仁智慈祥的大佛,严谨持重、文静温顺的二弟子,雍容华贵的二菩萨,神态严肃的二天王和气势汹汹的二力士,无不是对唐王朝这一封建社会历史文化的艺术概括,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飞来峰乐山大佛龙门石窟开凿的第二个兴盛结束于公元705年前后,这一年武则天退位,同年去世,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也就日见绝迹了。而龙门石窟的辉煌历史,也伴随着弥勒神灵的消失,从绚烂的顶峰跌落了下来。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气候状况调查表检测项数值备注年平均气温14.5℃最热月平均气温27.4℃最冷月平均气温-0.5℃极端最高温度44.2℃1966年6月20日极端最低温度-18.2℃1969年2月1日年最大气温差59.9℃1969年湿度最热月75%湿度最冷月63%年总降雨量593.8毫米多年平均一昼夜最大降雨量;105毫米一小时最大降雨量39.1毫米无霜期为200天年雷暴次数28.3天最大风力8级二氧化硫0.038mg/m31990--1995年年均值氮氧化物0.027mg/m31990--1995年年均值降雨PH值6.191990—1995年降雨PH值年均值酸雨检出频率23.1%0%19001995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维修保护工程表序号洞窟维修内容结果和现状1潜溪寺1976年拆除清代窟前房屋加固危岩,封堵部分裂隙;1978年修建窟顶排水工程;1991年修建窟顶覆盖防渗层;1991年修建仿唐木结构窟檐。洞窟岩体结构稳定,基本无渗漏水现象2宾阳三洞1978年拆除清代窟前建筑三洞门穹和对洞外窟龛进行支顶加固,修建窟顶排水工程;1991年修建防水雨蓬;l987年一l991年加固危岩、裂隙。同上3伊阙佛龛之碑1975年拆除压在碑体上的水泥亭,加固碑体。碑体结构稳定4摩崖三佛1991年修建防水雨蓬;l987年一l991年加固危岩裂隙。岩体结构稳定5万佛洞1987年一l991年加固危岩裂隙。洞窟岩体结构稳定,无渗漏水现象。6唐字洞1988年加固危岩、裂隙,洞顶覆盖防渗层。洞窟岩体结构稳定,无渗漏水现象。7魏字洞1988年加固危岩、裂隙,洞顶覆盖防渗层。佛像岩体结构稳定8奉先寺1971—1974年,加固九尊大佛危岩、裂隙,佛像崩落岩块粘结复原;l975年发现原有排水沟,经清理、修补、加固,恢复排水作用。洞窟岩体结构稳定,基本无渗漏水现象。9药方洞1989年拆除窟前旧有封闭式建筑,改建敞式石结构窟檐;1987—1991年加固危岩、裂隙。同上10古阳洞1987年拆除窟前旧有砖券门洞;1987—1991年加固危岩裂隙。同上11石窟寺1987—1991年加固危岩、裂隙。洞窟岩体结构稳定,基本无渗漏水现象。12八作司1990年对崩塌洞门支顶复原,加固危岩、裂隙。同上13净土堂1985年崩落岩块粘结复原;l987—1991加固危岩裂隙。同上14龙华寺1987—1991年洞窟危岩支护加固,崩落岩块粘结复原。同上15极南洞1987年一l991年加固危岩裂隙。同上16擂鼓台三洞1982年加固三洞洞顶及北、中洞问墙;1992年加固危岩、裂隙。同上17看经寺1992年加固危岩、裂隙,洞顶覆盖防渗层。同上18高平郡王洞1992年加固危岩、裂隙。同上End
本文标题:13中国石窟艺术概论-龙门石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4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