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首钢长钢炼铁厂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安全通则进入厂区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齐全劳保用品。上岗期间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随意将工作转交他人。岗位操作人员要精神集中,不准闲聊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非本岗位人员不准擅自开关设备、电动仪器和各种阀门。起重机械设备吊物时,不准在下面经过和停留。严禁在各种传动设备上休息、行走和跨越。手持灯电压必须在36伏以下,金属容器内、危险潮湿地点不得大于12伏。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接地、接零,并戴好绝缘手套或采取脚下绝缘措施。接近带电设备或线路施工时,必须符合安全工作距离,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压力容器不准超压使用,安全附件要齐全、灵敏、可靠。盛装压缩气体或液压气体,设计压力在1㎏/cm2以上的各种钢质气瓶要戴好瓶帽,不得冲撞,不准放在烈日下和高温处所,禁止使用氧气吹扫或给轮胎充气等。高空作业必须按规定系好安全带。严禁随意高空掉物和抛物,确需由高处向下抛物时,下边应采取隔离措施,设置明显标志和专人监护。临时架设的线路、管道、脚手架等设施,横跨道路上空时,不得低于5.5米。在公路及人行道临时挖掘地坑、井沟池等,必须设置安全栏杆及警示标志,夜间必须设置红色警示灯。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时,必须遵守“一停、二看、三通过”准则,严禁在铁路中心和距轨道1.5m内行走。禁止在道轨上或车辆下停留和休息,非工作人员不准在铁垛或备件物品之间休息或行走。进入厂区内的所有人员,必须按照危险场所、要害部位的安全警示标志执行。严禁在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场所逗留、吸烟和动火等。禁止钻越电网、围墙或隔电网投掷东西。不准擅自将与工作无关人员带入车间或工作岗位参观学习等。物料堆放要整齐稳固,保持道路畅通,夜间照明充足。冬季禁止往人行道上排气、溢水,如遇结冰,责任单位要及时处理。安全技术总则2.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规程。2.2各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应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2.3贯彻“三同时”原则,即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做到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安全与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总结、评比安全工作。2.4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做好防尘排毒治理工作,降低防尘浓度和扩散度,保护职工身心健康。2.5新入厂职工(不包括实习、代培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公司、厂、车间(工段)、班组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由熟练工人带领,直到熟悉本工种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休假3个月以上,返岗时必须经车间级、班组级复工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2.6来厂参观人员,应有指定人员带领,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听从领队人员指挥。禁止进入非参观区域,严禁随意触摸电器开关及机械设备。2.7来我厂从事生产劳动、技术协作、临时业务人员,应由对口科室介绍,安全科、责任单位负责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后,方可进入工作现场,且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公司、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程。2.8各生产作业区域的主要进出口及危险区域应设有醒目的安全标志。进入生产区域,应注意安全标志提示,必须走安全通道(安全过桥、安全走廊等)。2.9横穿铁路、公路,应“一停、二看、三通过”,严禁抢道、冒行;严禁扒火车、汽车等机动车辆;严禁用行车吊运人员作业(特殊情况下,必须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措施)。2.10进入厂房或工作前应按规定穿戴齐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女工工作前应将发辫挽入安全帽(工作帽)内,工作服做到三紧(领口、下摆、袖口紧);工作中应严守劳动纪律,不准打闹、脱岗、窜岗、睡岗、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严禁班前、班中饮酒。2.11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场所。工作人员作业时不准穿拖鞋(机房、光谱室等除外),赤脚、敞胸赤背。2.12严格交接班制度,班前检查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装是否安全可靠,班中严格监控,交班清理现场,交接有关安全事宜。2.13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作业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本单位负责人报告。2.14高空(距离地面2米以上)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做到“高挂低用”、挂接点牢固,并设专人监护;操作时不准向下扔任何物件。2.15从事高空、高温和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应的病症,应及时调换工种。2.16抢修、检修、技改项目施工前或进入煤气、电气等危险区域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检查、监护。完工后,应清理现场,拆除支架。2.17从事起重、电工、焊工、车辆驾驶、锅炉、压力容器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2.18未经批准,岗位操作设备不得转交他人。不得随意触摸电器开关和各种阀门。2.19严格现场定置管理。保持道路畅通、照明充足、堆放有序。做到轮有罩、坑有盖,现场整齐清洁。物料堆垛不准超高、超重、超宽,堆放地点应符合有关标准。2.20严格机械、电器设备检修挂牌制、监护制和确认制,严禁带电、带水、带气作业。检修时应按规定使用绝缘器具和劳保用品。调整检修设备需拆卸防护罩时,检修完毕应完整恢复防护装置,否则,严禁启动运行。2.21严格互保联保制度。进入地沟、封闭区域作业或进入煤气、电气等危险区域作业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2.22电器设备开关严禁随意触动,以防止误操作。拉闸、合闸应指定专入,且严格遵守“谁拉闸、谁合闸”原则。2.23恶劣环境中应使用24伏以下的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潮湿地点不得大于12伏;夜间或暗处作业应有足够照明,现场临时用电,绝缘必须良好。2.24配电室操作应执行电器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高压开关柜必须装配可靠的电气联锁装置。停电时,严禁带负荷拉闸。配电室内电盘前后及电闸箱内严禁堆放杂物。2.25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采用绝缘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并通知救护单位及时抢救。2.26凡机械转动部位,必须有安全牢固的防护装置;机械运转时,不得加油、擦洗、修理,确属不能停车加油的,必须使用长管油枪、油壶。2.27各种机械设备不准超负荷使用中途停电时应关闭电源;设备运转中,严禁在传动设备上休息、行走、跨越、传递物件、靠近危险部位。2.28所有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灵敏有效,安全标志必须准确、清晰。2.29坑、沟、井等部位应有安全盖板或安全护栏(不低于1.05m),过桥、通道、走梯均应有栏杆和扶手。盖板、栏杆不准随意拆除、移位。栏杆高度应大于1.2米,横杆间距为0.3米,立杆间距为0.8-1.0米,护板高为0.1米。距地面1m以上需经常操作、检测、检修的设备,应设置带上下扶梯的固定平台或安全通道,并设有不低于1.05m的防护栏杆,栏杆下部应有不小于0.lm的护脚板。2.30起重机械操作应执行起重机械操作维护规程。操作、指挥人员应遵守起重机械操作规定。2.31锅炉、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附件,应按规范准配备齐全,灵敏可靠。锅炉用水及烟尘处理应符合标准要求。2.32气瓶应按规定进行年检,并做好记录。运送不得震动、冲击、受热。瓶嘴、瓶身严禁接触油污。气瓶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33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放应遵守有关规定,存放点应规定安装准确、清晰的安全标志。2.34使用梯子时,上端应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人字梯应连接牢固。常用走梯倾角应小于45º,高度超过8米时,相隔5米应设置转弯平台。通道走梯宽度应在0.8-1.0米之间;垂直走梯宽度应为0.6米,同时应设护笼、休息处。2.35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做详细调查。发现管道、电缆或不明物件时,严禁随意敲击。待确认后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施工。2.36通道、检修平台应符合规定,并有防滑措施。2.37固定电焊场所四周应安装遮光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2.38使用氧气瓶、乙炔气瓶等承压气瓶应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管理规定》,各种气瓶10米内严禁动火,特殊情况应有防护措施。2.39严禁吊运易燃、易爆及承压容器。特殊情况应采取安全措施。2.40煤气区域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在煤气区域短暂作业时,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150ppm,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间隔轮换。2.41发生煤气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出煤气区域,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场地进行现场急救,并立即报告煤气救护站和医院。2.42表压超过0.1MPa的液体和气体的设备和管路,应安装压力表,必要时应安装安全阀和逆止阀等安全装置,并有表明开、闭状态的标志。2.43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按照GB7231.的规定着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2.44职工在生产中,发现设备、轧件、环境出现异常,可能导致人身设备伤害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或撤离现场,同时向有关领导汇报。2.45发生事故时应保护现场,积极抢救伤员,采取防止事故扩大措施,并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当事人或目击者应主动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严禁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严禁阻碍和刁难调查人员正常工作;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找原因,吸取教训,惩处责任者,制订防范措施。3通用安全规程3.1上岗前必须将劳动防护用品穿截齐全。提前15分钟进入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3.2必须按标准正确佩戴安全帽。3.2.1必须佩戴经国家检验合格的安全帽(以公司发放为准),严禁随意佩戴其他款式和型号的“安全帽”。3.2.2安全帽的缓冲衬垫应保证人员佩戴后,其头顶与帽顶的间距不小于三十二毫米。3.2.3安全帽应戴正,安全帽的系带应在下鄂部系结实,防止脱落。3.2.4佩戴安全帽前,应认真检查,不得佩戴已有裂迹,下凹等缺损的安全帽。3.3科室人员到车间、班组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各岗位的一切安全规章制度。3.4任何人不准私自拆除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应保持完整无缺,达到规定的“六有”标准(即: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平台必有栏杆、有坑沟必有盖板,危险场所必有警示标志,厂房内必有安全通道)。3.5检查、检修或处理机、电设备故障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牌制度。3.5.1各岗位操作牌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坚持“谁挂牌、谁摘牌”的原则。3.5.2挂牌前,首先与当班生产操作人员联系取得操作牌,先切断电源,然后将检修牌挂在相应的开关上,方可进行工作。3.5.3电源闸上挂着的操作牌,任何人不能私自动用,如本班未检修完时,则要向接班负责人交接清楚,并做好记录。3.5.4检修完毕,操作牌由检修人员摘除,双方确认后方可开机试车。3.6进入煤气区作业必须两人以上,站在上风侧,煤气浓度大于l00ppm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3.7离基准面2米以上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高处向下抛物时,下边必须设置警戒线,并专人监护。3.8机电设备连续运行中(不能停机的情况下)检查、加油、清扫,必须采取安全可靠措施。3.9处理风动设备安全规定3.9.1凡使用风动气缸为动力的岗位,如遇到卡冻闸口及气缸冻结的现象时,必须把风动错气阀或电动阀置于打开位置。3.9.2用大锤振打或用钉子处理带压的气缸、闸口、闸腿及曲柄时,操作人员应离开闸口和气缸的动作范围,再进行处理。3.9.3更换气缸、电磁阀、错气阀或检修阀门时,必须关闭风源,挂上操作牌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3.9.4移动运转的风机等设备时,必须停机挪动;禁止乱拉乱接电源线等。3.10煤气设备设施动火的基本原则3.l0.1煤气设备和管网上动火前,需向煤气设备和管道内通入蒸汽或氮气,置换吹扫干净设备或管道内残存的煤气。3.10.2煤气吹扫置换过程中,煤气设备、管网附近10米,下风向40米以内不准有火源。3.10.3煤气设备、管道在通蒸汽或氮气过程中,要打开设备、管道末端放散,待末端放散口冒出大量蒸汽或氮气15-20分钟后,方可关闭蒸汽或氮气。3.10.4吹扫置换完成后,将有关人孔和放散(特别是动火和进入部位附近的人孔、放散)全部打开,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3.1
本文标题:首钢长钢炼铁厂安全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3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