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一课时:资源在枯竭
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第二课哭泣的自然资源在枯竭我们的约定:课前准备:准备用具、安静侯课上课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收放自如、知识达标。作业、测试: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思维开阔、灵活运用课余时间:预习、复习、运用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时时刻刻展现个人品德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增强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分析各类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资源枯竭的灾难性后果。【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枯竭的表现及其危害。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自然在哭泣自学导航:(阅读教材,思考并用铅笔勾画出来)1、自然资源日增枯竭表现在哪些方面?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如何保护(措施)?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造成的后果或危害?如何解决?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带来的后果?解决办法?5、能源匮乏的原因?带来的后果?一、物种减少二、土地荒漠化三、水资源短缺四、能源匮乏一、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总数已知寒带温带热带500万~3000万160万1%~2%13%~24%74%~86%2、物种的灭绝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中国: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中国濒临灭绝的物种藏羚羊短尾信天翁褐马鸡虎头海鵰珙桐金丝猴黄腹角雉麋鹿雪豹扭角羚请列举我国还有哪些濒危动植物:动物:植物:熊猫蜂猴金丝猴扬子鳄藏羚羊白鳍豚雪莲水杉红花木莲珙桐-鸽子树银杏树3、生物物种减少导致的后果⑴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小时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⑵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4、导致物种减少的人为因素人口急剧膨胀,占用大量生存空间;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向自然界肆意排放污物;人类私欲的膨胀,对动植物无情的杀戮和砍伐;…………5、应采取的措施:a、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b、依法打击,严厉制止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c、加大宣传,提高公民意识d、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给生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二、土地荒漠化你知道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吗?甘肃新疆宁夏陕西青海内蒙根据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是267万km2,上述6省区范围内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00万km2左右。土地荒漠化对我国的威胁: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荒漠化数据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平方公里)所占比例发展速度(平方公里/每年)960万267万27.20%2460一年损失一个县的土地面积你知道是什么人为因素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吗?数据27%30%32%10%1%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水利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051015202560年代70年代90年代至今沙尘暴数据统计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地荒漠化导致的后果:a、耕地减少;b、水土流失严重;c、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d、人类居住条件恶化;…………应采取的措施:a、保护好现有的植物,禁止乱垦滥伐b、退耕还林、造林种草c、合理放牧,定期轮放。三、水资源短缺1、丰沛的地球水资源:想一想:1、地球有如此丰沛的水资源,我们为什么还说水资源短缺呢?2、你所生活的地区水资源缺乏吗?为什么?3、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谈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2、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⑴大量的湖泊、江河被污染;⑵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浪费惊人;⑶规划失当,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均;3、采取措施:a、节约用水b、防止并治理水污染c、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植树造林,涵养水源e、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工程四、能源匮乏1、请列举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能源。2、你知道现在世界上常用的几种能源的使用年限吗?3、请以一种能源为例,说出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例如:石油的用途: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大能源的可供生产年限:二、土地荒漠化一、生物物种的减少三、水资源短缺四、能源匮乏大自然母亲怎能不哭泣?怎么办?
本文标题: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一课时:资源在枯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2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