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设计方案学校镇赉镇第二小学校导师姓名李立新携手教师姓名姜迪学科数学授课年级4.1学生人数22章节名称四则运算计划学时6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同级运算和含两级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最后得出含有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学目标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本节教材主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依据的理论新课标的理念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经历过程,感受作用深入研究,完善发现巩固练习,不断深化拓展知识,评价总结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3堂教学流程图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2.出示问题: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7×2+30(2)175-25×4(3)40÷4+6(4)48-18÷2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1)7×2+30(2)175-25×4(3)40÷4+6(4)48-18÷2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板书:四则混合运算)(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对比方案:(1)12×2+4×2(2)(12+4)×24(3)12+4×26.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预设:生:运算顺序不同(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预设: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1.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预设: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64÷(12+4)×2方法二:64÷((12+4)×2)方法三:64÷[(12+4)×2]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5(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1)方法一:①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②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2)方法二: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3)方法三:①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②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板书:[]③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有信心试一试吗?7.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64÷[(12+4)×2]=64÷[16×2]=64÷326=2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中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1.基础练习。P9做一做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360÷(70-4×16)(2)158-[(27+54)÷9]2.综合练习。P11练习三3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72-4×6÷36000÷75-60-10(72-4)×6÷36000÷(75-60)-10(72-4)×(6÷3)6000÷[75-(60-10)](1)独立解题。(2)交流结果。7(3)对比说明计算顺序。3.发散练习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五)拓展知识,评价总结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8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导师点评1、巧妙依托教材,创设生活情境2、鼓励自主探索,明确运算顺序3、细心提醒看题,注意有效阅读这是一堂真正的常态课,没什么花架子,运用多媒体,但不是依赖,也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值得我潜心学习。同时,有一处有点美中不足: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是否可以先让学生列分部算式,再根据分部的式子列出综合算式。专家点评
本文标题: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0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