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iso14000讲座
ISO14000讲座第一节ISO14000基础知识一、什么是ISO14000二、为什么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三、如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ISO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针对不同领域(如质量、科学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等)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为全球各组织提供统一的要求和评价准则,从而为实现国际间的双边和多边互认成为可能。例如:针对质量管理的ISO9000族标准,针对职业安全健康的18000系列标准。而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什么是ISO14000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14000是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总代号,它包含从ISO14001~ISO14100共100个标准号。按标准的实用对象可分为:ISO14001评价组织评价产品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表现评价环境审核监测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什么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概念环境: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野生生物等等。物理环境(阳光、空气、水、无机物生产者(植物)分解者(细菌)消费者(动物)宇宙的平衡地球的平衡人的平衡破坏环境途径:一方面向大自然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掠夺式开采资源。●1948美国多拉诺镇排放S02、S03,60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英国伦敦居民煤炉排放大量S02、S03,5天内4000人死亡;●1955日本四日市工厂,排放大量S02,并含钴锰钛,500人患病,36人死亡;●1968日本爱知县的米糖油被多氯联苯污染10000多人受害,16人死亡;环境污染:分废水、废气、噪声、废渣、电磁辐射、光污染、景观污染等方面。淮河污染川化的沱江污染公司废油污染1990年,热处理淬火用的循环冷却油池清淤,将废油抽出经下水道排入淠河,造成污染。六安地区环保办公室●全球变暖,到2050年可能升高5到10度,海水上升1米多,起因C02;●臭氧层破坏,臭氧变薄,南极上空有臭氧调洞紫外线伤人,起因CFCS;●酸雨PH值低于5.6的降水越来越多,腐蚀环境,起因S02;环境危机人们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危险化学品污染、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称为环境危机。●淡水缺少与污染,淡水占总水量2.48%,每年10亿人吃污水生病,300万人死亡;●生物多样化丧失,每天绝灭一物种,破坏生态系统,起因捕杀与农药;●海洋污梁,油、垃圾、废水污染。鱼类死亡;●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破坏生态,损害发展中国家人的健康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1、联合国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92年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五个文件。2、1972年开始,美、日、德、加、法、澳、芬、瑞士、英、制定了几百个环境法规。3、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通过《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主张。三、企业家面临的新挑战*企业家面临的双重压力*企业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这就认可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合法性。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和运行框图整个体系的运作类似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从确立环境方针开始,随后进行的是如何实现环境方针的“策划”(P阶段);“实施运行”则是对策划的实施并使体系投入运行(D阶段);“检查与纠正措施”是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经常工作,是保持和改进体系的措施(C阶段);“管理评审”是对整个循环过程的总结,并通过对方针、目标的修定,开始新的循环(A阶段)。如此循环往复,持续改进。组织环境绩效就会不断改善和提高。环境管理体系4.2环境方针4.3规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与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4实施与运行4.4.1组织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和意识4.4.4EMS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检查与纠正措施4.5.1检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4.5.4EMS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PDCA环境方针称述组织环境工作的宗旨和原则,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措施提供框架(依据)。●确定适合组织的特点、规模及其活动、产品、服务的环境影响;●对遵守法律、法规,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的承诺;●文件化,要让全体员工了解并公诸于众。规划策划为实施环境方针而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工作重点、行动步骤、资源、措施和时间安排。●依据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依据法律和其他要求以及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施运行执行环境规划,使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明确全体有关人员的任务、责任、权限,并文件化;●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程序;●针对组织活动所发生的重大环境影响进行内、外沟通;●建立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文件;●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实施有效控制;●建立常规运行的控制程序,使之与方针、目标始终一致;●建立针对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反映的程序、阻止或缓和环境影响。检查和纠正检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过程,建立监控测量程序,并进行信息追踪;●建立反映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态的记录程序,对记录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对不合格事件进行调查的程序,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考核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管理评审依据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以及承担的改变环境状况的任务,提出方针、目标、程序变动的要求,以及不断完善。环境手册、程序文件宣贯4.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环境方针自觉守法遵规持续防污减废推行清洁生产创造美好家园4.3.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环境因素定义: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影响的要素。投入——产出分析法原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步骤:1、绘出所在生产线或生产岗位的工艺流程图。2、对每个工序中能源和资源的投入和产品、废弃物的产出进行标注。3、分析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填表。水、气、声、渣、资源能源例如:修造车间设备大修、工装制造、机械加工设备清洗设备大修设备修理设备调试设备油漆水煤油废水油泥含油纱头一般废弃物红丹粉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水(联合车间清洗工件废水、热处理连续炉废水、研磨液、精铸车间蜡模水、金二的油漆废水、各车间机加工废切屑液等)气(精铸锅炉废气、焙烧炉废气、金二涂装线废气、抛丸、磨削产生的粉尘等)声(锻压锻打噪声、空压机噪声等)渣(固废)可回收固废:机加工铁屑、料头等不可回收:分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两类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它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适用法律,以及它所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78个●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28个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质量标准11个●环境保护排放标准79个●其他标准305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4.3.3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4.3.4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4.4.1机构和职责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管理者应为实施与控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职的管理者代表,除了其他职责以外,还应明确他(们)在下列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a)确保按照本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评审,并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4.2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培训内容公司管理层1、了解环境方针及制定的依据2、了解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3、了解公司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及制定依据4、了解公司管理评审的程序各部门领导1、环境方针和环境意识的培训2、本部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3、涉及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4、涉及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实施情况一般员工1、环境方针和环境意识的培训2、本部室涉及的环境因素3、环境手册相关内容4、与本部门有关的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重要岗位员工1、环境方针和环境意识的培训2、本岗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3、掌握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4、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违规操作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4.4.3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和答复。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4.4.5文件管理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a)文件便于查找;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确认其适宜性;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健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的失效文件,予以适当标识。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4.4.6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的程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a)考虑到缺乏程序指导可
本文标题:iso14000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