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加强镇域经济建设 提高镇域经济质量和规模1
1加强镇域经济建设提高镇域经济质量和规模相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丰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乡镇经济迅速发展。这种类型的乡镇经济我们把它叫作规模经济或特色经济。镇域经济的实质是区域经济、规模经济和特色经济。和一般乡镇经济比较,镇域经济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乡镇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二是主导产业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三是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如相公街道蒙凌集团的汽车桥、装载机项目,汤头街道的华太电池项目,在全国都有较高的信誉。四是有较高的知名度。凡是镇域经济突出的乡镇,一般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许多乡镇的主导产业已居全国领先地位。如相公街道的五金铸造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50亿,八湖镇的脱水蔬菜项目也达到了20多个亿。镇域专业经济的发展,一是有效地解决了所在乡镇的“三农”问题,二是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三是填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空缺,四是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那么如何抓好镇域经济建设,促进其规模膨胀和提升,就成为当前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本人认为应当抓好下2面几点:一、要掌握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1.镇域经济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区域经济理论认为:区域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任何具有地方性经济特征的地域都可以叫作经济区域。“只有在某个区的产品按其产量和作用在国内总平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时,才能把这个地域看作是特殊的经济区。”因此,经济区是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专门化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区域分工论认为:“所谓区域分工,是指一国内各区域在充分利用区内优势的基础上实行区域专门生产,并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专门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与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推进区域利益。”区域分工是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2.先进地区的实践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许多地方的发展证明,镇域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先进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南方和江浙地区先进乡镇的实践证明,镇域经济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他们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要充分认识到3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学人之长,避己之短。迅速缩短发展周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二、企业在镇域经济发展中要发挥主体作用1.市场定位和区域发展战略。所谓市场定位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产业定位,就是说,产业定位要准,要切合发展实际,符合市场需求。二是指品牌定位。一方面要创造区域品牌;另一方面要树立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形象;同时要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指要及时纠正经济发展中的偏差。2.特新产品的研发和科技推动。一是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进来,避免产业的自然成长和低档次的企业复制,提高区域技术水平。二是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名优产品培育力度,要通过企业和科研开发推广机构,培育一大批拳头产品。三是要抓好产品质量监测。四是要建立健全同行业科技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了解同行业的科技信息和新产品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信息。五是加大财政及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六是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同国际接轨,用科学的管理经营企业。3.人才战略问题。实施人才战略一是要引进人才,二是要培养人才,三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锻炼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在企业真正建立人才储备库,让各种人才在企业提供的大环境中各施身手、各展其能,形成人才良好的竞争氛围。44.区内分工和行业关系的协调问题。镇域专业经济的突出特点就是各个企业的产品相同、相近、相似或者相关连,合理地进行行业分工和合作,以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双赢。5.撬动整合资本问题。撬动整合资本一是指撬动农民手中的资金,鼓励他们创办企业;二是指鼓励企业通过自我滚动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指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重组,以实现联合。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三、乡镇政府在镇域经济发展中要起主导作用在镇域经济的发展中,基层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担当起政府机关应当负起的责任。1.制定战略。战略是目标、是导向、是旗帜。乡镇政府在镇域经济发展中,要把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要确保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在战略的实施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2.营造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镇域经济发展的保证。在软环境上,首先要结合实际,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协助企业搞好厂群、矿群关系,第三要搞好综合治理,坚决打击“三乱”。在硬环境上,要理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努力改善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环境。3.搞好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决定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说到底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政府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由领导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5变,要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良好的服务。4.树立区域形象。树立区域形象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发展镇域经济不仅要在内部发展上做文章,还要在外部形象上做文章,要树立乡镇的产业形象、规模形象、环境形象和信誉形象。5.把发展镇域经济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措施来抓。镇域经济是农村发展的好路子,因此,我们要抓镇域专业经济建设,抓出成效,抓出农村工作的新面貌,通过走镇域专业经济的路子,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的产业化,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镇域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培植产业优势。立足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区位优势,通过抓园区经济、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使镇域经济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镇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不发展,其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但各镇情况不一样,只有结合当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找准特色定位,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努力培植壮大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镇域经济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长足的发展。二、坚持抓投入上项目,靠合力扶工增强镇域经济发展6后劲。工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项目是工业发展的抓手。注重正确处理全局与重点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上变平衡用力为重点突破,通过大力实施优势品牌战略,采取企业带动、投入支撑、政策扶持等“多管齐下”的方式,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在繁荣镇域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财政增收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发展镇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财政增长,工业是基础,而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又是工业工作的重点之重点、关键之关键、核心之核心。项目建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骨干企业更是一方经济的有力支撑。正是抓住了这些工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镇域经济才得以不断膨胀发展。三、强化招商引资,走借力发展之路。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紧抓不放,采取企业招商、以商引商、园区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资落户,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和银行信贷资金紧缩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更是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自我膨胀发展的同时,继续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走借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四、狠抓园区建设,打造承载镇域经济发展平台。园区是产业集约快速发展的载体,也是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平台。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立足各自产业和区位优势,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经济园区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聚集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目前在项目用地总量紧张的情况下,园区在承接外来投资项目上的优势更加凸显。只有立足产业定位,切实加强园区建设,搞好功能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才能更好地保障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五、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坚持“把硬环境做强、软环境做优”的原则,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经营秩序规范、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工作重点,镇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夯实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完善道路建设为重点,带动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使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优,形成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不断激发镇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本文标题:加强镇域经济建设 提高镇域经济质量和规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