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说史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重商主义者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观点。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2)财富源泉的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不是财富的来源,只有流通领域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3)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4)奖励增加人口。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的兵源。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2、论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及其产生的原因。区别:(1)增加货币财富的方法不同。早期:通过货币的积累来增加财富。晚期:主张货币的运动。(2)具体的国家干预的措施不同。早期:禁止货币输出。晚期:允许货币的自由进出。(3)对待贸易顺差上不同。早期:主张在每一次贸易中都要做到出口大于进口。晚期:关注于一定时期的贸易顺差。(4)晚期重商主义重视工场手工业,鼓励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早期重商主义重视金银,主张对外贸易。联系:(1)研究对象相同。重商主义研究的是流通中的问题,增加财富的根本途径是额对外贸易。(2)研究方法相同。根据商业实践和观察总结出经验,采用现象描述法,其特点就是经验主义。(3)都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4)目的是相同的。总的目的都是要增加国家财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代表了商业资本家的利益。产生原因:①早期产生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还不发达,对外贸易尚未充分展开,商业资本限于本身的条件,国家迫切需要货币的情况下产生的。②晚期,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3、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①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②配第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③配第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④配第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等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⑤配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已经认识到货币的一些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还初步讨论了一国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问题。⑥配第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看成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原因;把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做一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讨论了赋税地国家财富增进的影响;配第的经济增长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进行财富积累的愿望,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生产了积极的影响。⑦配第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1)价值理论。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改变确定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第一次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在明确自然价格的基础上,指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也曾明确的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将经济学研究对象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财富不能来自于对外贸易,应来自于劳动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2)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等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3)货币理论。4、试评述布阿吉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他在《谷物论》中指出,一切财富都是来源于土地的耕种。(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财富,只是有消费品所组成。财富不是别的,而只是一种完全收益权,它不仅拥有生活的一切必需品,而且拥有构成欢乐与豪华的一切东西。(3)布阿吉尔贝尔是从物质即使用价值来观察财富的。从财富的生产门类看是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从对人们的使用重要性来看则是生活必需品、非生活必需品以及其他一切可以满足人们享用欲望的东西。他的财富观是和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只承认衣食等物品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4)在如何增加财富方面。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他在《谷物论》中说一切贸易往来均衡发展,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同样得到好处,各得其所。(5)在保持各部门平衡方面,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要听任大自然的安排,遵循自然规律。他强调只有大自然,而不是政府才能够对各种行业的生产恰如其分的加以调整。自然规律就是要是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5、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成就:(1)魁奈的经济表是政治经济学尚处于初创阶段的一个富有创建的卓越尝试,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宏观分析的第一次天才探索。(2)马克思对经济表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指出,这个尝试是在十八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做出的,这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天才的思想。(3)《经济表》的创见有:①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抽象掉考察和探索中不必要的因素,而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使阐述的主要问题得出明晰清楚的结论。②《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可以看出,魁奈实际上已正确的分析了简单再生产的基础。③魁奈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④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缺陷:(1)片面的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因此不能正确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从C+V+M价值构成的形式上进行分析,不能科学的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这样的区分虽然有一定价值,但它不能真正理解社会资本的特性,也不可能正确区分社会资本和收入的概念,最终也就不可能从理论上解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生产。在整个流通过程结束时,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的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6、试论魁奈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魁奈以他的经济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改革法国经济状况的政策和主张。(1)发展大农业经济。魁奈所主张发展的不是一般的农业经济,而是大农业经济。主要有两种:①大农业经营②小农业经营。他以事实和数字对比说明了大农业经营的优越,能使农业振兴,而小农业经营的缺陷使农业衰落。因此他认为要发展大农业经济,必须很好保护富裕租地农场主地位,广泛推行大农业经济。这样大农业经营得到发展振兴,小农业经营自然会完全消失。魁奈主张发展的大农业经济,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生产。魁奈主张以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代替小农业经营,绝不是没有地主的农业,他的主张毫不损害土地所有者阶级的利益。他所想的是,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纯产品”的增加,土地所有者阶级的收入和国家的赋税也将按比例增加。(2)整顿税收。魁奈根据“纯产品”理论,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他提出的地租单一税主张,就是像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的那部分“纯产品”征税,即由土地所有者阶级负担一切赋税。他认为实行单一的地租税可以简化税制,并可大大降低征税时花费的费用。(3)改革贸易政策。魁奈尖锐的抨击了轻视农业而强调对外贸易的作用和意义的重商主义政策,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魁奈还反对在外国商品进口时征收关税。魁奈提出的贸易改革政策,是要求给法国资本家以完全的活动自由,以便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他认为,只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才符合“自然秩序”,而一切垄断、限制和政府干预,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魁奈根据这一思想,坚决反对重商主义的保护关税政策。魁奈是私有制的积极维护者。他认为国家政权的职能是保护私有制,而不是干预经济生活。他反复强调私有制不是违法而是符合“自然秩序”,私有制的安全是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础。7、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1)他明确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2)利润不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不是让渡的结果,而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基本上得到揭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全部产物,不可能都归劳动者所有,必须与雇佣他的资本所有者共分。(3)马克思对此有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斯密不仅“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同时他还十分明确地指出,剩余价值不是从预付基金中产生的”,“是在新的生产过程中从‘工人加到材料上’新劳动中产生的”。“可见,利润不是别人的,正是工人加到劳动材料上的价值中的扣除部分。”(4)斯密认为一旦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地主也要不劳而获,对土地的生产物要求地租。使用土地的劳动者就必须把他的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因而地租也是剩余劳动的结果。(5)斯密实际上是把剩余价值理解为一般范畴,而本来意义上的利润和地租只是作为这个一般范畴的分支。然而他并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和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6)缺点是不能用劳动价值论科学地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8、试论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内容及其形成原因。9、试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134(1)在斯密的经济体系中,资产者的理论化身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他认为,要像保证社会公共利益,除了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别无他途。斯密论证,资本的“惟一目的”是“牟取利润”,为此资本家必须竭尽全力使他的产品能具有“最大价值”。而“每个社会的年收入”不外是其产业全部年产物价值的总和。斯密列举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独占的消极作用。(2)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机制正是自由竞争。斯密认为,商品经济中市场力量、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在充分的自由竞争中才能实现。(3)斯密列举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独占的消极作用。他指出独占乃是良好经营的大敌,而出色的经营必然来自自由和普遍的竞争。独占可以提高商业利润率,但高利润不仅会妨碍资本的增长速度,在农业中还会因为谷物价格的高涨,而妨碍土地投资和农业技术的改良。独占违反资本流向的自然趋势,使资本时而流向享有独占权的特殊交易,时而又限制这种转移,其结果势必破坏国家一切产业部门的自然均衡。(4)为了取消独占,取消妨碍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的政策法令,斯密提出四个方面的改革。①通过废除学徒规章制度与居住法,实行选择职业的自由②通过废除限嗣继承法、长子继承法以及限制土地自由转移的规定,实行土地买卖自由③废除地方关税及其他一些税收,实行国内贸易自由④废除关税,奖励金,对商业的禁令以及政府特许的商业垄断,实行对外贸易自由。总之,在他看来,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竖立起来。斯密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并不似绝对的。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涉是必不可少的。他对银行的自由也提出必须予以限制的主张。(5)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
本文标题:经济学说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6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