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c.指名尝试读。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3)说说句子的不同。出示句子: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4)小结。--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六、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3.教师范写生字。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板书设计:亡羊补牢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结果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春种、秋收)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2)完成填空。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回答。)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毫不在意后悔→修羊圈再也没丢羊--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d.齐读。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b.指导朗读。⑤小结寓意。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⑥拓展讨论。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四、指导写字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板书设计:揠苗助长起因巴望急于求成经过拔苗不顾生长规律--结果枯死事情变糟--13画杨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难点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教师重点讲解“倒”的读音,“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它还有另一个音“dǎo”。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小组交流。(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老师点拨。(3)小结:课文讲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四、学习“画杨桃”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观察杨桃和画杨桃的句子。2.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我”画的杨桃?--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我”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后会怎样想。--(老师重点讲解在读人物的对话时,要读出说话人相应的语气。)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画杨桃“我”: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课时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二、学习第5~17自然段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3.小组讨论交流。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三、学习第18自然段1.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2.什么是教诲?为什么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四、指导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本文标题: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2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