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匈奴杰出的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2、汉武帝时期派、抗击匈奴,经过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3、西汉汉元帝时期出塞与单于和亲,促进了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1、冒顿2、卫青、霍去病,漠北3、王昭君,呼韩邪有人说:一代帝王秦始皇特别喜欢吃葡萄,你认为是对还是错,为什么?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神秘的西域玉门关阳关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阳关三叠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凉州词王之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阳关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思考: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自学提示•阅读“张骞通西域”一目,思考:1、汉武帝时,谁前去应招?他为什么毅然应招?2、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3、他完成了预定任务吗?出使有什么成果呢?张骞简介张骞(?-前114年),汉中成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封博望侯。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博望侯张骞塑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前126年前138年第一次(前138年)第二次(前119年)背景任务成果积极备战打击匈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大获全胜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互派使节,交往日趋频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葡萄苜蓿核桃石榴丝绸哈哈,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我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铁器良种马见贤思齐: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出类拔萃之人物也!-(历史学家)翦伯赞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骞手持汉节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丰碑: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对外:打通了一条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博望侯张骞塑像对内:加强了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想一想: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长安河西走廊葱岭大宛康居安息(今伊朗)大月氏大秦(古罗马)玉门关阳关敦煌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葱岭——西亚———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路路线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敦煌河西走廊西亚往欧洲今新疆地区沙漠中的商队鸣沙山海上丝绸之路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证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加强了汉朝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代的物产,促成了汉代国力的强盛。讲一讲: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的由来吗?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一次出使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第二次出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加强了联系。第一次出使欧洲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开始形成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对内对外课堂练习将下列内容进行合理连线:丝绸之路东部起点长安西部起点印度南端北部起点广东港口南部终点西亚、欧洲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B填一填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丝绸之路的路线是:________→河西走廊→________→西亚→________。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60西域都护长安新疆地区欧洲海上丝绸之路改一改:(共有6处错误,看谁找的准,改的对)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山海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西藏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时,派班超先后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因此,《汉书》记载道:“班超始开西域之迹”。公元前60年,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使今西藏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请回答:(1)为“西域内属”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2)“宣帝改曰都护”是哪年?有何作用?下面材料你能读懂并做出正确的解答吗?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3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