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陋室铭》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语文授课年级:八年级设计者:姚国敏所在学校:霸州市第十九中学地址邮编:065700联系电话:13833607071《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设计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铭文用韵和称扬道德的特点,通过诵读和韵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意味深长而脍炙人口,学习这篇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会激发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渐培养起文化意识。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生就获得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语权。为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特采用文言文“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使学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能培养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的理念,最终受到预期的效果。课题:《陋室铭》授课人:姚国敏学校:霸州市第十九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重点:一、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二、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三、明确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写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生志趣的。教学难点:一、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二、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自学点拨法。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我请一位同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朗读一遍,谁愿意?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看屏幕朗读《考试铭》,并回答。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千古传颂的道德绝唱---《陋室铭》。二、新授(一)、简介作家及作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学生浏览,识记重点。(二)、解题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划出“铭”的注释,回答。(三)品读课文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1)教师示范朗读(2)学生自由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学生认真听,给生字词标注拼音。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3)、听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4)、抽生读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5)齐读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学生齐读,体会感受。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小组形式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小组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2)、解决重点字词(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拼音、字形及字义)A、请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书上没有的自己写在书下角并补上注释。B、学生齐答,老师点拨、指导。学生思考、回答、识记。(3)、巩固理解(多媒体出示译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学生理解译文(4)、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质疑、解疑、译句。引导解疑。(“斯是室陋,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孔子云,何陋之有?”)3、三读课文,赏析课文(1)、感受音韵美这是一篇铭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有感情地朗读。(2)、分析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在前后桌展开讨论。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2、主题思想?3、文章题目是《陋室铭》但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先从什么写起呢?4、既然陋室不陋,甚至应称为“雅室”,(1)请从文中找出表现居室之雅的句子?(2)体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之雅的句子?(3)体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5、作者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3)、课文小结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多媒体出示板书)小结:山水—类比—陋室仙龙—类比—德馨居住环境—幽雅陋托交往人物—文雅室物生活情趣—高雅不言陋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三、背诵课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背诵这篇课文,重新品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齐背。四、布置作业本文作者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一种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警戒。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它给你什么启示和警戒?课后完成。《陋室铭》教学反思一、分层次的朗读教学贯穿文章的始终。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讲完背景故事后,学生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我于是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2,学生自由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4。女同学朗读,男同学画出描写陋室的语句,品析这些语句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而且并不太有文字难度的文章,已经理解得比较好了。二、想出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人-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但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后面了解文章主旨这一环节时,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冷场,虽然这次冷场被我巧妙的解决了,但仍然感到遗憾。九、教学流程图图示说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第2页开始仿写《教室铭》导入学生朗读课文课件文体特点讲授重点字音形专业朗读课文小结布置作业结束课件教师示范朗读课件播放视频朗读文件引导感悟课件字词解释学生听读学生回答重点识记课件翻译句子小组讨论发言讲授研究讨论感受韵律分析讲解课件提出疑难学生思考
本文标题:陋室铭教学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8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