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一)》试题和答案05626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5626变态心理学(一)试卷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和其性别认同的感觉不一致,这是【B】9-124A.性指向障碍B.性别认同障碍C.性功能障碍D.性偏好障碍2.药物成瘾又称作【A】10-140A.药物依赖B.药物滥用C.药物耐受D.药物戒断3.智商在20~34之间,说明精神发育迟滞水平处于【C】11-159A.轻度B.中度C.严重D.极重度4.田某在没有任何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突然不会走路了,这是【A】4-45A.癔症性运动性障碍B.癔症性抽搐障碍C.癔症性感觉障碍D.癔症性精神障碍5.人们常说的多重人格障碍又称【B】4-49A.人格解体障碍B.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C.癔症性遗忘D.癔症性漫游6.下列不属于心理障碍判断标准的是【C】1-3A.心理功能紊乱B.痛苦或损伤C.其他人感到不适D.非典型性反应7.下列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的是【C】2-19A.超价观念B.强迫观念C.词语新作D.妄想8.“由社交场合引起的持久的恐惧,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是【B】3-33A.场所恐惧症B.社交恐惧症C.特定恐惧症D.焦虑障碍9.某男是一次车祸中的幸存者。车祸后的几个月内,他在睡梦中总是再度回到车祸时的场景,而且很容易惊醒,这种情况可能是PTSD的【D】4-52A.病程B.回避C.高警觉D.闯入性创伤体验10.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中不包含的人格特质是【D】5-64A.动机不足的反社会行为B.缺乏道德感C.对他人的责任感、情感贫乏D.情绪不稳定11.以下不属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是【B】6-74A.悲观失望B.喜怒无常C.食欲下降D.睡眠失调12.以复杂而连贯的被害妄想和强烈或刻板的情感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是【A】7-91A.偏执型分裂症B.青春型分裂症C.紧张型分裂症D.单纯型分裂症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的妄想的是【D】7-90A.被害妄想B.关系妄想C.被控制感D.自罪妄想14.可能导致进食障碍的心理学因素是【A】8-106A.自我控制感较低、缺乏自信B.家庭关系不和睦C.先天的易感性D.崇尚苗条的文化强制性15.负性事件的增多表现为对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心理易感性有影响的是【C】12-177A.经验积累的增加B.社会支持的减少C.情绪健康受到影响D.认知发生改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6.根据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其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8-10517..观看淫秽音像制品中的裸体男女,并获得性的满足,不属于窥阴癖。9-13218.根据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3319.专家到病人家里、工作场所甚至当地社区,去观察病人并直接报告他们的行为,属于心理评估方法中的行为评估。1-1120.常见的精神症状中,妄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妄想内容对病人至关重要。2-1921.根据躁狂症诊断标准,躁狂症患者以心境高涨为主,仅有某些患者以易激惹为主。6-7722.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漫游和癔症性精神病。4-4723.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和自知力缺乏等。7-8924.药物依赖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10-14025.孤儿院的小红对养育者的安慰、抚摸的行为同时表现出亲近、冷淡,回避和违抗。常伴有情绪紊乱,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表现出攻击反应。说明小红可能存在反应性依恋情绪障碍。11-167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强迫观念3-35答: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27.非器质性睡眠障碍9-110答: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28.精种发育迟滞11-158答: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就明显表现出来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智力和适应性功能都低于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人沟通、生活自理、家庭生活、社会技能等。29.精神活性物质10-139答: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ance)是指来自体外,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寻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30.创伤后应激障碍4-52答:最近几年,人们经常听说大量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1.简述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7-92答: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木僵较常见。病人的言语运动受抑制,运动缓慢、少语、少动,甚至保持固定姿势(蜡样屈曲),对周围环境变化没有反应。病人有时脸部和躯体上出现不固定的奇怪表情、行为,包括面部扭曲。他们常常重复或模仿别人的话(模仿言语)或动作(模仿行动)。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病人似乎很焦虑、狂野、精力充沛地反抗所有的控制,如突然起床、砸东西,对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险。32.简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临床特点。10-150答:(1)精神依赖性(2)耐受性(3)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4)身体依赖性(5)出现各种并发症33.简述生理易感性,并说明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生理易感性的主要表现。12-177答:生理易感性(患某种精神障碍的素质倾向)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这是因为生理改变,尤其是大脑的改变与衰老有联系。老年人精神疾病的生理易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器官老化导致的生理改变(2)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3)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34.简述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2-25答: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人。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得十分困惑,因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35.简述疑病症的诊断标准。3-38答: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二、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1、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2、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但不是妄想;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三、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四、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36.简述失眠症的诊断标准。8-111答:(1)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时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2)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3)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结合抑郁症诊断标准,论述抑郁症与恶劣心境的区别。6-75答:(1)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2)病情严重者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症标准至少2周。38.列举依照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已确诊的实例,结合该实例说明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两类症状,试分析其可能原因。11-165、166答: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包含了两类症状:一类为注意缺失,主要表现为无法倾听他人说话,可能会忘记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经常丢三落四,做事马虎。病人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干什么事总是半途而废,不能按规则行事。另一类为多动,表现为烦躁不安,容易冲动,做事不经思考,缺乏耐心。患儿在课堂上小动作多,坐不住,不守纪律,特别多嘴,放学回家后常翻箱倒柜,忙个不停。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可能原因:(1)遗传因素(2)脑功能异常(3)社会环境及家庭影响六、案例分析题(10分)39.某男,28岁,已婚,某厂技术员,大专文化程度。毕业后工作表现良好,个性内向,沉默寡言,遇女性羞怯,没有任何不礼貌的举止,夫妻感情欠佳;在家中,他有一个皮箱,经常上锁,不许家人开启,诡称其中有“保密文件”。某日,其妻一时好奇,设法将该皮箱打开,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内藏有各式胸罩、女用三角裤等二三十件,皆是被用过的,经检查,有的尚沾有精斑遗迹,遂大起疑心,向其夫单位检举他有外遇,但后来查明这些东西都是病人在心理冲动下设法偷窃来的。临床检查,患者自知“做了坏事,应受惩罚”,称见了女性用品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性冲动而想偷取,得手后内心方才安定,否则会焦虑烦躁,心神不宁;觉得夫妻生活不如拥抱、亲吻这些女性贴身衣物而手淫获得的性快感;这种癖好反复出现多年。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可以作出何种诊断?9-129答:患者患上恋物癖。恋物癖:是指个体由某些无生命的物品达到性唤起的一种性偏好障碍。(2)有哪些典型临床表现?9-129答:恋物癖病人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这类病人几乎仅见于男性。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但对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爱好不属恋物癖。
本文标题: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一)》试题和答案056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2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