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基本流程
1宣威市必昌矿业有限公司双道沟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工作流程一、安全风险辨识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危险源: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如可以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值化表示乘以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数值化表示所得到的乘积表示风险的大小。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如瓦斯浓度超标是危险源,当瓦斯浓度超标时,有瓦斯爆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当瓦斯爆炸的其他两个条件:引爆火源和足够的氧气都满足时,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此时潜在的风险就变成了事故。若瓦斯爆炸的其他两个条件(引爆火源、足够的氧气)的任一个条件不满足,则风险为潜在的风险,不会转化为事故。因此风险管理的根本是控制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发生。若煤矿能辨识出所有现存的和潜在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那么就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即当设备、工艺、地质等条件发生变化时都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且经常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危险源没有辨识出来,应建立有利于危险源辨识的奖惩制度。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提取2管理对象、制定管理标准与措施、风险预控、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危险源辨识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一种方法很难辨识出全部的危险源,煤矿应采取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的形式辨识危险源,比如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风险辨识。辨识不能只是一年进行一次,应在每年内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危险源补充辨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该工作的进行。在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之前安装“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工作顺利进行,每个部门风险小组的负责人及时将辨识结果录入系统,而总的风险小组则可以随时查看各部门风险小组的进展及辨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这样有利于控制工作进度和保证辨识质量。.二、工作步骤因为工作任务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建议该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首先看看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危险源得到的结果。第一步:各部门风险小组成员首先明确煤矿八大事故(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等。(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3(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第二步:各部门的风险小组分析整理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序整理工作任务表1:煤矿炮采队任务清单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7.更换运输机驱动部及电机13.处理支架压死2.两巷超前支护8.清煤14.临时轨道拆、安3.设备管理9.电气焊作业15.看护移动电缆44.皮带件、水管的拆除10.处理溜槽内的大块煤5.支架检修11.更换运输机刮板链6.改变设备布置12.处理电缆漏电要点:所有包括井下和地面的部门都应组成风险辨识小组,都应详细列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及工序,该步骤完成后应交各部门所有员工讨论,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工作任务与工序,倘有遗漏将直接导致危险源辨识不全;务必采用其他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为补充。第三步:辨识每道工序中的危险源5表3:炮采队危险源辨识表任务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移溜移溜1.支架未达到初撑力,移溜时造成刮板槽错位2.刮板链张紧过大3.运输机连接槽不平4.移溜时人员架前作业5.两安全出口宽度小6.移移运输机头时,溜子司机在安全出口站立6要点:一些每个部门均涉及的工作任务(如:入井前准备)应全部归纳出来单独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一些在所有的工作任务和工序中都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如无证上岗,单独拿出来防止每个风险小组的每个工作任务中都进行该项危险源辨识,造成危险源的大量重复辨识。危险源及后面的风险及后果描述等都应尽量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辨识危险源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有没有因此危险源发生事故、现在有没有可能、将来会不会,凡是相同条件下本矿和其他矿因此危险源发生过事故或本矿目前情况下此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将来可能引发事故,那么都应作为危险源辨识的结果。满足危险源辨识全面的一个必要条件:依据辨识出来的危险源提炼的管理对象应覆盖煤矿的所有工种。即:如果依据辨识出来的危险源提炼的管理对象没有覆盖煤矿的所有工种,那么危险源辨识肯定是不完全的。关于提炼管理对象将在第八步予以介绍。7第四步: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后果表4:炮采队危险源辨识表任务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及后果描述移溜移溜1.支架未达到初撑力,移推溜时造成刮板槽错位移溜时链条断崩出伤人2.刮板链张紧过大刮板链断伤人3.运输机连接槽不平刮板链断伤人4.移溜时人员架前作业片帮伤人、移溜时推拉杆挤伤人5.两安全出口宽度小推溜时,人员通过被挤伤86.移移运输机头时,司机在安全出口站立单轨吊掉落造成人员伤亡第五步:确定风险类型确定风险类型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危险源产生的直接根源,即该危险源是由机器的原因造成的还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或是环境、管理的原因造成的,这样便于确定为了控制该危险源应该管理什么,是机器?是人?是环境?是管理?9表6:炮采队危险源辨识表任务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类型风险及后果描述风险评估可能性损失风险值风险等级移溜推溜1.支架未达到初撑力,推溜时造成刮板槽错位机推溜时哑铃销断崩出伤人J3E26一般2.刮板链张紧过大机刮板链断伤人J3C412中等3.运输机连接槽缺哑铃小子机刮板链断伤人J3D39一般4.推溜时人员架前作业人片帮伤人、推溜时推拉杆挤伤人J3E26一般5.两安全出口推溜时,人员KD一要点:风险类型只能为人、机、环、管中的一种,而不能使其中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这就要求危险源辨识的时候应该注意该问题。当出现两者或两者以上的风险类型组合时,应对危险源进一步分解,使其风险类型只有一种。风险类型中的“管”是指各种与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章等,而不是指人员的违章指挥,违章指挥的风险类型“人”。10第六步:确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确定事故发生可能导致的事故属于8大事故中的哪一种。11表7:炮采队危险源辨识表任务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类型风险及后果描述事故类型风险评估可能性损失风险值风险等级推1.支架未达到初撑力,推溜时造成刮板槽错位机推溜时哑铃销断崩出伤人机电事故J3E26一般2.刮板链张紧过大机刮板链断伤人机电事故J3C412中等3.运输机连接槽缺哑铃小子机刮板链断伤人机电事故J3D39一般要点:建议采用前述的八大事故类型;在危险源辨识工作前将八大事故及相关定义印发给每个参与危险源辨识的成员。12第七步:提取管理对象13管理对象提炼的目的是将危险源转化为具体的可管理对象。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与措施,进行风险预控。风险类型为人,则管理对象就为具体的岗位名称,如:“煤机司机”;风险类型为机,则管理对象为具体的机器设备或其它设施,如“风筒”;风险类型为环,则管理对象为环境对象,如“瓦斯”;风险类型为管,则管理对象为与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章等。提炼管理对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管理对象要明确具体,同一个管理对象不能出现不同的名称。要点:在该步工作和后续工作进行之前,务必将矿上所有的部门岗位设置统计、编排好,并印发给所有参与危险源辨识的人员,否则容易出现同一岗位不同命名。对于类似运输队运货物到相应部门,由相应部门人表8:炮采队危险源辨识表任务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类型风险及后果描述事故类型风险评估管理对象可能性损失风险值风险等级1.支架未达到初撑力,推溜时造成刮板槽错位机推溜时哑铃销断崩出伤人机电事故J3E26一般液压支架工2.刮板链张紧过大机刮板链断伤人机电事故J3C412中等炮采维修钳工液14第八步:制定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表9:炮采队危险源辨识表任务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类型风险及后果描述事故类型风险评估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可能性损失风险值风险等级移溜推溜1.支架未达到初撑力,推溜时造成刮板槽错位机推溜时哑铃销断崩出伤人机电事故J3E26一般液压支架工工作面所有支架升架时的初撑力不小于252bar。152.刮板链张紧过大机刮板链断伤人机电事故J3C412中等炮采维修钳工刮板链的两条链张力在21吨左右。3.运输机连接槽缺哑铃小子机刮板链断伤人机电事故J3D39一般液压支架工运输机哑铃销齐全、溜槽间隙符合规定,无脱节。164.推溜时人员架前作业人片帮伤人、推溜时推拉杆挤伤人其他事故J3E26一般液压支架工液压支架工(推溜)推移刮板运输机前必须通知架前作业人员撤离,待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方可溜作业。5.两安全出口宽度小环推溜时,人员通过被挤伤其他事故K2D36一般液压支架工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得小于0.7m。6.推移运输机头时,司机在安全出口站立人单轨吊掉落造成人员伤亡其他事故J3D39中等司机马蒂尔司机在单轨吊小车移动过程中,不得站在单轨吊下,并密切观察单轨吊小车是否有卡阻现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17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只要管理对象达到相应的管理标准危险源就不会出现,从而也不会出现风险,就更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明确、具体。管理标准的制定不是制定者的主观想象,而是要尽量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得与其冲突,上述标准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补充。人的管理标准即各基层员工的行为标准,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应该以什么顺序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环的管理标准为管理对象处于安全范围的标准。管的管理标准为现有的管理制度、规章是否合理、完善。第九步: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责任措施、直接管理人员、管理措施、监管人员、监管措施注:这里的主要责任人、直接管理人员、监管人员都是指的岗位名称,因为具体制定标准与措施时都是规定的岗位内容,而无法规定到具体的人员名单上,岗位上的人员是流动的。要使管理对象达到危险源不出现的标准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措施制定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则:可操作性强,制定的措施必须具有很好的操作性18措施的落实能确保达到相应的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能确保危险源不会出现,或者即使危险源出现也能得到及时控制消除,将风险降到最低。与危险源相关的人员分为三类:主要责任人:若风险类型为“人”,则管理对象为某个具体的岗位名称,其主要责任人与管理对象相同,因为此时的危险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其管理对象就是相应的岗位,其主要责任人就是其自身,即相应的岗位名称。当风险类型为“机”、“环”、“管”时,其管理对象就是相应的机器、环境、规章制度,那么责任人就是直接对这些机器、环境、规章制度主要负责的岗位名称。主要责任人可以为多个。直接管理人员:是指直接管理主要责任人的岗位名称。监管人员:是指监管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表所对应的行上的)主要责任人、直接管理人员的岗位名称。因此是管理对象达到危险源不出现的管理标准所需的管理措施分为责任措施(主要责任人应采取的措施)、管理措施(直接管理人员应采取的措施)、监管措施(监管人员应采取的措施)。责任措施:若风险类型为“人”,则管理对象与主要责任人为同一岗位,所以责任措施与管理标准一样,都是在何时何地应该以什么顺序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此时可以不填写责任措施,在提取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工作中,煤矿本
本文标题: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基本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6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