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整车质量及轴荷分配测量方法-20140506
分类号:HAD整车质量及轴荷分配测量方法编号:BFS00001-2014发布日期:(由标准化人员填写)编写部门:整车集成处编写人:康程鹏修订次日期修订内容描述BFS00001-20141关键词:整车质量,轴荷分配,测量方法,序言:该目录文档是保密的。相关要求按照HI-G15.004-2010-1.0《研究院保密管理规定》执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整车质量及轴荷分配的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型,M2类车型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9234-2003乘用车尺寸代码3术语、定义和代码下列术语、定义及代码适用于本标准。3.1整车整备质量定义见GB/T3730.2-1996。代码:ISO-M063.2设计质量定义见GB/T19234-2003。3.3满载质量所有座椅都按3.7规定的重量加载时的整车的总质量。3.4最大设计总质量满载质量基础上,在后备箱中央再额外加载150㎏行李。代码:ISO-M073.5最大允许轴荷3.5.1前轴最大允许轴荷前排两名乘员都为100㎏,其它座椅都按3.7规定的重量加载时前轴的轴荷。3.5.2后轴最大允许轴荷所有座椅都按3.7规定的重量加载,行李箱中央额外加载150㎏行李时后轴的轴荷。3.6H点指三维H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铰接中心,它位于此模型的两侧H点标记钮间的装置的中心线上。3.7座椅载重量座椅载重量按如下分类:a)M1类:表示每位乘员体重按68kg计算,载荷质心在固定座椅H点前50mm处,在可调座椅H点前100mm处,在行李箱中央,还要放上每名乘员携带的7kg行李。b)M2类:客车座椅载重,具体见表1。表1M2类车装载质量定义单位为kg/人客车类型A级、Ⅰ级Ⅱ级B级、Ⅲ级Q656565Mw1-33Mw2-1010注1:Q——每位乘客平均质量;Mw1——手提行李箱的平均质量;Mw2——随身行李的平均质量;BFS00001-20142A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并允许乘员站立;B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Ⅰ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允许乘员站立,并可以自由走动;Ⅱ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允许乘员站立,只允许乘客站立在过道和/或提供相当于两个双人座椅的站立面积;Ⅲ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注2:驾驶员、乘务员等乘务组人员不计手提行李箱质量,均按75Kg计算。4测量要求及方法4.1质量分布—行李箱容积不变的轿车4.1.1乘客各质量中心位于下列规定的范围之内:a)不可调节座椅:垂直通过位于相应座椅H点前50mm的点;b)可调节座椅:垂直通过位于相应座椅H点前100mm的点。4.1.2行李标准行李的质量中心设在垂直通过位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上的行李舱的最大有效长度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中点处。见图1。说明:P1—车辆纵向中心平面P2—车辆投影的水平面L1—行李舱最大的有效长度L—L1的水平投影长度图1轿车行李质量的中心分布4.2质量分布—行李箱容积可变的轿车4.2.1乘客乘客质量中心的设定应符合4.1.1的规定。4.2.2行李当后排座椅折叠和未折叠的两种情况下,运输货物的质量中心为折叠座椅后,等效的行李舱最大的有效长度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中心点处。4.3测量条件4.3.1测量设备地秤或轮胎负荷计,分度值5㎏,要求如下:a)使用地秤时,秤台平面能容纳全部被测汽车车轴,秤台出入口地面应与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b)使用车胎负荷计时,应保证车胎负荷计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4.3.2被测量车辆必须干净,轮胎冷充气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10kPa(±0.1kgf/cm2)。BFS00001-201434.3.3无特殊规定时,一般测定整备质量及满载两种情况。4.3.4测量时,车辆要停稳,发动机熄火,变速器置于空挡,制动器松开。4.3.5其余测定条件,按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规定。4.4测量方法4.4.1使用地秤测量时,汽车先从一个方向低速驶上秤台,依次测量各轴轴荷质量和轮荷,整车质量;然后掉头,从相反的方向驶上秤台,依次测量上述各个参数。4.4.2使用车胎负荷计时a)首先使各车轮负荷计标零;b)汽车驶向车轮负荷计,分别测出各轴轴荷质量和整车质量。4.5测量结果计算4.5.1整车质量'''000GGG=2式中:0G—整车质量(重量),kg;'''00GG、—从两个方向驶上台秤分别测得整车质量(重量),kg。4.5.2轴载质量'''0i0i0iGGG=2式中:0iG—第i轴轴载质量(重量),kg;'''0i0iGG、—从两个方向驶上秤台分别测得的第i轴轴载质量(重量),kg;i—取1、2、3、……n(n为被测定汽车的轴数)4.5.3轴载质量修正值当轴载质量之和不等于整车质量时,以整车质量G0为基准,以各轴载质量之比分配整车质量G0即:00001GG=*GGiinii式中:0Gi—第i轴轴载质量(重量)修正值,kg。BFS00001-20144附录A(资料性附录)汽车质量参数测定方法记录表A.1汽车质量参数测定记录见表A.1表A.1汽车质量参数测定方法记录表汽车型号底盘号轴数(n)载荷状态测量设备测量地点测量日期实验员驾驶员单位kg地秤车轮负荷计备注参数测量值参数计算值参数测量值整车质量'0G0G0G''0G轴载质量'01G01G01G''01G'02G02G02G''02G……………………'0nG0nG0nG''0nGBFS00001-20141附录B(资料性附录)两轴汽车质量参数测定方法记录表B.1两轴汽车质量参数测定记录见表B.1表B.1汽车质量参数测定方法记录表汽车型号底盘号测量设备测量日期实验员驾驶员测量地点单位kg正方向驶上台秤反方向驶上台秤整车质量(0G)轮荷轴荷整车质量('0G)轮荷轴荷整车质量(''0G)整备质量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设计质量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满载质量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
本文标题:整车质量及轴荷分配测量方法-2014050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0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