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选修3第4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
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冷战”的概念(Coldwar)是指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1784~1865)“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根本对立(根本原因)为什么采取“冷战”的方式?①二战后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②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贸然开战。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温斯顿·丘吉尔:《和平砥柱》“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1947)马歇尔计划(1947)经互会(1949)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北约(1949)华约(1955)“无论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和美国安全有关.....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宣告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极权主义”指的是什么?•“自由国家”指什么制度国家?•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思考:马歇尔真的是慈善家吗?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现称霸战略观察左图,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课外探究】同:遏制苏联,稳定资义秩序,确立美国霸权地位。(实质)“马”是“杜”在经济上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的继续和扩大异:“杜”:政治上公开反共反苏“马”:经济上隐蔽控制、联合西欧共同反共反苏“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杜鲁门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两者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军事政治集团军事上遏制苏联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目的:性质: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影响:A对苏联和东欧形成了包围圈,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B是美国组织的最大军事政治同盟,是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2.苏联的对抗措施㈠政治: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①成立:1947.9②影响:A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1948年6月苏联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恶劣影响。)1949年1月A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B苏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㈡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影响: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与北约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A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955年5月影响:C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㈢军事:华约组织北约华约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有何影响?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特征全面“冷战”局部热战欧洲亚洲美洲德国分裂1949朝鲜半岛分裂1945古巴导弹危机1962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三.第一次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①背景:A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B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在德国问题上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②概况: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③影响:加速了德国的分裂1、全面冷战: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德国一分为二三、无形的对抗,有形的伤害—“冷战”的影响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苏占区法占区英占区美占区美苏采取分裂德国政策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先后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占区单独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美苏冷战:柏林危机柏林墙全长近155千米,高3.5~4.2米的柏林墙,其中水泥墙114.5千米,铁丝网55千米。沿柏林墙建有108千米长的防坦克路障,123千米长的电网和装有一触即发装置的铁栅栏、布雷区和自动射击装置等。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被隔开的东西柏林冷战之亚洲:朝鲜分裂(1948年)2004年,朝鲜金刚山,韩国探亲者挥泪告别朝鲜亲人。三八线南北朝鲜军事分界线,南方新铺了小石头,北方的是黄沙。大韩民国(南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北纬38度线亚洲:朝鲜的分裂(1948)也是美苏冷战的表现和结果:1、全面冷战:古巴导弹危机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三、无形的对抗,有形的伤害——“冷战”的影响争霸表现三:古巴导弹危机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在委内瑞拉“解放者”军用机场降落。这是1991年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西半球着陆。此间有舆论认为这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对这两个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B.都发生在“冷战”时期C.都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对立斗争D.都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A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5))三、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冷战”的影响热战之亚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5)三、全面冷战局部热战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1950—1953年)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被迫撤军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消极:冷战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果,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干涉他国内政,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新敌人”指的是()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解析根据“昨天的光荣的盟国”排除B、D两项;二战结束前后,英国与美国始终是盟国,排除A项;但二战结束前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此后进入了“冷战”。12345C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这里的“极权主义”是指()A.希腊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B.欧洲的法西斯C.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D.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12345解析随着二战结束,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希腊和土耳其由于严重的经济、政治困难导致共产党活动极其活跃,引起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英国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援助,故选D。答案D123453.中国漫画家黄远林曾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如右图),请问漫画指的历史事件是()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登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2345解析由图片中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的信息及二者的身份比喻可知,是借援助西欧达到控制西欧目的的马歇尔计划。答案C12345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2345解析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答案B123455.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12345解析“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政策的根本因素。答案D123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遏制”理论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似点是()①直接挑起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战争②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反对苏联与东欧国家③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④反对共产主义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遏制”理论只是为美国杜鲁门政府制定冷战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未挑起东西方之间的战争,故①错误,排除A、D两项。美国的“遏制”理论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都含有反苏反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故选C项。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B项错在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它不诉诸武力;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新应用,C项错误;D项的标志事件应是华约组织的建立。3.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C.帮助西欧和苏联战后恢复经济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容易误选C项。根据“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可排除A项。B项材料中未体现
本文标题:选修3第4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3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