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10章测试题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一、选择题1.南海海域每年设一个休渔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B.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C.鱼类是可再生资源,可不设休渔期D.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2.“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提醒我们该如何处理人地关系,下面理解错误的是()A.和谐发展,注重生态文明B.尊重自然、切实保护环境C.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D.全力开发,相信人定胜天3.有关我国今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B.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大量吸纳国外廉价劳动力发展新兴工业C.进一步加大初级产品的出口量,来换取外汇D.加强独立自主,不依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大大减少外贸进口4.要想做到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正确的做法是()A.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B.我行我素,按领导主观意志办事C.顺其自然,靠天吃饭D.短期效益,仅顾眼前利益5.在国际组织上,我国是()A.联合国的一般成员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C.没有参加任何国际组织D.参加了所有世界组织6.“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最妥贴的是()A.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B.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D.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使用7.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A.闭关锁国,放置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B.只与经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对话C.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D.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8.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9.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③中国总人口居世界第1位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为了减轻雾霾现象的发生,我们倡导的行为是()A.B.C.D.11.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首先开放开发的地区是()A.西部地区B.中部地区C.沿边地区D.沿海地区12.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发展叫()A.可持续发展B.均衡发展C.超前发展D.差异发展13.我国下列经济发展政策能体现国际合作的是()A.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C.本世纪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14.下列关于我国国情叙述错误的是()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C.东部地区水土资源分配不合理D.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不能没有中国C.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D.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治理环境污染还不迟16.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A.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B.“神舟十号”飞船升空C.青藏铁路通车D.中国维和部队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风范17.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位于广东省的有()①厦门②深圳③珠海④汕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A.经济发展的速度B.GDP的高低C.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D.在发展的同时不损坏今后发展的利益19.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发生争议时的态度是()A.坚决抵抗B.不理不睬C.和平谈判D.听之任之20.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二、综合题21.中国是一个________的大国.________,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又一基本国情.22.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地关系________,区域发展________.2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一带一路”涵盖亚洲、________和非洲.(2)“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交通要道有:①________海峡、②________运河.(3)“丝绸之路”所经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大陆内部降水________,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24.读“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工程是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盆地通过管道输往长江中下游地区,“东输”的终点是________市.(2)①工程穿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________走廊、________高原、________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工程三次穿越________河,一次穿越长江,工程量十分艰巨.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工程分为南、北、中三条输送线路.南线的终点是________工业基地.(4)②工程是________,主要把________的水调往我国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5)④工程中的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通车运行时车厢采取全封闭方式,为什么?25.伴随“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胜利召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成为当前中非关系主题.读图回答.(1)丙图表示的类型主要分布在甲图中________地(填字母),到该地区的游客经常可以看到的动物是________(单项选择).A.猩猩、河马B.长颈鹿、斑马C.袋鼠、鸭嘴兽D.大象、鸵鸟(2)有人认为非洲是一个“热带大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3)我国“Q优”6号水稻在尼日利亚试种成功,必将缓解当地的粮食紧缺问题.根据甲、乙两图分析尼日利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4)安哥拉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乙图中箭头为我国某油轮运输石油的起始航线,目的地是浙江宁波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请写出该油轮海上运输线(必须写出经过的海上重要交通要道的名称).(5)简述非洲国家应当如何处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答出2条即可)26.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________,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读图a,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________大开发、促进________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江西属于图a中的________地区.(3)在发展道路上,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图b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短缺,图c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走________发展的道路.(4)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请你列举一条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鱼类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合理、过度捕捞,就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休渔期就是禁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生长、繁殖的季节习性,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设休渔期可以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对鱼类的生长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2.D【解析】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要和谐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尊重自然、切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全力开发,相信人定胜天”是错误的做法,会违背经济规律。3.A【解析】A.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故符合题意。B.我国要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故不符合题意。C.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工业制品的出口量,来换取外汇。故不符合题意。D.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浩荡洪流,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故不符合题意。4.A【解析】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我行我素,按领导主观意志办事;顺其自然,靠天吃饭;短期效益,仅顾眼前利益绝对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5.B【解析】我国参与了很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奥委会、世界贸易组织、红十字会等。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6.B【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其宗旨就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就是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上述答案中B符合题意。7.D【解析】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中国的国情,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8.B【解析】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9.D【解析】(1)我国国力强盛,但不是最强的,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故①错误;(2)中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故而人均资源不足,故②错误;(3)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故③正确;(4)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但由于人口众多,故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故④正确.10.D【解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为了减轻雾霾现象的发生,我们倡导﹣﹣绿色出行,如骑自行车出行、步行,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11.D【解析】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等沿海地区打开国门,设立经济特区。12.A【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需求,又不对后代入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其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3.A【解析】国际合作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能体现国际合作.14.A【解析】(1)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故B正确;(3)我国东部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故C正确;(4)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故D正确.15.D【解析】A.B.C.所叙述的内容观点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6.D【解析】中国维和部队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17.B【解析】在世界经济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中,我国顺应历史潮流,于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建省,开始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着一条更为艰辛,也更为辉煌的特区之路。2010年,我国又在新疆建设喀什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的是深圳、珠海、汕头。18.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需求,又不对后代入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其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10章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8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