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知识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第1页共15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2.了解基本游客心理学;3.了解“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的一般经营管理知识;4.了解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懂得如何突出农家特色,设计出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教学重点】设计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教学难点】将农业生产资源体验方式与农村生态资源体验方式有机结合,设计游客参与的体验活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学时分配】12学时专题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介绍〖引入〗国家政策: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休闲农业〖理论知识〗一.休闲农业介绍1.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休闲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功能,增进民众对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第2页共15页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休闲农业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意识。2.休闲农业基本功能①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②社会功能:增加城乡居民接触,拓展农民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别,提升农村生活品质。③教育功能:提供人们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等。④环保功能:为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必须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并借助休闲农业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做好资源保护工作。⑤游憩功能:提供人们休闲场所,从事健康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增加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休养心身的作用。⑥文化传承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同时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二.乡村旅游1.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等要素,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参与、娱乐、体验、科普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休憩时间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青睐。2.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①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与都市相对的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②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它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③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④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第3页共15页统风俗为资源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两者含有公共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⑤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⑥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3.发展乡村旅游的三要素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旅游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可以估算的,但机制和过程尚不完全明确。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过高估计,会导致发展停滞、后退,甚至导致地方旅游业获得利润能力的损失。过高估计必然会过高估计对旅游设施的需求。1991年美国国家(州)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的州正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50个州中的30个州具有目标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70%以上的美国居民在乡村娱乐。1993年英国每天接待的乡村旅游者为90000人,估计84%的人口每年进行一次乡村旅游。反观我们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三大要点。①政策扶持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乡村旅游的正常稳态发展。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因此国家,乃至当地政府都要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质性扶持政策。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编制、人才培训和重点项目的开发等等。②完善管理办法一是,实行服务质量监督。对每户农家建立档案,并采用乡村旅游点的标志授牌、等级评定、记分考核、实施奖惩等可行办法,对于经验优良的农户给予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第4页共15页定的奖励,对于做出违反管理的农户则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取消该乡村旅游经营内容。二是,加强服务动态管理。即积极组织经营农户参加服务礼仪礼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细分目标市场,明确服务原则。要做好值班工作,确保随时向游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并记录在案。③加大宣传力度例如:目前,龙坞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头的老客户。这些游客是来自开业之初游客高峰期的,而近来的新客户则非常至少。散客的数量有限,而且时间也较为分散,不利于实际经营。此时,龙坞茶村的服务容量显然是未饱和的,大量的开业农户仍在“待业”状态,因此暂时可以放下对游客容量问题的忧虑,一心加大宣传力度。只有有了足够的客源,才谈得上分摊客户,才能让农户看到项目的前景。专题二:如何开办“农家乐”〖引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独特农家生活使越来越多城市人向往,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顺应着这种潮流,农家乐在我市周边农村逐渐兴盛起来。它的兴起,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也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面对节假日不断涌入乡村旅游的游客,许多农民朋友却不知如何经营,更谈不上长远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专题主要谈谈“农家乐”的经营。〖理论知识〗一.农家乐现状分析:由于农家乐经营效益好,那怕是条件简陋、设施单一却依然能给投资者带来5-30多万元的收入,因此,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周边大量涌现,一些没有特色的农家乐在火爆几年后经营回落,无法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对全国的农家乐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份的农家乐经营者存在如下弊端:1.经营规模小,竞争激烈:目前全国的农家乐90%都为个体户经营,且均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不利于产品的推陈出新;而普通农家乐进入门槛低,常常造成一个景点数家农家乐经营,而相互间又没有特色差异,因而竞争异常激烈。2.产品缺乏特色:由于规模与经营者性质原因,造成农家乐产品往往数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第5页共15页没有更新,菜系基本沿用普通餐馆、饭店的菜系,客户极易产生厌烦感,因而回头客较少。3.产品原料品质无法保证:食客冲农家乐而去,冲的就是产品的绿色、纯天然与无污染,但普通的农家乐根本无法做到自产自销,从而造成大部份农家乐经营原料为当地市场购买,质量上无法达到纯天然无污染的基本要求。4.经营场所缺乏农家特色:当前大部份农家乐经营场所与城市基本无异,无法体现出乡村独有特色。二.游客心理分析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旅游活动中有些什么需要,他们为什么外出旅游,他们对哪些东西感兴趣,这些问题都是旅游服务、旅游管理以及安排旅游设施和活动的依据,是经营“农家乐”应研究的首要问题。1.需要的概念需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条件不足时心现不平衡状态,力求消除这一状态的内部驱力就是人们的需要。比如:缺乏食物时,人体内血糖就会降低,机体活力减弱,人就会感到饥饿乏力,出现对食物的需要。2.需要的分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1)按起源不同可把需要分为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大类。①天然需要起源于生命现象本身,是对维持自己生命和延续后代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比如对饮食、睡眠,运动和休息,防寒和避暑,以及阳光、空气、水、安全等的要求。②社会需要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劳动、交往、成就、社会赞许、知识、道德、美与宗教等的需要。(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也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①物质需要指向一定的物质或物质产品,由占有这些物品而获得满足。比如对衣食住行等生活物资,对工作劳动的物质条件等的需要。②精神需要是对精神生活和精神产品的需要,比如对知识和知识产品,对美与艺术,对宗教和道德,对爱与友谊,对荣誉和成功等的需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密切相关的,精神以物质为基础,对物质的追求中也包含一定的精神要求,比如对住房要求高雅,衣物要求入时漂亮,食品要精美。精神需要也离不开物质,比如对美的追求,一定要落实在美的事物上。3.消遣型旅游者的需要的特点(1)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第6页共15页这主要是因为,除了退休者以外,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休假时间外出旅游。我国旅游“黄金周”期间的情况更是这方面的典型。(2)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消遣型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的出游时间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例如,在得知某个旅游目的地出现安全问题、或旅游接待工作质量下降、或旅游产品提价过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临时改变出游计划,另选其他的旅游目的地。(3)对价格敏感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更关心价有所值,因而大都对价格比较敏感。对于一个旅游企业来说,如果产品定价出现失误,则无异于自动将顾客推向竞争对手。三.树立经营理念1.要找准切入基点、突出乡土特色。因为农家乐传播的是乡土文化,体现的是淳朴自然的民风民俗,盲目追求豪华高档,简单地把城里的一些娱乐项目搬下乡并不可取,必须依托当地文化,因地制宜。如春天组织游客踏青、欣赏田园风光,夏天到山林采蘑菇,秋天进果园摘果尝鲜等。让游客参与到当地特有的农村日常生产生活中,品味原汁原味的农村地域文化,这是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2.找准消费群体、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在我市,选择农家乐旅游方式的一般都是中等能力的消费者。为此,“农家乐”所提供消费服务要突出农家特色,价位要适度。尤其要注重饮食、住宿、卫生和环境安全,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乐于回头。3.找准发展方向、提倡产业经营。据了解,目前我市“农家乐”还是以散户农闲时经营为主,难显其优势。而从我市“农家乐”开展比较成功的几个旅游景点上不难看出,“农家乐”也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以村或者散户联合的形式,组成农家乐生态旅游村。四.经营之道我们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农
本文标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2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