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手法之旧QC七工具
)1第三章QC手法之旧QC七工具)2用于解决问题的QC手法(1)收集数据把握事实①什么叫数据品质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思考、作出判断,而数据正是反映事实的,因此,品质管理的基本是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思考、作出判断的活动。②数据的种类一般讲“数据”时,指的是用数字反映事实的“数字数据”。但是,用语言表示的“语言信息”有时从广义上也往往作为数据来对待(新QC七工具)。数据可以说是“把通过观测、观察等手段获得的事实用数字这种任何人都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用数据说话的人,不会说“我想是……”或者“应该是……”。计量值数据(测量得到的数据)[例如]轴的尺寸(mm)、钢材的张力强度(kg/mm2)、重量(g)、温度(℃)、湿度(%)、等待时间(分)、速度(km/h)等。这些品质特征(表示产品品质的性质)是连续地变化的。因此它们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数据。计数值数据(数数得到的数据)[例如]不良个数、缺勤人数)、钢板表面划痕的个数(缺陷数)、访问次数、顾客人数等。(不良率和每单位产品的缺陷数这也属于计数值)这些品质特性是1个、2个……不连续的变化。不会有3.14个等等这样的值,所以可以通过数数得到数据。数值数据)3③准确数据的取得方法所谓准确数据,指真实地、准确地表现事实的数据。为了取得准确数据,必须遵守以下事项。理解取得数据的目的*取数据时,重要的是应充分理解“为什么要取数据”。如果不理解目的,往往会出现需要的数据没有取,取的是不必要的数据,或者费半天劲取得的数据没有用等情况。*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取得数据,把取得的数据有效地灵活运用才是目的。明确取得数据的条件《用5W1H表示》*为什么Why…理由.目的*什么What…对象*何地Where…地点*何时When…时间*何人Who…人*如何How…方法数据要忠实地反映事实的真实状态*一般取数据时,很少有对调查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取数据的情况。多数情况下,是对全体中及少部分样品或资料进行调查。这时,样品必须能够代表要调查对象的全体。*为了要获取能代表全体的样品,应把全体对象认真混合,形成相同概率后再抽取(随机抽取),这点很关键,并且应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采用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也很重要。数据会有离散性*一天或者一个月的平均气温是把测量到的值(数据)平均后形成的,即所谓加工后的数据。每次观察、测试得到的、没有经过加工的值称为原始数据。*只有理解数据有离散性,并掌握其离散性,才能准确反映被测物体的状态。)4⑵QC手法的意义品质管理中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以数据为基础,把握“事实”,对事实进行研究,“依据事实”作出判断,采取具体行动。◆QC手法的运用QC手法有很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时,以下几点很关键。*能够简单地完成*马上明白*大家都会用*事实取得数据数据的处理判断对策行动QC手法的活用品质管理中的解决问题,是利用数据调查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运用QC手法、通过数据把握相互间的关系,并加以解析,进而采取对策,以期获得理想的结果,消除原因的影响。这正是为什么说在用数据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方面,QC小组活动不是单纯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科学活动的理由之所在。为了处理数据,亦即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必不可缺的工具正是QC手法。QC七工具*新QC七工具先掌握最基本的“排列图”、“特性要因图”、“分层”、“检查表”、“图表”等技巧后,再向“直方图”、“分布图”、“管理图”挑战。)5“QC七工具”与“新QC七工具”#QC七工具(处理数值数据)①分层②检查表③排列图④特性要因图⑤分布图⑥直方图⑦图表、管理表#新QC七工具(处理语言数据)①亲和图法②关联图法③系统图法④矩阵图法⑤矩阵.数据解析法⑥矢量图法⑦PDPC法)6解决问题所常用的QC七工具分层检查表排列图因果图散点图带状图直方图管理图系统图关联图矩阵图○○○●○●○○○○○○○○○○●3●●○○○○●○●○○○分层比较●○○观察时间上的变化●●了解关系的密切度●○●●○6○●○○○○●○○○落实管理方法把握问题确定题目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活动计划研讨对策实施对策把握要因的影响程度调查特性的现状把握特性与要因的关系将对策内容标准化确认效果7选定课题把握现状与设定目解析要因研讨与实施对策落实标准化与管理1245解决问题的程序QC七工具)7QC七工具)8一.什么叫分层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分为几个部分”。在QC的场合下,通常将根据所具有的共同点或特点(如不良的现象或原因等)把全部数据分成几组的做法称为分层。排列图是指按现象或原因的类别对有关问题进行分类,并采用柱状图和累计曲线的形式,依照各项数据的大小顺序,将有关问题加以排列之后所形成的图。分层[例如]照相机组装工序的数据表对2月1日至2月5日间所发生的91件不良品按“日期、星期”和“不良项目”进行如下分类。按日期分类按不良项目分类2/1(星期一):18件螺丝松动:33件动作不良:5件2/2(星期二):20件里程表有灰尘:12件缝隙不良:3件2/3(星期三):20件外面伤:18件零件掉落:3件2/4(星期四):17件焊接不良:5件外面脏污:2件2/5(星期五):16件粘接不良:10件对照相机组装工位发生的不良品,按“日期”和“不良项目”分类。)9二:分层的方法进行分层时,原则上必须选择对特性(结果)产生影响的要素,作为分层的标准(项目)。分层可以说是“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所必须遵循的一种基本思考方法”。分层的思考方法也被下列的一些手法采纳:*排列图是把分层后的数据表示为柱图进而按大小顺序排列、标出累计曲线后所形成的图。*特性要因图也是在对原因系列(要因)按大骨、中骨、小骨进行分层之后形成的。*记录用的数据表也对数据进行分层,可以方便的收集数据。标准(项目)具体内容1.时间经过小时、上午、下午、刚开始作业时、刚结束作业时、白天、夜晚、日期、星期、周、月、季度2.作业员的差异作业员、男、女、年龄、岗龄、班次、新人、熟练工3.机器、设备的差异机器设备、型号、新旧、生产线、工具夹4.原材料、零部件的差异厂家、供货商、产地、入场批次、制造批次、零件批次、化学成分、在库期限5.作业方法、作业条件的差异加工方法、作业方法、生产线的节拍、作业条件(温度、压力、速度、工具)、气温、温度、天气6.测试方法、检查方法的差异测定器、测定人、测定方法、抽样、检查人、检查地点、检查方法、照明条件7.其它新产品、老产品、初始化产品与其他、良品、不良品、包装、运输方法)10㈠什么叫检查表为了获取数据并加以整理,必须采用某种手法,以方便的记录有关数据,并且以便于整理的方式把这些数据集中起来——检查表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一种表格;通过检查表,只需进行简单的检查(确认),就能收集到各种信息。㈡检查表的种类①不良项目别检查表②用于调查工序分布的检查表(例如作成直方图时)③用于调查缺陷位置的检查表等检查表检查表年月日:产品名称:工厂名称:工序:系名:检查总数:检查员姓名:种类确认小计表面伤///裂纹////////最后加工不良////型号不良//////其他合计)11㈢有关检查表作成方法的注意事项1.明确取数据的目的*不良的发生状况、产品或零部件的状态*是否处于受控状态2.整理调整项目*列出调查项目清单*决定项目数量*对项目明确履历,以便收集数据后能进一步分层。(工序、设备、材料等)3.确定检查方法*期间*全数还是抽样*检查数量*检查人员*检查标记4.制定检查表的格式*用纸的大小*用纸的布局*科内格式的统一5.实施*如果不能按预期的目的使用,则应予以改善6.检查项目的确认修改*最好经过一定的时期后进行确认修改。管理项目的重点有时会发生变化。)12㈠什么叫巴雷特图在制造现场通常会发生不良、工伤、故障、不满等各种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点,如果分别按项目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很多场合下,其中2~3个项目占据着全部的大部分。巴雷特图是这样的图,就上述问题而言,按现象、原因进行分类,按数据大小顺序排列,用柱形图和累计曲线表示而形成的图。巴雷特图巴雷特图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雷特就当时国民的财产与所得的分布曲线考虑出来的一种反映其特征的法则。并因此发现了财产的绝大部分为一小部分人所拥有,大部分的国民处于贫困状态。劳伦斯为了表现所得分布的不平等,用累积度数的百分率曲线表示出了这一现象,取名为劳伦斯曲线。对于这个巴雷特法则,美国的朱兰博士认为可以应用于品质管理,推荐把它用在不良对策中发现重大问题。即:不良损失额中的大部分被几个项目的不良所占据。剩下的及少部分由多数的不良项目占有。如果对前者的不良项目制定不良对策予以实施,即可大幅度的降低成本。财产的累积百分率1001000劳伦斯曲线人口的累积百分率)13020406080100120脏污涂层划伤电镀变形碰伤颜色其他0%10%20%30%40%50%60%70%80%90%100%不良项目别巴雷特图不良件数累积比率不良项目合计132件检查台数650台(件))14照相机组装工序不良项目检查表产品名工序名测定方法测定机械记录员2月1日2月2日2月3日2月4日2月5日一二三四五螺丝松动/////////////////////////33距离计积尘///////////12外表划伤////////////////18焊接不良/////5连接不良/////////10动作不良/////5间隙不良///3部件摔落///3外表污迹//2计91检查合计2037不良率4.5%日期合计批号日期星期不良分类项目为制作排列图而进行的计算不良项目不良件数累积不良件数累积比率螺丝松动333336.50%外表划伤185156.0%距离计积尘126369.2%连接不良107380.2%焊接不良57885.7%动作不良58391.2%间隙不良3部件摔落其他3外表污迹2计91——100.0%100.0%91)15㈡排列图的读解与使用方法【读解方法】横轴上的分类项目,尽可能是那些容易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各种原因。数据收集方法得当,则容易取得效果。纵轴上尽可能以损失金额来表示。⑴看出采取行动的顺序。⑵可对报告、记录、成果等进行确认。⑶可查清不良、故障的原因。⑷以金额加以表示,可以进一步弄清内容的内涵。*即便是同一件不良,对损失的影响程度常常有所不同。⑸柱状图的高低不平情况若趋于缓和,可尝试变换一下纵轴、横轴的内容。排列图可以提供如下多种信息:*不良、失误等的总数有多少?*它们的大小顺序是如何分布的?*如果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其中的哪一件,可望在总体上收到多大效果?)16⑴什么叫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是[把认为是问题的特性(结果)和给于其影响的要因(原因)间的关系系统综合成的鱼骨形状的图]。特性要因图大骨小骨孙骨中骨主要原因结果①最重要的是特性要用结果体系来表示②为了解析要因,将作为原因的要因一直细分到大骨、中骨、小骨、孙骨)17⑵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应尽可能让更多的有关人员参与特性要因图制作,充分理解问题是什么,并按下列步骤总结大家的意见。步骤1确定作为问题的特性特性是指不良率、尺寸偏差等品质方面的情况,是结果。效率、成本、安全、人际关系等目前被做为问题的项目,可视为结果具体地表述为所掌握的事实。步骤2写出特性并画出椎骨把特性写在右侧,加上方框“”;然后从左往右画一条带箭头的粗线,称之为椎骨。步骤3写出构成大骨的要因从影响特性的要因中,找出涵盖面较广的要因,将其填入大骨处。若代表大骨的特性与物品有关,较简便的归纳方法是列举出4M(作业人员、机械、作业方法、材料)。除此之外,还可加上测定、环境等因素。将不同的工序(如粗加工、前加工、后加工等)作成大骨,也是可以的。步骤4针对每根大骨不断探询“为什么”,画出“中骨”“小骨”“细骨”在画中骨、小骨、细骨时,须对要因进行分解,直至可以采取行动。一般说来,在小骨上即可采取行动。步骤5将被视为对特性有很大影响的要因用圆圈标出来理想的做法是,通过对数据的解析(验证)把握各项要因的影响程度。如没有数据,可以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把有关人员的意见总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可举手2次左右
本文标题:QC手法之旧QC七工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