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学校:使用教师:二0一九年四月单元或章节教学要求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组)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分别是《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古诗二首》分别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雷雨》讲的是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为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稀稠、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把学生带入了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告诉我们无论在大自然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之人;《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和经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激发了我们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这几篇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神奇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等六部分组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元教学重难点1.会认53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及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4.通过优美句段的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课时安排15古诗二首2课时16雷雨2课时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18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主备教师备课时间2019-04-15备课组长审核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字年月日课题15.古诗二首教材分析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故事。第一首是送别诗,写了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后对西湖美景的嫉妒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有人的眷恋。第二首是写景诗,一句一景,动静结合,对仗工整,朴实自然,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西湖、莲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主要意思。4.体会诗人对夏天和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西湖、莲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资源链接生字卡片,相关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古诗。教学资源教材、电子白板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相关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修改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读顺诗句。3.指导读,读出节奏。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6.背诵古诗。五、拓展,丰富积累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叶——无穷碧不同情在景中花——别样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绝句》。2.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教学重难点1.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教学资源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媒体课件相关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修改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A.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3.学习“鹂”、“鸣”、“翠”B.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C.学习第三句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玲、拎、冷、铃、零、龄、领)D.学习第四句(辗转)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4.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四、想象诗句,感受美1.生配乐读,想象画面。2.总结《绝句》3.练习。五、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板书设计绝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教学反思课题16、雷雨教材分析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学习时将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相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地印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窗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3.养成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2.养成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教学准备资源链接相关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认识生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初步记住一些生字.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认识生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初步记住一些生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激趣导入1.(出示天气符号)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找出表示“雷雨”的符号。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雨的课文。出示题目、齐读。(板书:雷雨)二、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哪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教师参与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预设: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三、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大声朗读,自由读,小组读。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了,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大家跟他打个招呼吧!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课件,动画效果给出读音展示。指名读,齐读。2.记字形。生字读准了,生字的样子记住了吗?谁有好办法把它们记住?压:一间工厂把泥土压碎了。乌:小鸟没有眼睛变黑了。垂:睡觉的睡减去目。四、精读课文雷雨前。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进行引导,如雷公公打起了乌云宝宝的屁股,乌云宝宝吓得跑起来了。2.指名说说。3.老师这里有一副画,看看画上面都有些什么呢?它们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图。(出示乌云、蜘蛛、蝉等图片)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雷雨前什么样的景象?(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教师指导: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吹乱摆垂逃)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教师指导:“垂”用得好。从中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急地溜走。(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5.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渗透安全知识)(1)打雷时,在室内要关好门窗。(2)打雷时,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3)打雷时,不要接打手机。五、作业布置1.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象?课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今天学习的前三个自然段,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2.预习下节课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对比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积累与生字有关的词语。学习重点1.朗读课文,对比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积累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到来之前的景色,同学们再朗读一遍(读1~3自然段)。很好。今天我们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板书:雷雨雷雨中雷雨后)二、品析课文1.雷雨中。(出示4~6自然段原文)。(1)默读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2)课件展示雷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雷雨时有什么现象。(3)找出这些自然段中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4)品读句子。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②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这句话说明雨下得怎么样?(说明雨下得非常大。)③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两个渐渐地,体现出了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变小,说明了雷雨变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2.雷雨后。(出示7、8自然段课文)(1)结合课件回答: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彩虹、蜘蛛、青蛙等)请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2)品读句子。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描述彩虹。②蜘蛛又坐
本文标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5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