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搞好四个“互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搞好四个“互动”单位:禹城化工总厂小学作者:杨玉萍电话:0534—7362157邮编:251200Emai:yhxxwzh@163.com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讨会交流论文2题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搞好四个“互动”杨玉萍(山东省禹城化工总厂小学251200)【内容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搞好四个“互动”。主要包括自我互动,提高素质,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师师互动,优势互补,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师生互动,突出主体,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生生互动,共同提高,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互动”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落实课题实验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关键词:综合实践互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最具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因此,在这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打破传统教学,变以往教学的单向行为为双向互动行为。我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认为有效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当注意搞好四个“互动”。对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各位教育同行商榷。一、自我互动,提高素质,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既是课程改革一场革命,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不断从“旧我”走向“新我”,由“旧戏台中角色”向“新戏台中角色”的转换。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旧课程的水中泡大的”,耳濡目染于传统教学,因此他们对于传统的教学“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而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教学则有点“格格不入”,甚至感到茫然,无以应对。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身上实际上存在两个“我”,即“旧我”和“新我”。“旧我”束缚着“新我”的再生,“新我”一时难以摆脱“旧我”的桎梏。作为教师,要直面这两个“自我”的互动。因为在这互动中只会有两种结果,且二者必举其一,而毫无疑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新的“自我”的产生。作为主动适应课题实验要求的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要体现在:(1)加强对综合实践的教学理论和信息的学习,以进行科学的洗脑,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课题实验。(2)努力实践综合实践课程,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完善和更新,不断地在课题的实验和发展中获得“新生”。二、师师互动,优势互补,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较多的是靠单边作战,靠单个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将需要更紧密的合作和良好的互动。综合实践课程提倡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例如山东省教研室主编的《综合活动》第三册第九课“聚焦生活垃圾”,在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学生就打破班级学科界限,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许多内容,学生要利用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等多种校内课程资源。因此需要教师群体参与,彼此合作。这种合作包括教师与教师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合作、实验员与实验员合作、教师与辅导员合作、辅导员与辅导员合作等多方位合作。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也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参与,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教师,是难以完成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需要的,从实验情况来看,宜采用如下方法。第一,以班主任为核心,配备一二名学科教师作为指导小组。这种组合方式有利于发挥班主任这一角色特具的组织管理与协调的经验和能力优势,也有利于发挥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第二,每班配备一名专任教师,同时进行年级协作,把一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在某一个班级活动中,指导组人员全部参与,可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并可发挥小组同质的信念优势,配套的专业优势、活跃的智能结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分享各人不同的教学思想、观点,在各人的教学方法及措施上相互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指导小组的成员间彼此协作、相互通融。三、师生互动,突出主体,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同处于一个教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的中心活动就是交往。而这种交往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作业,忽3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和强调教师和学生间的动态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诸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全方位的交流。通过上述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这种互动,包括师生间相互融通、相互影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事实上教学中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形成和谐、协调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情绪,进而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再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使得教与学的双方都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投入,对教学中的双向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会使教学活动出现高效率、高质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互动过程的主要表现在:1、师生共同参与主题设计。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我一直坚持先由师生共同设计主题方案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先决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如学生在学完《畅游信息世界》(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完之后,学生对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致要求教师继续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进一步研究上网信息。我安排了两课时与学生对这一主题设计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组合小队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及时参与小组之中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结果全班自主分成了十二个小组,形成了十二份不同的方案。2、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准备。学生设计的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有好多活动项目组成。如“争做护绿小使者”这一主题中,有的小队提出要在学校橱窗内布置拍摄的照片和绘画的作品,有的小队提出要开诗歌朗诵会,有的小队提出要请老师协助拍摄春景,再配上作文、音乐,在校园广播站广播。这些活动,需要诸多的准备工作。我为学生出一些点子,给予适当的帮助,所有工作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个小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个兴致高涨,忙得不亦乐乎。3、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总结。让学生参与总结,能使学生在总结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认识到不足,不断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开展。总结可先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升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同伴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评价,使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更大效益。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更进一步验证几千年前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和“弟子不必不如师”。在今天的时代,学生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他们的老师,值得老师学习,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从这一点上说,师生间的互动,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绝不是粉饰之词,而是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客观需要。四、生生互动,共同提高,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不但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融通,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首先教师要注意点和面之间的联动。教学中教师往往要和学生代表即学生中的“点”进行交流、互动,在这同时还有另一层面的互动不能忽视,那就是学生之间的“点”和“面”之间的互动,教者要考虑学生中的“点”对于“面”所起的作用,在两个层面的互动上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教者在教学中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小组成员间要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十分频繁,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生生互动”的另一种形式是学生彼此间的各种比赛、挑战活动。如在实践活动中,让同学间按照预设的活动方案,互相比赛或发出挑战。或者是学生间的互相评判,例如在交流、讨论的学习活动中,让一部分学生来当评委,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伙伴,对各种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或褒贬、或抑扬、或深思、或喧闹、或严肃、或活跃,所展示的也许仅是一技之长、一孔之见,但课堂上所呈现的却不再是教师简单地灌输、传道、授业、解惑、释疑的单边活动,不再是教师“教”的场景,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动有序、妙趣横生的学习场面。“生生互动”不但表现在课内,而且大量地表现在课外。比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与4解决(或专题的确定与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而问题的提出或专题的确定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这种问题的提出、专题的确定,可以是教师提供,更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更可以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探索。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的需要多人合作,有的需要互相借阅工具书,有的需要互相借鉴那些并不具惟一性的答案,还有的需要互相评价结果,这些都需要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和交流。作为教师,所需要的不是越俎代庖,而是积极引导,不是“独泛其舟”而是“顺水推舟”,不是“力挽狂澜”,而是“推波助澜”,让学生在充满无限情趣和魅力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总之,综合实践课程所独自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活动模式、组织形式有别于传统教学,“互动”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落实课题实验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对此,本文仅是尝试。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齐永胜、刘美欣.《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学与管理》.教育与管理杂志社出版.2003.5.15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当代教育科学》.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社出版.2003.4
本文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搞好四个“互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3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