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曾国藩一勤则天下无难事成就伟业者,不必有过人之聪慧,但必有过人之勤奋总结例会——曾国藩(1811.11——1872.3)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不可为官自傲。他严于律己,勤奋刻苦,对后人谆谆教诲,在官场和人生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曾国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跟他所倡导的“五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曰身勤所谓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他认为作为将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出一个好的典范,别人才会信服你。在企业中,经常有正确的政策或者制度(配网软件、SVN系统)不能有效执行下去,究其原因,是部分干部的不作为。作为领导的臂膀、下属的榜样和连接公司与普通员工的桥梁,干部如果都不认同或者有效执行公司的政策规定,那还如何指望下属会执行?言传不如身教,作为干部,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只有用亲身的行为去引导下属和周边的人,才能真正让人信服,公司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干部要以身作则二曰眼勤所谓“眼勤”,就是要观察入微,注重细节。有一天,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曾国藩慧眼识人,为国家选拔出了优秀的人才,是因为他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在我们企业日常运营中,同样也离不开这样的“观察力”。在公司召开的各中心例会上,很多发言的同事都说没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公司协调的事项,但是真得没有吗?从公司各方面反映的信息来看,我们很多工作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不是没问题,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要等到问题发生,给企业造成损失,那时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善于观察,注重细节,积极开动脑筋,挖掘出工作中现存或者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及时发聩给公司,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三曰手勤所谓“手勤”,就是指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第二个好习惯就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通过坚持读书,曾国藩不仅改变了气质,更磨练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让他成了一代大儒。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曾国藩写家书的习惯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所以造就了他璀璨的人生。其实,成功者的好习惯,很多人不是不理解它的好处,但是没有人去愿意坚持这些习惯。还有就是要遵循这些好习惯,必须要放弃自己原来的习惯。这就需要改变,改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不能够把这种痛苦持之以恒,最终半途而废。所以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成功是一种习惯坚持读书、不断学习,经常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都是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工作或者生活,一个好的习惯,都将给我们莫大的帮助。四曰口勤所谓的“口勤”就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他在湖南任职时,与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骆秉章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为难他。但是这些曾国藩并不放在心上,仍然对骆秉章谦恭有礼,非常热情,这让骆秉章大感意外,当场表态,以后湘军有什么困难,当倾力相助。“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曾国藩秉持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让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胡林翼等名臣,实现了清末短暂的中兴。曾国藩的口勤不仅使他赢得了同僚的好感,还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这在今天我们的企业中仍有重要借鉴的意义。第一,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中国讲究熟人文化,熟人好办事。当我们需要别人协助的时候,显然熟人更愿意去帮助你,事情自然就更容易办成。第二,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在现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都是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相比单打独斗、一个人蛮干,团队协同作战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根据木桶原理,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强不强,是由那块“短板”决定的,所以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也要多多帮助其他同事,提升团队的战斗力。五曰心勤曾国藩不管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所谓的“心勤”其实就是坚定的意志品质。拒绝找借口绝不拖延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大清早就被闹钟从睡梦中惊醒了,他一边想着自己的计划,一边又在怀念被窝里的温暖,一边告诉自己该起床了,一边又在对自己说——再睡一会吧!就这样,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当别人已经开始为了梦想努力工作的时候,你还在做梦。懒惰不仅容易让人沉溺于虚假的享受,还会让人产生一种恶习——拖拉。今天的工作拖延到明天做,明天的工作拖到后天做,日积月累,让你裹足不前。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给自己找到“合理”借口——时间紧、任务重,其实这些都是懒惰造成的。懒惰是人的一种本性,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日事每日毕,给自己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监督,才能避免被它所侵蚀。
本文标题:一勤则天下无难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5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