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修改后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2008.6.4)
1一、施工简介平房乡姚家园新村(农民房部分)G-1楼基础筏板厚度1000mm,而且与其相邻的车库筏板基础相连。主楼底板底标高为-5.50m,车库与住宅相邻部分的车库筏板厚度1000mm,板底标高为-7.90m,两者高差为2.40m。主楼南北向设置一道后浇带,将主楼分为二段;车库南北向设置二道施工带(○1~○11轴范围),东西向设置一道后浇带,将整个车库分为四个部分,因此与主楼结合部的车库筏板基础要与主楼基础筏板同时浇筑施工。作为1000mm厚C30强度等级的主楼筏板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特制定本施工方案。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控制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和大气之间的温差,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由于温差过大而产生的应力裂缝;同时为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接茬范围随浇筑的时间增加而越来越长,因此而产生接茬部位的混凝土出现冷缝等。为此,本方案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1、混凝土中心温度混凝土中心温度=最大绝热温升+混凝土入模温度1.1最大绝热温升根据搅拌站所提供的C30/P8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最大绝热温升和入模温度,配合比为:2强度等级C30/P8水胶比0.41水灰比0.43砂率43%材料名称项目水泥水砂石外加剂掺和料(粉煤灰)膨胀剂其他每m3用量(kg)28117075510018.511234混凝土碱含量(kg/m3)2.21备注水泥为P.O42.5Th=(mc+K·F)Q/C·ρ式中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m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K—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5~0.30,本计算按0.275考虑;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ρ混凝土密度(㎏/m3)Q—水泥水化热(kJ/kg),见下表: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品种水泥强度等级水化热Q(kJ/kg)3d4d5d6d7d硅酸盐水泥42.5270~280282.5~292.5295~305307.5~317.5320~330注本记算Q取295~305的中间值300Th=(mc+K·F)Q/C·ρ=(315+0.275×112)×300/0.97×2362=43.85℃1.2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Tj取混凝土拌和后的温度T0:Tj=T0=[0.9(mcTc+msTs+mgTg)+4.2Tw(mg-wsms-wgmg)+C1(wsmsTs+wgmgTg)-C2(wsms+wgmg)]÷[4.2mw+0.9(mc+ms+mg)]3式中mw、mc、ms、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Tw、Tc、Ts、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取水温15℃、水泥15℃、砂15℃、石15℃;ws、wg—砂、石的含水率(%),取砂、石含水率为0%;C1、C2—水的比热[kJ/(kg·K)]及溶解热(kJ/kg),取C1为4.2、C2为0。故Tj=T0=35.31℃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式中T1(t)=Tj+Th·ξ(t)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j—混凝土浇筑温度(℃),取25℃;ξ(t)—t龄期降温系数(见下表)浇筑层厚度(m)龄期t(d)3691.00.360.290.17T1(3)=Tj+Th·ξ(t)=35.31+43.85×0.36=51.1℃;T1(6)=Tj+Th·ξ(t)=35.31+43.85×0.29=48.03℃;T1(9)=Tj+Th·ξ(t)=35.31+43.85×0.17=42.76℃3、混凝土表层温度(1)保温材料厚度δ=0.5h·λx(T2-Tq)Kb/λ(Tmax-T2)式中δ—保温材料厚度(m);4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草帘λ=0.14;T2—混凝土表面温度(℃);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计算时可取T2-Tq=15~20(℃),取20℃;Tmax-T2=20~25(℃),取20℃;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0,取1.65。δ=0.5h·λx(T2-Tq)Kb/λ(Tmax-T2)=0.5×1×0.14×20×1.65/2.33×20=0.05m(2)若采用蓄水养护时,蓄水深度计算如下:hw=x·M(Tmax-T2)Kb·λw/(700Tj+0.28mc·Q)式中hw—养护水深度(m);x—混凝土维持到指定温度的延续时间,即蓄水养护时间(h);M—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1/m),M=F/V;F—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m2);V—混凝土体积(m3);Tmax-T2—一般取20~25(℃),取22.5℃;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Kb=2;700—折算系数[kJ/(m3·K)];λw—水的导热系数,取0.58[W/(m·K)]。养护时间按6d(144h)计算:5hw=x·M(Tmax-T2)Kb·λw/(700Tj+0.28mc·Q)=144×1×22.5×2×0.58/(700×35.31+0.28×315×312.5)=0.07m(3)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用50厚草帘)β=1/[Σδi/λi+1/βq]式中β—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等的传热系数[W/(m2·K)];δi—各保温材料厚度(m);λi—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βq—空气层的传热系数,取23[W/(m2·K)]A、如选用60厚草帘保温,则β=1/(Σδi/λi+1/βq)=1/(0.05/0.14+1/23)=2.5B、如选用0.07m深蓄水时,则β=1/(Σδi/λi+1/βq)=1/(0.07/0.58+1/23)=6.09(4)混凝土虚厚度h′=k·λ/β式中h’—混凝土虚厚度(m);k—折减系数,取2/3;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A、如采用50厚草帘时,则h′=k·λ/β=(2/3)×2.33/2.5=0.62m;B、如采用70深蓄水时,则h′=k·λ/β=(2/3)×2.33/6.09=0.26m;(5)混凝土计算厚度6H=h+2h’式中H—混凝土计算厚度(m);h—混凝土实际厚度(m);A、如采用50厚草帘时,则H=h+2h’=1+2×0.62=2.24m;B、如采用70深蓄水时,则H=h+2h’=1+2×0.26=1.52m(6)混凝土表层温度T2(t)=Tq+4·h’(H-h’)[T1(t)-Tq]/H2式中T2(t)—混凝土表面温度(℃);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假设为25℃;h‘—混凝土虚厚度(m);H—混凝土计算厚度(m);T1(t)—混凝土中心温度(℃);A、如采用50厚草帘时,则T2(t)=Tq+4h’(H-h’)[T1(3)-Tq]/H2=25+4×0.62(2.24-0.62)(51.1-25)/2.242=50.88℃B、如采用70深蓄水时,则T2(t)=Tq+4h’(H-h’)[T1(3)-Tq]/H2=25+4×0.26(1.52-0.26)(51.1-25)/1.522=39.8℃(7)混凝土内平均温度A、如采用50厚草帘时,则7Tm(t)=[T1(t)+T2(t)]/2=(51.1+50.88)/2=51℃B、如采用70深蓄水时,则Tm(t)=[T1(t)+T2(t)]/2=(51.1+39.8)/2=45.45℃(8)结论经计算选择70深蓄水养护方法,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差以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均小于25℃,满足规范要求,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条件。三、具体措施及施工方法(一)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除要满足强度等级、抗渗要求外,关键要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具体措施为:1、委托混凝土供应商,提出项目部的具体要求,优选材料,控制水泥、砂、石、水及掺合料等原材料的温度,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和出机温度;因此,要求混凝土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如砂、石的遮阳及浇水降温等措施。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及时卸料;如果气温较高、阳光较足时泵管应用麻布包裹,并浇水降温。2、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采用“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针。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8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还要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2~6小时后(根据实际出凝时间确定),先用长杠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抹压光,这样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温度,采用“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待混凝土初凝并完成二次抹压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保持混凝土表面不失水以及温度损失。当混凝土终凝后蓄水养护,蓄水深度≥70(要求抗压板部分外侧模板高于混凝土表面200)。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混凝土内埋设DN15钢管,钢管高出底板面200mm,蓄水时不要将水灌入测温管内,测温采用测温表完成。测量混凝土温度的同时,还要进行大气温度测量,具体测温记录详见测温记录表。1000厚底板范围布置10个测温点,高低跨结合部位布置9个测温点(详见测温点平面布置图)。测温点布置深度:1m厚底板(编号1~10)分别布置在距板底50(A)、500(B)、950(C)位置;高低跨处测温点(编号11~19)布置在距板底100(A)、833(B)、1566(C)、2300(D)位置。910根据以往的经验,混凝土中心温度在3~5天达到最高峰值阶段。测温频率为:各测温点从浇筑到位以后开始每2小时测温1次,一直测到第5天;如果第6天混凝土内部温度开始下降,说明由此开始水泥水化热正在逐渐减弱,混凝土内部温度不会反弹上升,当中心温度与表层温度接近、表层温度又与大气温度接近,同时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又不超过25℃时可以停止测温。在测温期间,要随时监控内外温差是否在25℃以内,如果出现异常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比如用增加混凝土蓄水深度的方法等来提高表面温度,减小温差值,满足Δt<25℃之要求,或采取其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施工方法1、以车库与住宅楼结合部位以南的车库东西向后浇带划分的区域,后浇带以北车库与住宅楼结合部分必须与住宅楼同时施工;以南部分的车库底板,按车库南北向二道后浇带划分为三个流水段进行混凝土施工。2、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一次性浇筑量大(800m3),且受现场场地条件限制,因此,设置二台拖式HBT—80柴油发动机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理论输送量80m3/时(折减后的实际输送量约为50m3/时左右),管径DN125,同时采用6015塔吊1台协助吊运部分混凝土(吊斗容量为1m3),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3、由于底板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且为梁板式筏板基础,施工难度相应加大,因此,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11(1)劳动力组织:考虑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提前组织充足的劳动力,并分成三个作业班组,上个班组未接班前下个班组不得下班,且要向下个班组进行交接班交底;另外,作为夜间施工的班组从人力上需要加强;(2)机械及工具准备:要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作业,从施工机械、工具方面要做好足够备份,避免因机械及工具问题影响混凝土质量;(3)混凝土供应问题:提前与供应商联系,并签订供应协议,同时还要提醒供应商考虑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措施;(4)夜间施工照明问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修改后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2008.6.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4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