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撒母耳记上概论........................................................................2一、在正典中独特的地位................................................2二、作者(1-7章)...................................................2三、背景与主题................................................................3四、年代........................................................................4五、文学特色....................................................................4六、钥节和钥词................................................................4七、核心章........................................................................4八、主要人物....................................................................4九、目的........................................................................4十、大纲........................................................................4撒母耳记下概论........................................................................7一、书名........................................................................7二、作者........................................................................7三、主要人物....................................................................7四、背景........................................................................7五、年代........................................................................7六、核心章........................................................................7七、钥节和钥词................................................................7八、内容与主题................................................................7九、大纲........................................................................8诗歌让主在你身显大………………………………封三贺祂为王………………………………………封底作者:林献羔地址:广州市德政北路雅荷塘(北)荣桂里15号邮政编码:510055电话:020-83821503日期:2012年6月新印没有版权撒母耳记上概论撒母耳记上是一卷引人入胜的书,特别是三位极具风采的人物生平:撒母耳、扫罗和大卫。撒母耳记上有好的开始,但以悲剧收场。开卷是士师时代,以利作大祭司,起初与神的关系很密切,在他与哈拿交谈和训练撒母耳的事上,都显示出他清楚了解神的旨意和呼召(1章,3章)。可是因他儿子亵渎神而被神处罚,神的约柜被掳去,这都使他的终局抱愧蒙羞(4章)。他的死标志着祭司体系的没落和先知的兴起。撒母耳的母亲哈拿从小将他献给耶和华。他是一位注重祷告的人、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先知之一。他了结士师工作,创办了先知学校,并膏立了以色列二王。可惜他晚年也是惨淡告终。他的儿子像以利的儿子那样背逆神,收受贿赂又屈枉正直,以致百姓要求立王治国。扫罗的一生先喜后悲。他很有吸引力,样子又俊美(9:2),且很谦卑(9:21,10:22),是以色列首王(10:24)。他治国初期到处显出超人的领导才华(11章),表现很英勇(14:46-48);但后来不顺服神(15章),嫉妒成狂(18-19章),最后被神收回他的王位(16章)。他的生命每况愈下,因他终日想要杀大卫(20-27章),又求问女巫(28章),最后战败而自杀(31章)。在扫罗的生命中,另有一位伟人崭露头角——大卫,他跟从神(13:14,参16:17),服侍扫罗(16章),杀死歌利亚,成了伟大的斗士(17章)。请留意以色列人的政治是由神权时代转为王权时代的过程。大卫与歌利亚,大卫与拿单,大卫与亚比该令人百谈不厌。先知兴起也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在正典中独特的地位撒母耳记上下,在希伯来文本原是一卷的,但后来编旧约希腊七十士译本时,为了方便翻译,便一分为二。曾命名为“王国史上下”、“列王史上下”。许多人被书中事实所吸引。从教义看,多注意大卫的约和拔士巴犯罪。有人将撒母耳记和列王记叫《王国记》或《列王记》1、2、3、4卷。撒母耳记上下,是士师时代与大卫王室间的桥梁。这两卷书在以色列历史上,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撒母耳记上1-7章是8-12章叙述以色列王权体制兴建的必要引言。许多人认为是君主政体所引起的张力或矛盾:一方面,耶和华命撒母耳为百姓立王(8:7,9,22,9:16-17,10:24,12:13);另一方面,百姓要求立王又被视为一种拒绝耶和华的罪(8:7,10:19,12:12,17,19-20)。二、作者(1-7章)被作者称为“史圣”是当之无愧的。撒母耳只能撰写他生平的事(1章-25:1),而许多资料是撒母耳死后发生的。这可能是跟从撒母耳的一位年轻先知撰写余下部分。另一个可能是祭司亚比亚他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完成这书。他曾与大卫为同事,甚至与他一同度过逃亡的岁月。撒母耳膏立扫罗与大卫,他也为神治理以色列的新秩序作了诠释,这秩序是由君王政体纳入原有体制开始的。撒母耳是这时代的代言人。他地位的重要性可与摩西相比(诗99:6,耶15:1);在以色列由士师统治转进君王统治期间,他对维系以色列与神立约关系所作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本书未明言作者是谁。有人认为是先知拿单的儿子撒希约,即列王记上4:5那称为“所罗门朋友”的,是本书的作者。无论是谁,本书的作者必是所罗门去世(公元前930年)及王国分裂不久(北国沦亡之前)的人(撒上11:8,17:52,18:16,撒下5:5,24:1-9“以色列人和犹太人”的用词;及撒上27:6“犹大王”的用词)。同时,他也必有关乎撒母耳、扫罗和大卫的生平及时代的史料。本书只明确地提及一份这类资料(“雅煞珥书”,撒下1:18),但历代志作者则提及另外四份有关这时期的资料(“大卫王记”,代上27:24;“先见撒母耳的书”、“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代上29:29)。撒母耳的事迹也写在拿单和迦得的书上。书中没有记扫罗和大卫的出生,但撒母记上1-3章详述撒母耳出生后的事,他是以色列王朝的真正奠基人。撒母耳是圣经中最后一位士师(撒上7:15-17),同时也是君王时代第一位先知(3:20,徒3:24)。撒母耳后来继以利任大祭司,先后膏扫罗和大卫为王,又在故乡拉玛设立训练先知的学校,自为监督(参撒上10:5,19:19-20)。三、背景与主题撒母耳记上下卷勾画从公元前12-14世纪时,神为以色列所作的事情。撒母耳(先知兼士师)、扫罗(被厌弃的王)和大卫(牧羊人兼君王)是主要的人物,也编织当中的情节。撒母耳被神兴起,从而结束士师时代,展开王朝的历史。在成长的日子里,他亲眼看见祭司的失败(以利与他的儿子为代表),以及引进先知的职任。撒母耳是最后的一位士师和第一位先知(不是圣经中提及的第一位先知——创20:7),他也是膏立以色列第一位君王的人。他虽然是利未人,但他不属于亚伦家族;然而,他是第一位祭司,显然是蒙神的批准。他的心情全然是奉献的;而以利却是被玷污的、不顺服的。主题:神是以色列真正的君王,祂怎样回答百姓的要求,把王权交予撒母耳,然后到大卫和他的后裔。撒母耳记上描绘了王权体制在以色列人中被建立。作者在描述神权(神统治)政体重大改变之前,已有效地带出其错综复杂的背景。以下诸事件为君主政体的产生提供了历史与神学两方面的背景。1.撒母耳的出生、成长与蒙召(1-3章)这虽然基本上是一本有关以色列最初二王(扫罗与大卫)的史节的书,但作者作了一个意义深长的决定。他没有记载二王中任何一人的诞生,他反倒描述了二王的先驱与膏立人(先知撒母耳)的出生。这显明撒母耳在日后发生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的重要。他似乎以微妙的方法告诉我们:在王权体制建立的过程中,肉体与血气要服于神的话与灵之下。因此,1-3章被视为全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以后的编章关系密切;而不能当作可以包括士师记内的一个片段,或是随便附在撒母耳记上下其它各章之前的一段引言而已。王权体制产生及其后的成长,有赖于先知书撒母耳的预言与工作。再者,就全书主题而言,撒母耳出生的事也将本书以下所记载神日后的作为预告了出来。2.约柜之事(4-6章)这部分描述了神的约柜如何被非利士人所掳;后来神降灾给非利士人几座城之后,约柜如何归还给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以为拥有约柜便自然而然保证他们必能打败仇敌;非利士人被迫公开承认自己无法抗拒神的大能,而将约柜归还以色列人,使我们明白以色列人是出于罪欲而要求立一个人作王。3.撒母耳成为士师与拯救者(7章)撒母耳号召以色列人悔改,耶和华便以大能介入以色列中,让他们战胜非利士人。扫罗(8-15章):当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为他们立王时(8:5,19-20),表明他们拒受耶和华治理(8:7,10:19,12:17,19)。虽然这样,耶和华仍指示撒母耳为民立王(8:7,9,22)。撒母耳膏扫罗(9章-10:16)。之后,撒母耳聚集百姓于米斯巴,再警戒他们求立王的罪(10:18-19);之后掣签选王,掣出扫罗(10:24)。扫罗不即接职,反而回乡到田里作工(11:5,7),直到基列雅比居民饱受亚扪王拿辖威胁,扫罗聚民成军奋起应战,大获全胜。这次得胜成为扫罗受神委派为王最后的肯定(10:24,11:12-13),于是扫罗在吉甲开始作王(11:14-12章)。后来仍有要解决的问题,但不是以色列人要有王不是,而是他们有了王之后,怎样维持他们与神立约的关系(即怎样让神继续统治他们)。当扫罗正式登位为王时,撒母耳已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他呼召百姓悔改,重新归向耶和华(11:14-12章,参10:25)。撒母耳在以色列人重申与神立约关系之际,为他们设立君王,显然是要将君主政体置于与邻国截然不同的基础上。以色列人的君王并不拥有独断独行的权柄与势力;相反,他必须受耶和华的律法与先知的话语管制(10:25,12:23)。这一点不但是对扫罗说,也是对日后所有坐王位的以色列王说的。君王不过是耶和华藉以治理祂百姓的器皿,君王与百姓都必须一直承认惟有耶和华才是他们最高的统治者(12:14-15)。扫罗即位不久,就显示他不愿顺服神权政体对他的要求(13-15章)。在他准备对抗非利士人之时,他违背撒母耳所给他的指示(13:13);他也没有遵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命令他的话,未将亚玛力
本文标题:撒母耳记上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1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