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SystemsAnalysis(MSA)2一.测量系统分析(MSA)概述二.与测量系统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三.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四.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五.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再线性)六.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目录31.测量系统的定义一、测量系统分析(MSA)概述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变差制程输入/输出测量过程变差测量变差+制程变差所得结果输有多大有什么影响?41.不同检验者的差异训练、技能、疲劳、无聊、眼力、舒适、检验的速度、指导书的误解2.仪器分辨力、精密度、准确度、损坏、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3.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温度、湿度、振动、照明、腐蚀、污染(油脂)4.方法方面测试方法、测试标准5.材料方面准备的样本本身有差异、收集的样本本身有差异制程原料人机法环测量测量结果好不好测量2.测量系统变差的来源51.不同检验者的差异训练、技能、疲劳、无聊、眼力、舒适、检验的速度、指导书的误解2.仪器分辨力、精密度、准确度、损坏、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3.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温度、湿度、振动、照明、腐蚀、污染(油脂)4.方法方面测试方法、测试标准5.材料方面准备的样本本身有差异、收集的样本本身有差异制程原料人机法环测量测量结果好不好测量3.测量系统变差的来源6把普通原因报告为特殊原因。误检,α错误,好的当成坏的。把特殊原因报告为普通原因。漏检,ß错误,坏的当成好的。4.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对过程决策的影响过度调整7第Ⅱ区域的宽度直接影响产品测量过程做成100%正确决定的宽度为避免/减少错误决定的风险,应:改进过程能力,减少过程变差,使生产出的产品不要落在第Ⅱ区域,最小限度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改进测量系统,减少测量系统变差,使第Ⅱ区域变小。Ⅱ※对产品决策的影响•相对于公差,对零件做出错误决定的潜在因素只在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存在,下面给出三个区分的区域。8Ⅱ9Ⅱ105、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系统分析(MSA)的要求:7.6.1测量系统分析为分析每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测量结果存在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11控制计划126、MSA与APQP/CP、FMEA、PPAP和SPC的关系MSAII阶段MSAII计划MSAI计划MSAI阶段MSAI阶段MSA13测量系统评定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前):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组织的需要。目的:—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的空间及环境。短期能力的评估■第二阶段(使用过程中):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常见的就是“量具R&R”是其中的一种型式。141.量具:指任何获得测量的装置。2.计量型数据:指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分析。3.计数型数据: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结果只有好/不好,过/不过。二.与测量系统有关的术语和定义15三.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计量型位置分析离散分析R&R稳定性分析偏倚分析线性分析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计数型风险分析法信号分析法数据解析法16四.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1.计划所使用的方法通过利用工程决策,直观观察或量具研究决定,是否评价人在校准或使用仪器中产生影响。有些测量系统的再现性(不同人之间)影响可以忽略,例如按按钮,打印出一个数字。2.确定检验人员、样本部件数量、量度次数样本选择:尺寸的关键性:关键尺寸需要更多的零件和/或试验,原因是量具研究评价所需的置信度。零件结构:大或重的零件可规定较少样品和较多试验。检验人员:由于其目的是评价整个测量系统,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样品范围: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因为分析中这些零件被认为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差的全部范围。173.盲测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漂移或变化将随机分布。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以避免可能的偏倚。但是进行研究的人应知道正在检查那一零件,并记下数据。4.测量系统分辨力至少能度量过程变差的1/10例如:特性的变差为0.001,仪器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公差范围:0.76±0.03,(0.03+0.03)/10=0.006量具精度达到0.0065.保证测量方法按规定程序进行按照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18偏倚:是指对同样零件的同样特性,真值(基准值)和观测到的测量平均值的差值,即准确度。基准值可以从工具房或全尺寸检验设备或更高级别的测量系统多次测量平均值得到。偏倚=X-基准值19偏倚分析步骤:1.取样品,确定基准值。2.用同一评价人,以正常方法测量样品10次以上。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在直方图,并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过程稳定)。3.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4.计算偏倚=-基准值5.计算重复性偏差σr=R/d2*6.EV%=100(EV/TV)=100(σr/TV),如果重复性评估结果不可接受,偏倚计算将没有意义。EV≤30%可继续分析。Xd2*查表得到,详见d2*常数表208.计算均值的标准差σb=σr/9.计算偏倚的t统计量=偏倚/σb10.计算偏倚值的1-α置信区间偏倚-[σb*t]≤0≤偏倚+[σb*t]0落在偏移值的1-α置信区间内,说明偏倚是可接受的。n这里的t值是显著t值,是通过查表得出的,与上面的t统计量不同。21如果偏倚统计上非0,有一下可能原因: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应用错误的量具;测量错误的特性;评价人设备操作不当,评审测量说明书;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易读性、视差)。22线性:指在量具预定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差。线性一般也称为偏倚量程的变化。基准值较小的偏倚较大的偏倚测量平均值(低量程)基准值测量平均值(高量程)23线性分析步骤:1.选择g≥5个零件,这些零件测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2.用全尺寸检验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其准值,并确认了包括量具的操作范围。3.通常用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零件m≥10次。4.计算每次测量的零件偏倚及零件偏倚平均值。5.在线性图上画出单值偏倚和相关基准值的偏倚平均值,判断过程稳定后继续分析。6.EV%=100(EV/TV)=100(σr/TV),如果重复性评估结果不可接受,偏倚计算将没有意义。EV≤30%可继续分析。7)计算最佳拟合线和置信带。确定“偏倚=0”线是否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带以内。24如果测量仪器的线性结果并非直线,有以下可能原因:标准或基准值误差仪器磨损仪器本身设计问题仪器并未在整个操作范围内(上、下限)作全面的校准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锈蚀、清洁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量具或零件)随零件尺寸变化的变形25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某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稳定性一般也称为偏倚随时间的变化。稳定性时间26稳定性分析步骤:1.取样品,确定基准值。2.定期测量标准样品(天,周,等等),决定样本容量和频率时,考虑的因素有:校准周期、使用频率、修理次数和使用环境等。3.应在不同时间记录读数。4.将数据顺序描在均值极差图或均值标准差图。5.建立控制限并用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注:除控制图法,对稳定性分析没有特别的数据分析或指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通过样本的X-R或X-S图控制图进行分析,控制图稳定则代表测量系统稳定27不稳定性可能的原因包括: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量具或零件)变形;正常老化或退化;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锈蚀、清洁;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易读性、视差)。28重复性和再现性(GR&R研究)重复性:指同一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一般认为量具是重复性变差的主要来源,因此常用EV表示。系统内的变差。29再现性:指不同一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发生的测量变差。测量值的变差,一般认为人是重复性变差的主要来源,因此常用AV表示。系统间的变差。30GRR研究-均值极差法1.抽取样本抽取10个样本,选择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2.收集数据选三个测量人随机测量样本,并打乱顺序后,重复测量三次,盲测。注:需保证三人与三次测量之间的独立性,减少人为趋向性测量误差。31GRR研究-均值极差法3.结果分析-图示法平均值图:确定测量系统的敏感性(是够适用)a.50%或更多的点在控制限外,表明测量系统适合检测出的产品间变差b.少于50%的点在控制限外,表明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力不够或样本不能代表预期的变差。极差图: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否受控)a、所有点均在控制限内,表明3人进行了相同的工作b、任何点在控制限外,说明测量系统不稳定,需查找原因。c、如三个测量人均有点在控制限外,说明测量系统对测量人员技巧比较敏感32GRR研究-均值极差法4.结果分析-数据法%GRR≦10%GRR对测量过程没有显著影响10%≦%GRR≦30%基于测量的影响和维护成本的考量进行判断30%≦%GRRGRR对测量过程有显著影响,不可接受并进行各种原因分析以发现问题予以改进,必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并对以前所测量的库存品,再进行抽样检验,如发现库存品已超出产品规格,差必须立即进行追踪并通知顾客,同时按顾客要求进行处理。5≦ndc测量系统有可接受的有效分辨力5ndc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能力不足,不能接受33重复性与再现性的比较如果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原因可能是: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改善量具的夹紧或被测量产品定位的使用方式(检验点)。对量具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果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原因可能是:确订定或修改作业标准,加强操作员对量具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读取方式的技能培训。可能需要采用某些夹具协助操作员,以提高操作量具的一致性。量具经维修校准合格后再进行%R&R分析。34风险分析法步骤1.取样:选取50个零件,以获得覆盖过程范围的零件,然后由三位评价人采用盲测方法三次测量所有零件,并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于“计数型量具假设检验分析研究数据表”中;在选取的50个零件中,必须要求一些零件低于或高于产品规范限值。2.计数型量具假设检验分析研究数据表”中的(1)表示为可接受判断,(0)表示为不可接受判断,基准判断和计量基准值不预先确定。表中“代码”用“+”、“-”、“×”显示了零件是否在Ⅲ、Ⅱ、Ⅰ区域。3.根据“计数型量具假设检验分析研究数据表”中的(1)和(0)数据的结果将A评价人和B评价人、B评价人和C评价人、A评价人和C评价人利用交叉表方法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记录于“计数型量具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中,“计数型量具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中的“1值”表示两位评价人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0值”表示两位评价人的测量结果一致程度不比偶然的要好。六.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35风险分析法步骤判定:三个评价人分析结果的“kappa”都大于0.75表示好的一致性(“kappa”最大为1),说明该测量仪器可以继续使用;三个评价人分析结果的“kappa”值,如果有一个评价人的“kappa”小于0.40表示一致性差,说明该测量仪器应改进或重新评价
本文标题:质量工具MS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