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章毛纤维毛的组织学结构角蛋白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毛的物理机械性能毛的化学性质2毛的组织学结构(1)毛的结构(2)毛囊的结构(3)毛生长的循环髓层鳞片层皮质层(1)毛的构造据组成与形态分类:角质层(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3美丽奴羊毛的鳞片层角质层(或鳞片层)组成:由角质化的扁平角蛋白细胞构成。鳞片的尺寸:平均高度36um;宽度28um、厚度0.5-1.0um覆盖的形态:主要有环状、瓦状、龟裂状。主要作用:保护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其它特征:其的存在使毛有毡化特征。4毛的鳞片层毛的鳞片层5皮质层——毛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位置:鳞片层的内侧正皮质细胞(位于弧形外侧)特点:对酶和化学试剂的反应比较敏感,盐基性染料容易上染。偏皮质细胞(位于弧形内侧)特点:化学稳定性高,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皮质细胞分类6髓质层组成:疏松的、充满空气的角蛋白细胞组成(相互联系较弱影响毛的机械强度。)注:髓质层越发达的毛。保暖性好、机械强度较差。7(2)毛囊的结构毛干毛根毛球毛乳头毛袋毛根鞘脂腺毛囊包括:髓层、皮质层、毛角质层、内毛根鞘角质层、内毛根鞘许氏和亨氏层、外毛根鞘、黑素细胞、皮质乳突等。8毛囊的组织切片图9(3)毛生长的循环角蛋白纤维具有循环生长的特征,按照活跃生长的周期,通过间歇性的毛囊脱落并伴随结构和代谢的明显变化。毛生长循环的阶段:休眠期毛处于准备换毛状态皮乳突以小的球状细胞团存在。活跃期(毛囊重新发育和纤维毛干活跃生长期)阶段I:毛囊颈部细胞开始分裂、向下增值并环绕在皮乳突周围。阶段II、III:细胞分化,产生新的内毛根鞘和毛的正常细胞。阶段IV、V:皮乳突上面的基质细胞重新恢复了分裂活性并通过分化,将新毛向上推进直至伸出皮面。10终止期毛的活性状态终止,毛囊转入休眠状态。11角蛋白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羊毛纤维的主要蛋白质为角蛋白。角蛋白也是动物毛发、表皮、趾甲、羽毛、角、蹄等组织的主要蛋白组分。中间纤丝是角蛋白纤维的基本结构单元。尺度介于小直径的肌动蛋白和粗大的肌球蛋白纤丝之间,约为10nm。121.角蛋白肽链的一级结构特征存在两种基本肽链:Ⅰ型和Ⅱ型极性氨基酸含量50%,酸碱性AA、Cys含量高.2.角蛋白肽链的二级结构肽链的主要肽段为α-螺旋结构。链间双硫键赋予角蛋白高度稳定结构。133.角蛋白纤维的聚集态结构毛的角蛋白纤维Ⅰ型和Ⅱ型肽链构成复合螺旋结构中间纤丝14Ⅰ型和Ⅱ型链中间纤丝的结构模型15毛的物理机械性能1.纺织用毛绵羊:绵羊毛、绵羊绒山羊:山羊毛、山羊绒骆驼:骆驼毛、骆驼绒驼羊:驼羊毛、骆马毛、秘鲁羊毛兔:兔毛、安哥拉兔毛、其它兔毛其它动物:牦牛绒16Merino17澳大利亚美利奴绵羊以产毛量高,羊毛品质好而著称。澳大利亚美利奴绵羊分三类:细毛美利奴绵羊、中细毛美利奴绵羊、粗壮毛美利奴绵羊。超细毛美利奴绵羊:直径16-17.5um,与山羊绒相似,但成本低。18Cashmere(开士米)19Cashmere20mohair(马海毛)马海毛是安哥拉山羊毛(土耳其安哥拉省)的音译商品名称(Mohair)。南非、土耳其和美国为马海毛的三大产地。马海毛长度12-26cm、直、有丝光。21牦牛阿坝州天然牧场22四川卧龙地区牦牛牦牛主要分布在中国、阿富汗、尼泊尔等9个亚洲国家。我国牦牛总头数及其毛、绒产量均为世界首位。牦牛绒(毛)大多是黑色、褐色。牦牛绒由鳞片层与皮质层组成,髓层极少。232.毛的物理机械性能①吸湿性②弹性③应力-应变曲线④摩擦与缩绒性⑤耐热性24吸湿性好,回潮率一般在15%-16%,吸水率可达60%。截面吸湿膨胀率17.5%-18%。②弹性由于毛纤维的分子结构特征,使其在一般情况下有较好的弹性。①吸湿性极性侧链具有亲水性,可吸收大量的水,饱和吸水值可达蛋白质自身质量的30%以上。25③应力-应变曲线羊毛不同含水量的应力-应变曲线几种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100%50%0随着纤维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则其的初杨氏模量、屈服点、断裂强度均会下降,断裂伸长率提高。有明显的屈服点;蚕丝的屈服应力和断裂强度均高于羊毛的;羊毛的断裂伸长率较蚕丝高。26④摩擦与缩绒性方向性摩擦效应逆鳞片的摩擦系数大于顺鳞片的摩擦系数。缩绒性羊毛在湿热条件下,经机械外力反复作用,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交编毡化的性能。⑤耐热性羊毛耐干热性较差,在加工与使用过程中,要求干热不超过70℃。在100℃-105℃时,毛纤维很快失水、干燥而变的脆弱、泛黄、强度降低。27毛的化学性质酸的作用—对肽键的破坏角蛋白对酸的耐受性较强,但高浓度强酸长时间作用也会对毛纤维产生破坏。低浓度的酸的主要作用是影响蛋白质的盐键。碱的作用–碱对双硫键的水解作用、对盐键、肽键的作用角蛋白对碱极敏感,影响的程度与时间、温度、浓度及碱的性质有关。28碱与双硫键的反应NHNHCOCOSSCH2SSCH2CH2CH-CHCHCNHNHCOCOCH2OH-2HONHCOCCH2+CH2CONHSSCH-NHCOCCH2SCH-CH2CONH+S+脱氢丙胺酰硫代半胱氨酰29NHCOCCH2NHCONH2CH2NHCH2CH2CO+CHNHCOCHNH脱氢丙氨酰可发生新的交联反应——亲核加成脱氢丙胺酰脱氢丙胺酰COCNNHCONHSCH2CH2CH2+CHNCCHSCCH2硫醚键交联亚氨键交联30NHCOCCH2NHCOCHCH2HSC+a2CH2CaCHCH2NHCO++NHCOCHS有Ca参与的新交联2+脱氢丙胺酰31氧化剂的作用——溶解或改性角蛋白无机过氧酸、有机过氧酸、过氧酸盐等都是双硫键的有效氧化剂。发生位置:双硫键32进攻的对象:巯基(与角蛋白反应)双硫键、色氨酰和酪氨酰的残基(有特定的金属离子或有机酸)过氧化氢pH的影响:低pH值巯基不易被氧化,但甲硫基的氧化则加速。不同基团对氧化的敏感程度:双硫键<<<巯基、甲硫基漂白:有效果,但一般。被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取代。酸性条件下,用H2O2漂白可改善毛的品质。碱性条件下,漂白效果较好,可能氧化双硫键。33有机过氧酸无机过氧酸5RCO3HHCH2CSSH2CCH2++H2OHCH2CSO3H2+5RCOOH过甲酸、过乙酸是常用的有机过氧酸。过二硫酸盐、酸性条件下—————毛的降解和脱色作用对象:胱氨酰、甲硫氨酰、精氨酰、组胺酰、苯丙氨酰等。氧化机理:过氧化硫酸盐产生自由基进攻肽键。34过硼酸盐用途:毛的洗涤、漂色及直毛过程中的巯基的中和。其它氧化物过碘酸、铬化合物、过锰酸盐、卤素及其衍生物。35制革氧化脱毛机理SSCH2CH22O10Cl24Ho+4+SO3H5Cl28+2H2O+Na5ClO2H+4HCl4ClO2++5NaCl36还原剂的作用——溶解或改性角蛋白双硫键的还原是一个可逆的平衡反应,过量的还原剂有利于双硫键的还原。硫代物和硫化物、膦化物膦化物、亚硫酸盐等都是双硫键的有效还原剂。发生位置:双硫键37硫代物和硫化物主要有巯基乙醇、邻甲苯硫酚、巯基乙酸、硫化钠等双硫键的交换反应----亲核取代HCH2CSSH2CCH2RSH+HCH2CSSRH2CCH2SH+HCH2CSSR+RSHH2CCH2SH+RSSR38膦化物三丁基膦(反应专一、条件温和、定量)RSSR+PR'3+H2O2RSH-+2H+OPR'3+膦氧化物半胱氨酸亚硫酸盐HCH2CSSH2CCH2+NaHSO3H2CCHSHHCH2CSSO3Na+半胱氨酰S-磺基丙氨酰常用的巯基封闭剂——碘化甲基汞CH3HgI39硫化钠、硫氢化钠Na2SNaHS+NaOHCH2SHNaS222+SSCH2CH2+2NaHS酶(Enzyme)的作用双硫键还原酶可对双硫键进行作用,从而水解角蛋白纤维。酶脱毛的机理:中性和碱性的微生物蛋白酶毛和毛囊连接部位的非胶原蛋白水解——毛与毛囊组织的分离与脱落40交联反应——对毛进行化学修饰试剂:适当活性的双官能团试剂、两个适应反应的侧链基团。如二卤代烃、酰化基、醛类等。芳香族二卤代烃FNO2FO2NSOOFFNO2O2N1,5-二氟-2,4-二硝基苯(FFDNB)P,P’-二氟-m,m’-二硝基苯磺酰与蛋白质的N-端氨基、侧链氨基、酪氨酸酚羟基、巯基、咪唑发生取代反应。41卤代烷经巯基乙酸还原的毛通过二卤代烷交联,达到修饰的目的。酰化剂醛类活性酯,如对硝基酚酯如甲醛与还原后的毛角蛋白的巯基反应,形成次甲基二巯基交联。作用:降低毛在碱中的溶解性;改善纤维的拉伸性能;毛的定形。42毛的改性和修饰CH2SHHC2BrCH2BrCH2+CH2CH2CH2CH2HCSSCH通过对毛角蛋白双硫键的化学修饰,可以改善角蛋白纤维的性质。43与活性染料的反应活性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共价键交联,具有优良的耐湿擦性质。活性染料按照基团不同分为:均三嗪型、卤代嘧啶型、乙烯砜型等。反应机理:均三嗪型、卤代嘧啶型亲核取代乙烯砜型亲核加成
本文标题:第2章-毛纤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4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