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文言文翻译的三大赋分点之二(虚词)
文言文翻译的三大赋分点之二——虚词赋分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全国课标《考试说明》中明确列出了文言虚词考查的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翻译时要特别予以重视。(一)高频虚词的译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高频虚词释义以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把”“根据”“凭借”等;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高频虚词释义其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1.解释下列文言文语段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⑥,无乃⑦自高耳。全部体现于是你的是看不起竟然,却这个人沽名钓誉罢了才道歉推究,考察复音虚词,如此复音虚词,恐怕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解析:(1)要点:“幸”,驾临;“访”,咨询;“以”,用,拿;“名”,称呼名字答案:(1)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募淘金户三•百。其人采他县金以献,岁课累增至四十九两。•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之,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被每年的赋税已经十分之一缴纳因此因捐得•(2)要点:“因”,根据;“捐”,免除;“德”,感激。•(2)中书省根据揭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激揭傒斯。(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的处理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卫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征召以……为奇死涉祠焉答案: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2)(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解析:要点:“适”,恰恰、正好;“者”,……的人。•答案:(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恰好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三)关注常见副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类别示例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表共同共、同、并、相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1.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君少好学,能为文•辞。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答案:(钱君)每天晚上都读书很晚,母亲替他熄灭烛火并制止他,他便假装睡下,母亲将要睡着的时候,立即再起床读书。制止通“佯假装将要就、立刻成绩优秀•2.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解析:要点:“治”,担任;“无”,“不论”;“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的东西”。•答案: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3.(秦时)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家亦不訾【注】。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注】訾:算,计量。祖先朱砂矿独揽不计其数擅:1、超越职权,自作主张(擅自)2、独揽,占有(擅权)3、长于,善于(擅书法)解析:要点:判断句、被动句,大意对答案:清是寡妇,她能守住先人家业,用金钱保护自己,不被侵犯(四)特殊虚词的译法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1.解释下列文言文语段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②,未料•有伏焉③,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④,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⑤,骄而轻敌若此,焉⑥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⑦?但以其傲,斥焉⑧,则必无颜世上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于彼”,在那里语气词,不译语气词,不译语问代词,怎么,哪里益处语气助词,呢代词词,他们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巍(指传主高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于是当权者正只有施加恩德长治久安削弱现在为何不效仿他的用意
本文标题:文言文翻译的三大赋分点之二(虚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8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