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第七节北京——京师大观天下名北京——京师大观天下名一、历史的足迹首都博物馆颐和园昆明湖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盛过富春江。——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周口店里有“二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了中外,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北京人属直立人。距今约70-20万年。•1933年,在同一座山的顶部洞穴中,又发现了另一时期的人类骨骼化石,定名为“山顶洞人”。他们是比较接近于现代人类的新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2.周初分封有蓟燕•公元前11世纪,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兼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西周初年蓟城示意图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3.秦汉隋唐是重镇•秦时,在原燕地置广阳郡,蓟城(今北京)为广阳郡治所。•西汉时期,蓟城先后为广阳郡→燕国→广阳郡→广阳国→广阳郡等郡与王国的治所所在。•东汉时期,蓟城是东汉政权稳定北方的重镇。汉光武帝刘秀经营河北,主要依靠幽州郡上谷、渔阳两群突骑,为建立东汉王朝奠定了基础。北京大葆台西汉广阳王墓(黄肠题凑)燕京八景——蓟门烟树东汉北京一带郡县图3.秦汉隋唐是重镇•自曹魏以下,蓟城或为幽州燕郡治所,或为燕国治所。•十六国时期,鲜卑人慕容儁还曾一度在此建立前燕(352-357)。这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在北京地区建立的政治中心。•隋朝废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幽州,治所均仍在蓟城。•唐代,蓟城改称幽州城。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也是中原边塞的交通枢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朝鲜,即以幽州为基地。前燕南进示意图唐幽州城示意图4.辽朝陪都“南京”城•辽会同元年(938)后晋高祖石敬瑭遣使将燕云十六州图籍送于辽,辽太宗耶律德光遂升幽州为南京,建为陪都,又称燕京,蓟城则称南京城或燕京城。从而揭开了北京都城史的序幕。辽代天宁寺塔辽南京城示意图5.金朝“中都”是中心金朝灭辽以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展其东、西、南三面,次年竣工。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迁都于中都城。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金中都水关遗址金中都复原图金中都大安殿遗址(北京建都纪念阙)6.元移旧址建大都元朝灭金以后,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决定以金中都城东北的原辽、金离宫为中心,修筑新城。元至元九年(1272)将新城命名为大都,定为京师。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都城基本竣工,历时18年。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大都示意图7.明清两代帝王居•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名北京,为陪都。•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以北京为首都,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明朝占据元大都之初,即洪武元年(1368),将北城垣南缩五里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一线。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后,永乐十七年(1419年)又将南城垣向南拓展二里至今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一线。•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边警日急,于是增筑北京南部外城,全城形势遂成“凸”字形。•明朝灭亡之后,清朝仍建都北京,城市布局无太大变化。明城墙遗址清乾清宫7.明清两代帝王居明朝:太惠成仁宣英代洪建永洪宣正泰英宪孝武世穆神天成弘正嘉隆万后有三宗光熹思后有三号泰天祯清朝:太太世祖圣世高天天顺治康雍乾仁宣穆敬德溥仪嘉道咸同光宣统•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1949年春,古都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8.近代史上革命城中山公园开国大典二、名胜解读•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营建北京皇城,在元皇城的基础上略做南移,许多元代的皇家园林被保留在明代的皇城之内,如元代的太液池(今北海和中海)、后苑(今景山)等都成为了明代皇城的组成部分。•清代沿袭明制,在皇城的基本格局上并未做大的改变。1.皇城与紫禁城•据《大清会典》记载,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正中。•明时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并易名为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之意。华表古称“谤木”。今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天安门和华表•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始营造紫禁城,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因此皇帝居所又称紫禁城。1.皇城与紫禁城紫禁城星座示意图•紫禁城中轴线分明。•南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北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紫禁城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面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要求,她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1.皇城与紫禁城故宫平面图(紫禁城)•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王朝倾全国物力营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物被洗劫一空。3.圆明园和颐和园日落湖山夹泪痕,天边银杏掩黄昏。洋人烧尽皇家殿,唯有洋楼柱石存。——李才波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圆明园流失兽首•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3.圆明园和颐和园颐和园•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西山林海苍茫,烟光岚影,四时俱胜。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四时的景色所倾倒,游玩赏乐其间,乐不知返。4.西山风景香山红叶西山八大处•陶然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素有“都门胜地”之誉。•陶然亭东北有香冢、鹦鹉冢,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等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5.志士云集陶然亭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陶然亭•卢沟桥位于广安门外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桥上共有485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堪称一绝。明清时期,“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6.卢沟晓月卢沟晓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军都山古道北口,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以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7.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长城谣》•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昌平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一带,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8.地下宫殿十三陵明定陵地宫明十三陵牌坊明昭陵9.多彩建筑增新辉8.多彩建筑增新辉北京南站鸟巢和水立方央视新楼首都机场航站楼国家大剧院三、文化之旅1.文史鸿篇出京师•《古今图书集成》——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清康熙时期陈梦雷等编纂)•《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清乾隆时纪昀等编纂)•“至正三史”•元史•明史•清史稿2.文人荟萃耀京城•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潘季训李时珍郭守敬天工开物徐光启徐霞客《河防一览》3.高等教育成特色(1)明代“北监”士万人明赵秉忠状元卷国子监(2)三大高校出清末今清华大学今北大未名湖京师大学堂变迁其他戏剧之都: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汤显祖世界文化交流中心:马可·波罗游记农桑辑要、三希堂法帖《西厢记》插图晋·王珣《伯远帖》晋·王献之《中秋帖》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每览亲情泪雾蒙,一文一物透挚诚。只言片语心头盼,北赋南骚笔上行。才念慈容何处觅,已融乡恋满江红。如斯逝者留晖远,遍洒幽湘万里明。——2003年12月参观《领袖家风展》考核要求:了解北京城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北京的主要文化特色;识记紫禁城、天安门、天坛、圆明园、颐和园、芦沟桥、明长城、十三陵。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7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