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法律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对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通过赋予社会参加者权利与义务的方式实现的规范体系。•?思考:从法的定义可以看出法的特征有哪些?•(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法是规定行为人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4)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例题: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法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C、法的实施的全过程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介入•D、法是最具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答案:AD•★例题: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法的规范作用是从法的规范性角度考查的•B、一切法的社会作用都是相同的•C、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目的•D、实现社会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颁布•答案:A•?思考:法的作用是万能的吗?•答: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者改变社会•(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3)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如法律语言表达力的局限。•★例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A、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B、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C、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D、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答案:AC•★例题:《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1条第1款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关于该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正确()•A、该规定对于即将采取应对措施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而言,具有强制作用•B、该规定体现了法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作用•C、该规定中隐含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D、该规定主要采取的解决价值冲突的方法是个案平衡原则•答案:BC•思考:法的正式渊源里“法律”是指哪些?•答:指刑法、民法、行政法、合同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等•★例题:下列关于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法的渊源和种类是不同的•B、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是各种成文法,即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法•C、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作出的分类•D、对于法的正式渊源,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予以考虑•答案:AD•★例题:某家族存在如下习惯:“未按时参加家族祭祀祖先活动者,视为藐视祖先,因而剥夺其继承权”。家族成员甲未能按时参加当年的祭祀活动而被剥夺了遗产的继承权。后甲诉至人民法院。他所持的理由有两点:其一、甲本身即无劳动收入,又无生活来源;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于这个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习惯是在长久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人们的事实上的共同情感和要求的体现,法官在处理案件中应当尊重和适用习惯•B、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只有法的正式渊源才是法律推理的前提,非正式渊源(如习惯)不能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C、能够作为法的正式渊源的习惯包括个别的习惯•D、在具体的法律推理过程中,法官应当首先考虑适用法的正式渊源,只有在没有正式渊源作为依据的情况下才能适用非正式渊源。•答案:D•★例题: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A、无行为能力人与完全行为能力人之间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B、某研究会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C、甲某因赌博欠乙某5万元的债权债务关系•D、未婚男女同居关系•答案:A•★例题:下列哪些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A、因违约产生的损害陪产关系•B、因违法拘留产生的国家损害赔偿关系•C、因出生产生父母子女关系•D、因订立抵押合同而成立抵押关系•答案:CD•★例题:下列哪项属于隶属性法律关系?•A、夫妻关系•B、劳动法律关系•C、民事合同关系•D、刑事法律关系•答案:D。•★例题:新世纪商城由于销售冒牌产品,被市公安局处以3万元的罚款。新世纪商城和市工商局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下列哪种法律关系?•A、隶属性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C、调整性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答案A•思考:战争是事件还是行为•答,战争的出现对于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而言是不能控制的,所以属于事件中的社会事件。事件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例题:下列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的是哪个?•A、空难导致保险理赔•B、超过诉讼时效导致丧失胜诉权•C、因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导致丧失继承权•D、因为年满18周岁而开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C•思考:中国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答:属于大陆法系•★例题:下列关于英美法系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B、承袭罗马法传统,不制定法典•C、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D、诉讼不采用对抗制,法官是双方争议的裁决者•答案C•★例题: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答案;ABC•★例题: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从诉讼审判方式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B、宗教宣扬的公正观念、诚实观念、容忍、爱心等对司法有影响•C、宗教容忍观有利于减少诉讼•D、宗教提倡与人为善、容忍精神等,使公民习惯于循规蹈矩,不为损害社会的行为•答案:ABCD•★例题:下列有关宪法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现行宪法属于成文、刚性和,民定宪法•B、成文宪法未必都是刚性宪法•C、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的分类,是英国学者J·蒲莱士最早提出来的。•D、《钦定宪法大纲》属于钦定性的宪法性文件答案:ABD•★例题: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来源•B、基本人权原则要求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C、权力制约仅指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D、在资本主义宪法中,权利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答案:AB•★例题:某县A乡有农业人口2万人,非农业人口1万人。该县B镇有农业人口1万人,非农业人口2万人。县选举委员分配给A乡15名人大代表名额,则B镇应当分配到的县人代表名额是()•A、10B、15C、20D、25答案:B•★例题:下列关于平等、平等权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仅约束执法和司法、不约束立法。•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身份、职业、初审等原因不应成为受到差别对待的理由•C、宪法禁止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合理的差别对待具有合宪性•D、如果差别对待符合人的尊严、公共利益,并且该差别对待与所追求的目的之间存在合理的联系,则该差别对待不违反平等原则。•答案:BCD例题:某村开始了3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推选以下4位村民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你认为下列4位村民中哪几位可以被推荐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A、李小波,刚过完17岁生日,初中毕业后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田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可其父亲素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去年偷了李家的一条黄牛被处罚B、刘光华,23岁,为人忠厚,写得一手好字。但跟着他爷爷学了一些占卜、算卦之类的“技术”C、周秋兰,现任村妇女主任,热情大方、精明能干。只是经常与哪些年轻后生嘻嘻哈哈,其丈夫死后,她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伙子周小满谈恋爱,被老辈人说成是有伤风化D、丁长生,原为村里的民办教师,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他学会了多种果树栽培技术和特种养殖技术。提前释放回来后便搞起特种养殖和果园开发。答案:BCD★例题:下面哪些年满18周岁的村民不能参加乡人大代表的选举?A、陈某,被人民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但仍未执行完毕B、李某,因精神病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赵某,因故意杀人被逮捕,人们呢检察院决定其停止行使选举权利D、于某,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尚未执行完毕。答案:ABC.★例题: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政治自由?A、言论自由B、出版自由C、通信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例题: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应当遵守下列哪些规定?A、必须有负责人B、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C、公民不得在其居住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参加任何集会、游行、示威答案:ABC例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表述和做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我国公民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B、某宗教团体规定:该团体负责人选举产生后须经梵蒂冈教皇认可才可上任C、某宗教教规规定:参加本教,不得退出本教D、国家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有权进行行政管理答案:BC例题:王某于商场购买日用品。在走出商场时,商场保安员李某认为其有盗窃嫌疑,故根据商场的规定,坚持要对王某当场进行搜身检查。王某不允许。李某与商场另一保安陈某强行对王某进行搜身,并搜出未付款的茶叶一罐。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王某有盗窃行为,故商场保安对他的搜查是正当的B、商场的规定不能作为搜身的依据C、商场保安人员不具有搜身的权力D、商场保安人员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人身自由答案:BCD★例题: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人格尊严()A、公民的肖像权B、公民的姓名权C、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D、公民的荣誉权答案:ABCD★例题: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A、非法侵入公民住宅B、非法搜查公民住宅C、非法买卖公民住宅D、非法出租公民住宅答案:AB★例题: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离婚案件过程中,原告甲某诉称被告乙某经常通过手机与第三者丙某电话联系,致使婚姻关系破裂。为此,县人民法院要求中国移动该县营业部提供某乙的通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和这位正确?A、通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B、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中国移动该营业部提供乙某的通话详单C、中国移动该县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D、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通话详单答案:AC例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那一项是不正确的()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答案:C★例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有关劳动与休息的规定哪些正确()A、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C、劳动权除具有自由性质外,也具有受益权属性D、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若其不参加劳动,国家可采取手段强制其参加劳动答案:AC★例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下公民可以获得物质帮助权()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答案:ABD例题:下列选项中,那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A、科学研究自由B、出版自由C、文艺创作自由D、欣赏自由答案:B例题: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规定()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公民不想又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批评、建议只能针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C、申诉、控告、检举必须向有关接受或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答案:CD例题:根据宪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全国人大中须由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本文标题:常用法律知识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9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