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2013年3月5日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所发现、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开普勒幸运地得到了著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所观察与收集、且非常精确的天文资料。大约于1605年,根据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资料,开普勒发现行星的移动遵守着三条相当简单的定律。同年年底,他撰写完成了发表文稿。•但是,直到1609年,才在《新天文学》科学杂志发表,这是因为布拉赫的观察数据属于他的继承人,不能随便让别人使用,因此产生的一些法律纠纷造成了延迟。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也称周期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在天文学与物理学上、开普勒的定律给予亚里士多德派与托勒密派极大的挑战。他主张地球是不断地移动的;行星轨道不是周转圆(epicycle)的,而是椭圆形的;行星公转的速度不等恒。这些论点,大大地动摇了当时的天文学与物理学。•经过了几乎一个世纪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研究,物理学家终于能够运用物理理论解释其中的奥秘。牛顿应用他的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严格地证明了开普勒定律,也让人们了解其中的物理意义。牛顿创建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开普勒定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然而,所谓的“开普勒定律”在前牛顿时代充其量不过是经验性的假设,并未得到普遍承认;而且,对牛顿来说,开普勒的假设没有起到传统上所认为的那种决定性作用.开普勒并未证明椭圆轨道定律和面积定律,这种证明是由牛顿本人完成的.牛顿对椭圆轨道定律和面积定律的证明及其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成就已录入西方天文学史及物理学史教科书中。•开普勒定律,或者是用几何语言,或者是用方程,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导引涉及解微分方程的艺术。我们会先导引开普勒第二定律,因为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导引必须建立于开普勒第二定律。•三条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本文标题:物理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8818 .html